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有“尼泊爾三峽工程”之稱的上塔馬克西水電站建成運營,尼泊爾不僅歷史性地解決了電力短缺頑疾,還實現從電力進口國到出口國的“蜕變”,開始向昔日最大援助國印度出售水電。這對南亞地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不少啓示與思考。
互利共贏才是發展的硬道理。南亞地區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地理單元,總人口近18億,約佔全球1/4。其中,印、巴、孟分別為全球第二、六、七人口大國。近年來,南亞地區經濟增速全球領先,巨大市場潛力和人口紅利開始釋放,但因基礎設施薄弱、經濟起點低,該地區仍是繼撒哈拉地區之後全球最貧窮的地區。如何實現有質量的發展一直是橫亙在南亞各國面前最大的難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南亞國家提供了一把補齊基建短板、實現快速發展的鑰匙,這也是南亞多國積極回應並較先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中國全方位合作的關鍵原因。
意識形態至上換不來民眾的幸福。近些年來,世界見識了眼花繚亂的各種戰略規劃、經濟框架與方案,既有標榜“公開透明”的特朗普政府“藍點網絡”計劃,也有拜登政府新近所謂“開放、互聯、繁榮、人權”的“印太經濟框架”,還有歐盟拋出的“全球門户”互聯互通戰略,以及日印兩國倡議的“亞非增長走廊”和印度“季風計劃”等等。其中一些規劃和倡議不是赤裸裸地宣稱要為各國放棄“一帶一路”提供更好選擇,就是意識形態色彩濃烈,有意以所謂“民主”或“非民主”劃線,明裏暗裏排斥“一帶一路”。口號很多,但真金白銀沒見多少。
“一帶一路”不搞意識形態至上,只用腳踏實地、立足民生的樸實理念和實際行動與沿線國家實現共贏。比如作為“一帶一路”倡議重要先行先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近年來不僅成為巴基斯坦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為民眾日常生活提供巨大便利。統計顯示,由中國投資並參與建設的薩希瓦爾和卡西姆兩座發電廠,發電量就已佔巴基斯坦全國電力供應的33%,巴基斯坦開始從電力資源匱乏的國家成長為一個有所富餘的國家。又如孟加拉國,一直以來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赤貧率最高的國家,如今以多年經濟增速超過8%的成績正式從最不發達國家集團畢業,進入發展中國家行列。其人均GDP 1888美元的數據,就連鄰國印度也感到羨慕。孟加拉國輿論普遍認為,與中國經貿合作日益密切是孟實現快速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狹隘的地緣政治思維損人不利己。“一帶一路”在南亞受到廣泛歡迎,但南亞最大國家印度卻一直以地緣博弈的政治思維予以排斥。這次由中企承建的上塔馬克西水電站正式投運,有望為尼泊爾GDP增長貢獻約1%,標誌着尼泊爾順利完成從貧電國家到富電國家的轉型。此前需求高峯期間,尼泊爾一半以上電力要從印度進口。如今,在尼泊爾有富裕電能出口之際,印度國內嚴重的電力短缺問題卻正愈演愈烈。在全國70%發電量來自燃煤發電的情況下,印度承諾207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也遙遙無期。但印度政府此前為限制中企在尼泊爾的投資,規定尼泊爾只能出口兩個印度投資水電站的電力。也有媒體指出,印度只是限制從中國投資的發電項目買電,並未限制從中企承建的項目買電。
到底印度是會不計成本地捨近求遠,繼續以狹隘地緣政治思維損人不利己,還是會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選擇從尼泊爾購買清潔高效的水電資源以緩解電荒,不妨拭目以待。(錢峯,作者是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