評論丨“酸豆角里驚現青蛙”,比這更噁心的是廠家態度

沒有協商,沒有道歉,只見耍橫

一條熱搜榜上的“酸豆角里驚現青蛙”視頻,着實噁心了不少人。近日,江蘇蘇州某超市老闆孟先生髮視頻稱,有顧客在他銷售的某品牌酸豆角中發現了青蛙。視頻中可見,一包未拆封的酸豆角里,一隻死去的青蛙赫然浸泡其中。孟先生給顧客退款道歉,並把十幾包庫存酸豆角下架。但當他打電話聯繫供應這批酸豆角的廠家討説法時,不料對方卻説,3.15之後廠子已經倒閉了,甩下一句“你想咋地就咋地”就掛了電話。

評論丨“酸豆角里驚現青蛙”,比這更噁心的是廠家態度

↑後浪視頻截圖

想咋地就咋地——當生產廠家貢獻出這樣的“金句”,想不上熱搜都難。短短几十秒視頻,很快在網友中炸開了鍋。食品生產廠商有依法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的義務。面對找過來的經銷者,沒有協商,沒有道歉,只見耍橫,不見半分敬畏之心,未見絲毫誠意之舉,這哪裏是面對問題該有的態度?

遇到食品質量安全糾紛,總有一些廠商習慣找藉口推諉責任,人們已見慣不驚。但把一句“倒閉了”“想咋地就咋地”説得理直氣壯,還是刷新了人們三觀。廠家把“倒閉”作為避責的幌子,這樣的邏輯、這樣的表演都過於拙劣。食品質量安全糾紛,豈是自説自話就可以甩鍋的?

“倒閉”説辭難以讓人苟同,除了邏輯不能自洽,還在於人們擔心問題廠商會不會換個馬甲捲土重來?現實生活中,的確不乏廠商尤其一些小工廠、小作坊,藉着船小好調頭,換個地方或換個商標躲避監管,重操舊業重新入市的情形。監管之難也在於此。像酸豆角這類加工型農產品,品牌效應本來就不強,換殼入市更為容易。

當然,也不排除廠家“倒閉”的真實可能性。一個不對市場心存敬畏,損害消費者健康的食品廠家,倒閉是咎由自取。但它的倒掉,並不意味着一倒百了,消費者或經銷者只能自認倒黴,該追究的還得追究,該賠償的還得賠償。

企業無論大小,註銷備案、破產清算都是法定流程,即使進入到清算環節,涉及財產或其他糾紛,還有社會仲裁和法庭訴訟途徑可以主張權利。《食品安全法》也會為消費者或受害者撐腰,凡生產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黴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會被處以最低5萬元、最高達貨值金額20倍的罰款。

酸豆角作為醃製食品,是常見的佐餐小菜,各大網購平台有售,消費羣體廣泛。超市老闆孟先生的視頻,實質上也是一封問題食品公開舉報信。問題已經擺在明面,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及時介入。該品牌袋裝酸豆角有多少流向了市場?流向了哪些地方?乃至是否合格達標等問題,都不容迴避。嚴格監管執法,及時回應公眾,是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健康權的應有之義。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企業商家不能只把“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當話術,光説不練失守質量安全關,遲早會被消費者拋棄。相比自律,以嚴格的食品安全全流程監管,讓問題產品和有害產能無地容身,更能增強消費者信心。

紅星新聞評論員 文陽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0 字。

轉載請註明: 評論丨“酸豆角里驚現青蛙”,比這更噁心的是廠家態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