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格對愛的認識是:
“有人認為愛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是一堆孩子。但你知道我怎麼想嗎?我覺得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
而葉聖陶認為的婚姻則是,“好比蝸牛背了殼”。
一千個讀者便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眾説紛紜,各自為政,卻都有各自的道理。事無絕對,就好比朱自清的婚姻。
一、
一眼便是萬年
就算是到了民國時期,中華兒女的婚姻,還是依舊的古板。父母之言,媒妁之約,便把兩個沒有感情基礎的人拴在了一起,就算是一代文豪也是不能例外的。
朱自清反感這樣的婚姻,自是不願意這麼早結婚的。
但盡如人意的,往往都不是現實。哪怕婚姻繁瑣,禮節瑣碎。在19歲那年,青澀的文豪朱自清,還是被父母送上了婚禮的儀典。
與他成婚的,是內斂沉靜的武鍾謙,兩人歲數相同,性格相仿。看起來的確是很般配的一對新人。
朱自清與武鍾謙結婚時,尚在北大讀書。匆匆完婚後,兩人大概度過了大半個月的蜜月。之後,朱自清便匆匆趕回北大,繼續求學。
那時的武鍾謙,已經深深被一身書卷氣的朱自清所吸引,滿心滿眼都是他。
兩人分開之後,武鍾謙滿滿都是相思意。
五四運動爆發之後,朱自清開始從事文學創作。與此同時,朱自清的父親被迫卸任,家中的經濟,一下子變得十分緊張。
武鍾謙不得不鎖緊家中的各項開支,有時還要典當物品來度日。雖然事無鉅細皆要操心,但對於倆夫妻來説,這還不是最嚴重的變故。
朱自清父親的突然卸任,讓本就不是十分和善的他,變得更加暴躁。家中一點點的小事,都會引發他的怒火。
那時,和父母一起住才是常態,為了不讓朱自清擔心,武鍾謙選擇了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父親的怒火。
一天兩天或許是可以忍受的,但日子一久,便不是一件幸事。
武鍾謙開始慢慢變得沉默,性子也更加陰鬱。鬱結於心,人也更加消瘦。但當朱自清每每問道緣故時,她總是搖搖頭,笑而不答。
二、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後來,朱自清開始了任教生涯,武鍾謙的境遇,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這樣的生活也沒有持續多久,就被朱自清的思念之情所打亂了。
因為朱自清對於妻女的思念,於是他將二人接到了身邊。這樣的做法,大大的刺激了朱自清父親的心。自此,朱自清便和父親決裂,朱父甚至揚言,再也不允許他踏進家門半步。
在浙江任教的日子,是夫妻二人最開心的一段時光。早上,武鍾謙都會目送着朱自清遠去,無論風雨,一直如此。若是家中有好友到訪,武鍾謙便親手沏上一壺好茶,用來招待客人。
那段時光,即使是什麼都不做,夫妻二人也覺得是快樂的。
在結婚十二年的時間裏,武鍾謙先後生下三男三女。在孩子的教育上,朱自清名正言順的是進攻型,而武鍾謙則還是安靜內斂,耐心十足的樣子。
故事到這裏,兩人的婚姻也算得上是先婚後愛的典範了。但是,沒有波折的故事,就不是來源於生活了。就在兩人享受着生兒育女的快樂時,肺病突然而至。武鍾謙再也不能長久的陪伴朱自清了,她隨着那場疾病香消玉殞。
愛妻的離世,給朱自清的打擊十分沉重,他幾度消沉,甚至在內心極度苦悶之際,還立誓再不娶妻。
然而,這世界上最不可信的便是誓言。
就在武鍾謙逝世一週年之後,所有的事情,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三、
封封盡是相思情
朱自清一個人拉扯六個孩子,實在是覺得力不從心。於是,在進行了長期的思想鬥爭之後,終於,他在武鍾謙離開的一週年之後,做出了這個決定。
他穿上了一身淺色的大褂,架上一幅眼鏡,然後去相了親。
對方是一個活潑的小女孩,比朱自清足足小了七歲。
這便是眾所周知的陳竹隱了。
陳竹隱是齊白石的弟子,在書畫方面頗有建樹。第一次見面,朱自清就因為一雙老式的鞋,被陳竹隱的同學嘲笑了許久。
好在,陳竹隱並非是一個以貌取人的人。
朱自清的第二次邀約,她欣然前往。就像所有情侶會做的那樣,他們的約會也是吃飯,看電影。
朱自清對於陳竹隱的感情,也算得上是熱烈,細數保存至今的情書,竟然有七十一封之多。
?
現在看來文人的愛情,也沒有多新奇。
那些情書,情深似海,每一封讀起來都十分的肉麻,讓人為之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