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你真的懂孩子嗎看看你是否做好了4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綜合

許多父母,遇到孩子叛逆的態度時,大都會搖頭大吐苦水: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他為什麼都不肯告訴我。
其實打開孩子心門,探一探他的內心世界,是為人父母者需要加油的課題。
但許多父母打死也不相信,自己與孩子隔着楚河漢界,以為孩子的心思可以一眼看穿……如果想做一個懂孩子的父母,先看看自己是否做好下面4件事:
1、懂孩子的父母,都用心陪孩子跑到終點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但是,有些父母,偏偏因為眼前的利益,而忘記了給孩子一個長遠的未來。
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允許孩子慢慢成長,這恐怕是當前中國家長所面臨的最着急,也最不能慢慢來的事。我們無法用我們期望的成長軌跡,要求孩子做得有多好,我們能做的,只是靜待花開。
人生是場馬拉松,贏在終點才是重點。與其花巨資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如用心陪他跑到終點線。
2、聰明的父母,從不拿孩子“撐面子”
父母好面子,苦的是孩子。許多家長都不願在別的家長前丟了面子,於是,他們開始拿孩子做比較,希望尋找一條捷徑來證明自己。
父母總是希望自己家的孩子不比別人家的差: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開始學吉他,自己就趕緊給孩子報吉他班;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畫畫水平不錯,又趕緊三翻四次打聽,給孩子報畫畫培訓班。
其實,我們身為父母每一次的好面子,很有可能會毀掉一個孩子的快樂、幸福乃至一生。因為他們對於世界最直接的接觸是我們,如果我們都不能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和友好,總是不斷地讓他們覺得這個世界的不美好和不友善,那麼他們對於其他的恐懼會更甚。
孩子到底應該擁有怎樣的人生?或許,他想過的一生,他覺得快樂的一生,他覺得能讓他努力而自如的一生就是最好的。
3、懂孩子的父母,再忙也不“打發”孩子
緊張的生活節奏中,經常會聽到我們父母會抱怨因忙於工作或者疲於應酬,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每天能教育孩子的機會實際非常有限,也就是早飯和晚上睡覺前的那點時間。即使只有短暫的時間相處,如果是個有心人,我們仍然可以做到殷勤教導孩子。
比如:為孩子準備早餐過程中,請孩子參與做點工作,比如烤麪包,熱牛奶等;下班後回家,當看到愛人和孩子都過來迎接問候時,先問候愛人,然後再親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彼此相愛;家庭設定親子共讀時間,全家一起讀有益心靈的童書,並一起討論。
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法則是過程法則。孩子教育是平時點點滴滴的滲透,若干年後才看到教育的效果。如果我們平時沒有進行長期的細緻的教導,心裏又帶着高度期盼的心,難免許多的父母到時會感到失望。
4、懂教育的父母,都重視孩子的健康成長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勞逸結合、身心健康比什麼都重要...”等類似這樣的口號經常掛在嘴邊”可卻往往疏被世人所疏忽,認為現在的孩子學業重要,成績高於一切,現在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的都不太重要...
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創建一個舒適、温暖的家庭氛圍,是教育子女的第一步,使子女感受到親情的温暖,培養子女的健康心理。
學業固然重要,但是身心健康的成長更加重,適當的壓力有助於孩子的承受能力鍛鍊,但是過於苛刻會適得其反。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知道和了解,當下什麼是重要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之前的累積,讓孩子多去看看世界,多去了解世界,瞭解生活,如果只是言語上的受教是不可能深刻也達不到理想效果的。
孩子是一張白紙,要想教會孩子,父母先要成熟起來,我們總是以愛之名,覆蓋孩子的想法、干預孩子的決定、插手孩子的人生,説着“為孩子好的話”,做着“為孩子好的事”,卻從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
希望家長都能明白:你以為的愛,不過是愛控制,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