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丁遠泓
10月以來,全國迎來大範圍降温,“小夥短袖短褲到內蒙古旅遊遇下雪”、“九寨溝的雪驚豔了秋天”接連登上新浪微博熱搜。
眼下,南方大部分地區也加入降温羣聊。據中國天氣網報道,10月18日冷空氣繼續南下影響黃淮及其以南地區,江南、華南等地氣温也將陸續降至近期低點。
在東北地區,寒露過去之後,人們就開始準備存糧過冬。這意味着,東北早市迎來了最熱鬧的階段。
這個季節的東北早市,天還沒亮就開攤,在裹着大棉襖都只是基本取暖操作的清晨,最好的早市指路牌就是空氣裏延綿的熱氣。
四個玉米麪餅一塊錢,一袋豆腐腦裝滿一塊五、一碗不限量的大碴粥兩塊錢......東北早市以攤主們的爽快、存放貨物的簡便、麪食種類的繁多、物超所值的價格和按車計算的購物量,風靡短視頻平台。
網友分享的東北早市場景 圖源:社交媒體
不過,隨着物資越來越豐富和購物越來越便利,超市、電商正在擠壓早市的市場。但囤秋菜的習慣和旺盛的煙火氣,使得早市仍是東北人心中最温暖、熟悉的存在。
包羅萬象
東北的面積很大,光是在黑龍江省,從省會哈爾濱到中國最“北極”的漠河,駕車距離和上海到北京一樣,都是約1200公里。
然而,相較於南方的“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較為一致的氣候和廣泛分佈的黑土地,讓這片廣袤的區域呈現出跨越巨大地理範圍的同一性和豐富性。這表現在東北早市上,便是各地都在買賣同樣的商品類別,而且有着同樣大型的規模。
東北早市 圖源:圖蟲創意
麪食是東北早市的主角之一。
油條、油炸糕、黏豆包、玉米餅、肉包、韭菜盒子、肉素餡餅、蛋堡……這些早市上頻頻露臉的麪食,堪稱“碳水界扛把子”,不僅讓人眼花繚亂,甚至產生懷疑:是不是身處於主產小麥的華北,而非中國水稻主產區的東北。
除去豐富的早餐品種可供挑選,入冬之前,人們聚集在早市的最大原因就是囤秋菜,這幾乎成了東北人專屬的“入冬儀式”。
東北的冬天通常可以持續5個月左右,漫長的冬季裏,新鮮蔬菜種類較少並且價格昂貴,這讓東北人養成了囤秋菜的習慣。
李栩(化名)家位於哈爾濱的市中心,在小區門口的早市裏買上一麻袋土豆、兩大捆葱、二三十顆大白菜是這家人在入冬前的常規操作。“有時候睡夢中被媽媽的電話叫醒,只用説下來一下,我就知道是要找苦力搬菜了。”
網友分享的“秋菜一條街” 圖源:社交媒體
在囤秋菜這件事上,麻袋成為基礎計量單位。如果市場離家有點遠,裝送工具還得從手晉升為車。自行車、三輪車、小轎車到小貨車,一排排列好,這種獨屬於10月份的“車展”,是囤秋菜的正確打開方式。
正如網友所言:“在東北不管你開的是啥車,都得給你媽拉秋菜!”
隨着氣温的下降,入冬後的東北早市,將呈現出另一番與眾不同的景象——攤主可以毫無措施地直接擺放水產和雪糕進行銷售。
這也是湖北人陳瑣(化名)在東北旅遊時最為震驚的事情之一。“我在吉林市逛那邊的菜市場,第一次見到在冬天大規模賣雪糕,還是直接用紙箱擺在地上賣,而不是裝在冰櫃裏。”
表皮呈黑色的凍梨、凍成根棍的大魚、像塊肥皂的凍豆腐……從沒見識過的場景讓陳瑣在那個冬天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我開始不懂賣這些快凍成‘兇器’的東西要怎麼食用,直到我買了兩個凍梨帶回有暖氣的房間,放在暖氣片上,等待稍軟的時候用勺子颳着吃。”那一瞬間,陳瑣覺得自己算真正體驗了一把冬天吃冰的美妙。
凍梨 圖源:圖蟲創意
不管是讓人目不暇接的早餐品種,還是論車購買的秋菜,擺在地上銷售的雪糕,可以説,豐富的物產、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東北早市包羅萬象的獨特景象。
量大且便宜
如果説南方的菜市場能風靡短視頻平台,是靠它“無所不能”的精緻服務,那麼北方的菜市場“讓人豔羨”,絕對是靠它的量大且便宜。
在東北,這一特點尤為明顯。跳出東北菜裏“碗比臉大”的地三鮮,以及一鍋吃飽五六人的鐵鍋燉,東北早市上的餅和饅頭都能讓人不由感嘆:“原來還能做成這個規模!”
網友分享的東北早市上售賣的食品 圖源:社交媒體
據李栩介紹,家裏不會煮米飯時,通常會用買來的草帽餅和油餅來代替成為主食。“這種餅有大有小,不過基本上都有10寸——12寸左右,整張餅售賣,不會像南方一樣切開,中午3個人吃2張餅再加上其它一些菜就能飽。”
此外,在東北早市上, 常見的還有用大號塑料袋包起來的粉條、用麻袋裝着的土豆、用大貨車拉着的白菜,南方菜場通用的“個”、“根”在這樣的氣勢下都得“羞”於出場。
比“量大”更顯豪爽的當是“便宜”。五塊錢買到一兜蘋果、兩塊錢提走一堆辣椒、八毛嚐到一個火勺(備註:一種特色小吃)......
短視頻博主不需要花20元便能達到吃飽、吃好,還帶走的地步,隔着屏幕的網友一遍遍重複,“東北人好幸福!”、這個物價是認真的嗎?”、“現在去東北還來得及嗎?”
網友討論東北早市裏的物價 圖源:社交媒體
至於今年被無數人驚呼的“雪糕刺客”、“水果刺客”在這裏並不常見,箱子裝的雪糕單價很少超過2塊,20元的預算可以直接拿紙盒裝;8塊錢一斤的草莓來上兩斤,一口塞下3個也不會心疼,誠心誠意整箱買的話,再給你打個折上折也不是不可能。
在李栩的印象中,以前可以用5塊錢買到2個自己心愛的蛋堡,也可以用6塊錢買到一個10斤的大西瓜。
“現在哈爾濱很少會有這樣的物價了,不過2塊錢一斤的西瓜還是相比於杭州、北京等地的西瓜便宜很多。”
當之無愧的“早”
東北早市的興起,與當地重工業發展緊密相關。
作為中國最早擁有鐵路的地區,起初東北大部分城市的產業結構都是較為單一的工礦產業,缺乏完善的現代化購物體系,這為許多城市中心誕生早市提供了土壤。
重工業發展催生東北早市 圖源:圖蟲創意
在老一輩東北人的記憶中,城郊的農民天還沒亮便帶着菜園裏新摘的瓜果蔬菜,乘着通勤火車來到市中心的早市,賣到各部門的上班時間點便收攤,再在城裏買些家裏需要的日用品,走走逛逛,又回到家中。
也正因為早市的主要購買對象是工廠職工,購買行為需要在上班前完成,東北早市是真的當之無愧的一個“早”字。
一般來説,早市所在的街上,凌晨5點左右會陸續出現一些攤鋪,6點開始出現趕早的買家,7點步入最熱鬧的階段,8點便恢復為正常的大馬路,如果睡個懶覺,可能連最後一片菜葉都見不到。
李栩家的早市採買任務一般都由8點上班的媽媽承擔,因此大多數情況下,家裏的餐桌上能在7:30左右出現各種各樣的早餐。
甚至,由於東北的緯度較高,夏季的白天來得格外早,在廣東人剛決定凌晨三點的夜宵點什麼粥好時,勤勞的東北姥姥們就已經開始收拾牀鋪,準備出門採購新鮮食材了。
有網友感嘆:“逛景區早上起不來,但是東北早市一定可。” 圖源:社交媒體
不過,李栩家現在很少去早市,商超與電商的快速發展讓購物擁有更多樣的選擇。 “我們家除了像囤秋菜這種習慣去早市完成的活動,或者有時買些早餐,基本上都是在超市完成日常食物的購買,不用特意早起,還方便。”
如今,超市、生鮮電商的蓬勃發展,使得新鮮的瓜果蔬菜早已不再是早市的專屬。但對李栩來説,早市仍舊不可替代,每次回家她都會抽兩天起早去早市上買個蛋堡,以滿足自己饞了太久的胃。
“其實在家待久了,並不會覺得早市有什麼特別,但身處異鄉時,在短視頻上刷到東北早市,還是會想念,想家也想家鄉的味道。”
被問及這是否會是一種精神寄託時,李栩回答道:“精神寄託談不上,大概是一種鄉愁吧。”
等秋菜囤完,歲末將至,屆時東北早市也將賣起新年的月曆、春聯和年畫。漫天白色的積雪中,那又將是另一種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