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解放橋 不變邊疆情
西藏林芝邊境管理支隊墨脱大隊背崩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們忘不了去年的7月1日。那天,他們正式接管了位於背崩鄉外的解放大橋。
“這座橋有特殊的意義,交到我們手中值守,是種歷史的傳承。”所長喻於一説。
這座橫跨雅魯藏布江的橋位於中國西南邊境地區。喻於一介紹,事實上,它是座“三代橋”。第一代大橋是解放軍在墨脱修建的第一座鐵索大橋。
墨脱位於藏東南的高山峽谷中,西、北、東三面被喜馬拉雅山脈和崗日嘎布山阻隔,夏季降水集中,多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交通建設條件極其惡劣。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墨脱沒有一條與外界連通的公路。
解放軍進駐墨脱後,官兵們在懸崖絕壁上將原來的“獵人小徑”擴建成能容騾馬通過的崎嶇小路。1964年,第一代解放大橋建成。修橋用的主鋼繩,是部隊抽調了75名戰士排成一條“長蛇”,扛在肩上走了整整100天運進墨脱的。
在墨脱縣城2013年通公路之前,解放大橋一直是進出墨脱的必經通道,補給物資靠人背、騾馬馱,從米林縣派鎮方向經這裏運進墨脱。因此,大橋也被稱作墨脱的“生命線”。
正是在這樣艱苦、閉塞的環境裏,誕生了墨脱軍民團結的佳話。喻於一説,自己2017年調到墨脱工作後,發現羣眾對子弟兵和公安幹警特別信任。原來,早期的墨脱羣眾過着刀耕火種、結繩記事的生活,是部隊在這裏傳授農業生產經驗,還開設了墨脱第一所學校。
“墨脱的隊伍,不能辜負了人民羣眾的這份信任。”喻於一説。
如今,墨脱的基礎設施條件已大為改善,但夏季多發的地質災害,仍給工作生活在這裏的幹部羣眾帶來了不小的考驗。滑坡、泥石流一發生,路就會斷,電、通訊甚至都會停,墨脱便成了暫時與世隔絕的“孤島”。許多幹警的家屬來墨脱探望時都經歷過夏天斷路的情形,有時還能徒步進來,有時卻只能兩人隔斷路興嘆。
喻於一經歷了背崩邊境派出所從無到有的建立過程。建所初期對轄區進行入户走訪時,許多村還未通硬化道路,一些十幾、二十公里的土路開車3個多小時才能到,有時甚至只能步行。
儘管如此,他們還是訪遍了轄區內每一村的每一户,村民們都認識這些總是一腳泥的小夥子。退伍老兵白瑪次仁反映生活上有困難,他們便給老人送去慰問品,幫他買了傢俱,還為他兒子聯繫解決了工作;為了和門巴族等少數民族羣眾更好地交流,所里民警還自發學起了門巴語……
黨的隊伍建立起的民心橋,要繼續守下去。
現在,一代解放大橋已被江水沖毀,二代大橋於2004年建成。2016年10月,三代解放大橋建成通車。目前,墨脱另一條與外界連接的公路——派墨公路正在建設。這條路將沿着當年徒步進墨脱的線路修建,沿途要穿越多雄拉雪山,終點仍是解放大橋。
這座“三代橋”,又將見證祖國西南邊疆新的發展。
今年春節,背崩所裏近20名民警都沒有回家過年。由於除夕、大年初一工作任務重,他們提前幾天在所裏吃了簡單的年夜飯,就各自奔赴點位。解放大橋上,日夜都有他們值守的身影。他們身邊,不時有派墨公路的建設者們經過。(新華社記者羅博、王沁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