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德國“掌舵”歐盟 能彌補歐美裂痕嗎?

新華社柏林6月30日電(記者任珂)自7月1日起,德國將擔任為期半年的歐盟輪值主席國。在歐美分歧日益凸顯、矛盾“多點開花”的大背景下,如何定位歐盟與美國這對傳統盟友的現實關係,成為“掌舵者”德國需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分析人士指出,歐美之間的矛盾既反映出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的對壘,也是不同利益訴求的衝突。這些矛盾在新冠疫情等問題影響下呈現加速發展勢頭,或已令歐美關係出現“結構性變化”。未來,歐洲將在國際舞台上尋求更大獨立性。

國際觀察|德國“掌舵”歐盟 能彌補歐美裂痕嗎?

5月18日,在德國柏林,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未在畫面中)的聯合視頻記者會上發言。(新華社/路透)

“嚴寒”已至

“美歐之間的‘嚴寒’”——法國《世界報》日前以此為題,刊文描述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內不斷惡化的跨大西洋關係。

過去三年多來,歐美之間齟齬不斷。從伊朗核問題到中導條約,從防務開支到“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從氣候變化到數字税,歐美這一對傳統盟友在安全、經貿和國際治理等方面都出現嚴重分歧。

近來,雙方矛盾似乎更加尖鋭。特朗普6月中旬以德國國防預算太低為由,宣佈將大幅削減駐德美軍人數。德國各界對此嚴厲批評,稱這“不是對待合作伙伴的做法”。對於美國計劃擴大對“北溪-2”管道項目制裁一事,德國外交部日前發表聲明指出,美方的制裁將是對歐洲能源安全和歐盟主權的嚴重干涉。

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也令歐美關係雪上加霜。疫情初期,美國曾經截留運往德國和法國的口罩,從當時疫情嚴重的意大利擅自運走病毒檢測試劑盒,甚至企圖將德國的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成果據為己有……在歐洲急需援助之際,美國不僅隔岸觀火,還落井下石,讓歐洲盟友們寒心。

德國總理默克爾5月底在闡述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時説:“美國是歐洲的主要夥伴。當然,我知道現在與美國合作比我們想象的要困難。從氣候變化到貿易政策,以及當前對於國際組織在抗擊疫情中的重要性,雙方都有分歧。”

國際觀察|德國“掌舵”歐盟 能彌補歐美裂痕嗎?

2017年3月17日,在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特朗普(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左)舉行會談。(新華社/法新)

“結構性變化”

歐洲方面有觀點認為,歐美關係的嚴重倒退源於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的民粹主義政策,如果重視跨大西洋聯盟關係的美國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拜登能在今年11月的總統選舉中勝出,歐美關係將很快“回暖”。

不過,許多歐洲政治家不認同這一觀點。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日前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説,歐洲應該意識到,即使拜登贏得大選,情況也不會回到從前那樣。

德國外長馬斯也對媒體表示,有人認為民主黨人當選美國總統就能讓歐美關係恢復如初,這種看法實際上低估了雙方關係的“結構性變化”。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任內,美國在政治、安全和經濟領域都在逐漸卸下國際責任,展現出日益濃厚的單邊主義色彩,這讓有着多邊主義傳統的歐洲人無法接受。這種“結構性變化”很難因為一場選舉就發生逆轉。

國際觀察|德國“掌舵”歐盟 能彌補歐美裂痕嗎?

2月21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與會領導人出席特別峯會第二天的會議。(新華社發)

重新定位

面對美國的所作所為,歐洲開始重新定位歐美關係並尋找新出路。用默克爾的話説,美國如果不願承擔全球性大國的責任,歐洲將不得不對歐美關係“進行根本性思考”。

默克爾此前已表示,德國作為輪值主席國,會把加強歐盟的國際作用、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作為今年下半年外交方面的主要任務。為此,德國規劃了一系列具體行動,包括計劃召開歐盟-非洲峯會和籌備歐盟-中國峯會等。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儘管歐美間嫌隙已深,但並不意味着雙方從此就會分道揚鑣,因為雙方在政治、安全、經濟等多領域依然有諸多共同利益。未來,歐洲會更多關注自身內部的團結,並在國際舞台上尋求扮演更加獨立自主的角色。(參與記者:唐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4 字。

轉載請註明: 國際觀察|德國“掌舵”歐盟 能彌補歐美裂痕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