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是無法預料的。
如果1993年,李書福的摩托車廠不是第一家生產大6缸摩托車的廠家。
如果1997年,他沒有拿到第一張民營企業造車許可證。
如果2002年,在浙江臨海召開的那次吉利中層幹部會議上,他沒有提出收購沃爾沃的構想。
那麼,他很可能繼續經營他的北極花冰箱廠,所到之處,人們都尊稱他一聲:李廠長。
這樣看來,吉利背水一戰,與沃爾沃10年後再度牽手,也將不復存在了。
吉利與沃爾沃的上一次牽手,還是在2010年。
在資產交割儀式現場,李書福的手與沃爾沃轎車公司新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斯蒂芬· 雅克布緊緊握在一起,共同見證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
那時,《至暗時刻》還沒上映,就算上映,也只能把這個詞用在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的沃爾沃身上。那時最火的電影是《阿凡達》,這才是最適合當時吉利的主題。
彼時,吉利汽車剛剛在2009年營收140億元,而沃爾沃轎車2009年的全球總銷量甚至從2007年45.8萬輛的峯值下降到33.5萬輛,全年虧損170億瑞典克朗(約合20億美元)。
兩家企業冰火兩重天的境遇,使得外界將李書福的這次收購視為一場蛇吞象的“豪賭”。
事實證明,李書福賭贏了,這次收購成為中國海外收購史上的經典案例。
吉利用資金和中國市場重新激活了沃爾沃,沃爾沃則以技術“反哺”壯大了吉利。
2021年2月24日晚間,吉利汽車發佈公告稱,與沃爾沃汽車達成最佳合併方案,雙方將不會選擇合併,而是會在保持各自現有獨立公司架構的背景之下,加速在技術層面的合作。
合併消息官宣後,似乎也在點燃資本市場的熱情。2月25日,吉利汽車在港股迎來高開。
時隔10年,吉利已連續4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冠軍,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籍籍無名的吉利。沃爾沃則用10年時間完成了全球銷量翻番、中國銷量增長五倍的奇蹟。這一次的牽手,雙方又將發生怎樣的故事?
作為國內第一大自主車企,吉利2020年以來一路“買買買”的操作也被戲稱為“最強接盤俠”。一邊不斷收購邊緣車企,一邊與新勢力合作擴大朋友圈,百度、富士康、FF……
李書福急了!吉利的新能源焦慮有解麼?
跨越十年的牽手:放虎歸山 另有隱情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
2010年的那次牽手,吉利給予了沃爾沃足夠的授權,並未進行股權合併。
“沃爾沃就是一隻猛虎,我們要放虎歸山,讓它找回自我,重塑品牌價值。”
在當時李書福的眼中,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這給了沃爾沃充分的發展空間,也為公司的現代化治理架構和全球化公司定位打下了基礎。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10年前的放虎歸山似乎另有隱情。
“2010年吉利沒有選擇與沃爾沃進行股權合併,是因為當時從福特手裏收購沃爾沃的價格比較低,不合並業務可能是作為一個談判的條件,畢竟那時候中國汽車工業還不是很發達。”
1999年,福特曾以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沃爾沃,而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股權的價格為18億美元,僅為福特收購價格的三分之一。
兩家合而不併,獨立發展,也讓吉利賺得盆滿缽滿。
2018年,吉利內部曾表示,沃爾沃估值300億美元是開啓IPO的前提之一。與當年的18億美元收購價相比,吉利或許已經賺了16倍之多。
而此次業務合併,雙方依然不涉及股權合併,僅限於技術上的合作。
在張翔看來,此次吉利和沃爾沃把動力系統、電機等零部件業務進行股權合併,與大眾等車企的平台化戰略類似。
2018年10月,大眾推出了新款MEB平台,其去除了橫向、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佈局,傾向於將電池及輪轂電機融入其架構中。該平台可配置不同容量的電池,使電動車的最大續航里程數達到550公里(約合341英里)。
此次,吉利發佈的公告顯示,雙方將以股權合併形式將動力總成業務合併成立新公司,重點開發新一代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和高效內燃發動機。此外,雙方還將在目前共享SEA浩瀚、SPA2電動車架構基礎上,啓動下一代純電專屬模塊化架構的聯合開發,實現核心技術成果的共享和規模化優勢。
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表示,此次合併是吉利控股、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共同評估、深思熟慮後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具體而言,此次深化合作方案將“聚焦汽車‘新四化’前沿技術”,在動力總成、三電技術、高度自動駕駛等業務領域進行合併及協作,而這也高度契合了汽車產業升級轉型的大趨勢和吉利發展的目標。
此番,吉利與沃爾沃放棄進行復雜的股權合併,轉而在尋求技術合作,使得雙方可以做出更靈活的投資決策。
事實上,2020年2月10日,吉利汽車曾發佈公告稱,正與沃爾沃探討通過業務合併進行重組的可能性,並將保留吉利、沃爾沃、領克及極星每個品牌的獨特性,合併後的業務擬於香港及斯德哥爾摩上市。
彼時,業內普遍認為,一個“3000億營收規模的全球汽車集團”即將誕生。
2019年,吉利汽車銷售了136.2萬輛汽車,營收接近千億元人民幣;沃爾沃汽車則是突破了70萬輛,營業額達到2741億瑞典克朗,約合1987.5億人民幣。兩者合併以後,新集團公司銷售規模將輕鬆突破200萬輛,營業額超過3000億人民幣。
但後續由於吉利汽車計劃在A股科創板上市,雙方的合併談判曾一度擱置。
“未來如果沃爾沃發展較好,銷量繼續保持強勢的話,就不用合併股權。因為合併以後會降低沃爾沃高端品牌的知名度,而吉利的銷量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如果沃爾沃銷量不佳,單獨運營成本太高,就會選擇與吉利合併股權,降低運營成本、人員成本,讓企業盈利。”
2020年,沃爾沃全球銷量為66.17萬輛,在中國大陸市場銷量16.63萬輛,同比增長7.6%,不僅跑贏車市大盤,還再創歷史新高,收穫全球市場有史以來單一市場的最高銷量。
近日,沃爾沃發佈2020年財報顯示,2020年下半年,沃爾沃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出色的利潤和銷量數據,營業收入達1510億瑞典克朗(約合179億美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9%。2020年全年營業收入達2628億瑞典克朗(約合312億美元),在保持增長的情況下降低了固定成本,對公司現金流和資產流動性產生了積極影響。
可以預見,在沃爾沃業績屢創新高的背景下,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吉利與沃爾沃的業務合作仍將持續。
吉利背水一戰
每一件大事的發生,一定有其背後的始作俑者。
在此次吉利與沃爾沃聯手的背後,源於吉利對其新能源板塊的焦慮。
進入2021年,吉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動作頻繁,不斷擴大其朋友圈。
1月11日,百度宣佈將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將和吉利共同組建一個新的汽車公司,雙方將基於吉利汽車最新研發的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在智能汽車製造相關領域展開緊密的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的智能電動汽車。
僅僅兩天後,1月13日,吉利又與富士康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行業提供代工生產和定製服務。合資公司將會引入ICT產業的分工模式,幫助客户向創新高效的製造供應鏈體系和商業模式加速轉型,為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助力。
1月29日,吉利控股與FF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吉利控股還參與了FF SPAC上市的少量投資。根據FF公告顯示,中國前三大汽車主機廠之一(即吉利)和中國重點城市的合作伙伴也將幫助FF實現在中國市場的落地。
加上此次與沃爾沃的合作,短短一個多月時間,業務合併,成立合資公司,為造車新勢力代工,吉利統統照單全收。此外,吉利還要自己成立全新電動汽車公司,進一步優化旗下電動汽車品牌結構。
如果回顧2020年,吉利不只是牽手新造車企業,還在“買買買”併購邊緣車企。幾乎汽車圈的每個收購案都能看到吉利的身影,先是接管了困境之中的長沙獵豹,又控股華菱星馬,重整面臨破產的力帆,買下唐駿汽車、國金汽車。
作為國內第一大自主車企,吉利一路“買買買”的操作也被戲稱為“最強接盤俠”。這些被收編的車企,被認為可能是吉利在為代工模式提前儲備產能。
李書福是真急了!
2月20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內部演講中表示:吉利將組建全新純電動汽車公司,正面參與智能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
吉利新公司名稱或為“Lingling Technologies”,新公司將統領吉利汽車旗下純電動汽車品牌,包括了管理基於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生產的車型、旗下領克品牌基於SEA打造的電動汽車,以及幾何電動汽車等品牌。還將設立獨立的銷售團隊,並在市中心開設展廳,融合直營和經銷商兩種銷售模式,以直接控制價格和庫存。
此外,李書福還在內部員工分享交流中表示,吉利在總結過去的基礎上已經形成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方案,一為主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二為主攻純電動智能汽車。
李書福的話,似乎印證了近一個多月來,吉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諸多動作。不過,也間接承認了藍色吉利行動的失敗。
早在2015年,吉利汽車全面進軍新能源領域時,便發佈了藍色吉利行動五年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其中插電式混動與油電混動汽車銷量佔比達到65%,純電動汽車銷量佔比35%。
然而,五年過後,吉利的目標並未實現。2020年,吉利汽車年銷量達到132萬輛,幾何A、幾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車型總銷量約為6.8萬輛,同比下滑39.8%,佔吉利整體銷量比重約為5%,距離佔比90%的目標相距甚遠。
據瞭解,吉利現在的新能源汽車主要還是賣給曹操出行等出行公司,不是賣給私家車市場。在私家車市場,吉利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相對一般。再加上目前國家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準備在2023年時開始退出補貼支持,吉利目前的新能源板塊很單薄,所以急於跟別人合作。
李書福表示自己不認同將汽車產業比作手機,新勢力和傳統車企不是手機裏的蘋果和諾基亞。“最終鹿死誰手還需要時間檢驗,希望大家要有點耐心,仔細觀看這部百年汽車變革劇,好戲還在後頭。決定企業成敗的不是表面的張揚與熱鬧,而是厚積薄發與核心能力。”
寫在最後
“有人説生意場上沒有朋友,我認為這句話沒有全面定義生意的本質。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生生死死、合作共贏的文明史,商業的樂趣在於既交朋友又做交易。商業的最高境界是既獲利又美名;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這就需要真誠合作,讓每一次交易都實現共贏、多贏並留下愉快的回憶,用誠信鋪設前進的道路。”
就像李書福所説,2010年奇蹟般的收購,讓吉利和沃爾沃攜手走過了燃油車黃金十年。儘管道路坎坷,但此次兩次再次合作,或許是下一個電動車黃金十年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