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時間: 2021年8月2日
採訪地點:電話採訪
採訪記者: 太平洋汽車網高級主編 黃恆樂 先生
受訪嘉賓: J.D.Power 中國區汽車產品事業部總經理 蔡明 先生
蔡明先生多年來參與汽車質量提升活動,包括產品和流程缺陷的鑑定以及消費者期望值提升措施的制定。蔡先生及其團隊與汽車製造商在其新產品開發階段通力合作,幫助汽車製造商更好地理解消費者和應用消費者反饋的質量數據,從而改進汽車製造商在設計、操作以及質量方面的實踐。
——————
1、蔡總您好。請問,自主品牌形象全面進步,特別是“聲譽”方面的提升特別明顯。請問是因為自主品牌電動化趨勢,整體售價水平提升、品牌溢價能力提升的間接結果嗎?還是説本身自主品牌汽車的質量在快速提升?
蔡總經理:
我認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自主品牌的基礎質量提升和智能化溢價是同時進行的。
過去5-10年,自主品牌基礎質量提升速度非常快,這個時候再加入高端科技配置,才能讓品牌向上,獲得好的聲譽。
時代變化得很快,智能化賽道越來越明確,中國自主品牌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加入年輕人喜歡的科技配置,提升品牌形象,間接得到溢價的提升。
2、請問,隨着汽車智能化水平提升,“難以使用類”的問題是否有持續增加的趨勢?
蔡總經理:
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目前很多新的配置,我們沒有過往的經驗,很有可能會走彎路,“難以使用類”的問題比較容易出現。
舉個例子,傳統車的定速巡航系統,一開始廠家都喜歡在方向盤後方設置的撥杆,但消費者看不見,盲操很難,後來廠家都把不好操控的撥杆改成方向盤正面的按鍵,就沒那麼多抱怨了。
汽車廠商不斷有很多新的主意出爐,在量產之前要做很多調研,儘可能貼近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難以使用類”的問題,未來依然會出現,因為新事物總要經歷這麼一個迭代的過程。
3、新能源汽車智能化表現優於傳統汽車,但其實智能化系統與汽車動力系統沒有必然的關係。您如何看待廠家、消費者、媒體都喜歡把“智能電動車”説成一個完整的詞?
蔡總經理:
在普通消費者的認知當中,喜歡把電動車等同於智能汽車,J.D.Power並不想去糾正這種認知。
從長遠來看,車輛上智能化的東西越多,核心算力要求越高,電動車就越有供電方面的優勢和電控方面的優勢。
而且,電動車想生存與擴張,必須符合未來發展的趨勢,而且電動車沒燃油車的歷史包袱,電動車(新能源車)發展成智能電動車(智能新能源車)將是不可逆的大方向。
4、請問,隨着汽車的電動化,車輛的整體NVH在提升,但小小的異響反而更加明顯了。根據IQS的研究,“異響/噪音類”問題的PP100增長減少趨勢是如何的?
蔡總經理:
異響和噪音其實是不同的兩個方面,異響是內部零部件產生的,噪音是從外部傳入車內的。
電動車的“異響/噪音類”問題並沒有明顯增加或者減少,但可以確認的是,電動車控制NVH的難度更高,因為電機噪音比汽柴油機小,異響噪音都會被聽得更加清晰。
5、請問,主流車質量首次領先豪華車,我們發現此間的主要原因是如何的?因為作為媒體人,我們平時評測新車的時候,會更傾向於承認豪華車的做工質量好,雖然豪華車電子問題是更多一些,畢竟電子功能更多。
蔡總經理:
從美國市場來看,主流車IQS超過豪華車已經很多年了,美國消費者已經習慣了主流車新車質量比豪華車更好的行業現狀。
對於中國市場而言,主流車質量首次領先豪華車主要基於兩重原因,第一重是你提到的電子產原因,因為科技電子配置在豪華車的裝車率更高,消費者自然會有更多的電子設備抱怨;第二重是豪華車工藝上的優勢正在被削弱,因為豪華品牌近年不斷開拓入門市場引入年輕化客户,90後迅速成為了購車主體人羣,豪華品牌向下探之後推出了很多成本相對較低的入門產品,另一方面主流車不斷尋求品牌上升渠道,因此品質工藝差距就縮小了。
有很多年輕人喜歡豪華車的調性,在他們期望裏面豪華車就是非常精緻的,但買到了入門產品的他們有點失望,抱怨就多了起來。
6、請問,國六標準對傳統能源發動機性能的削弱是挺明顯的,“發動機-動力不足”問題有增多的優勢嗎?
蔡總經理:
“發動機-動力不足”問題的抱怨數字沒有明顯的增加。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在國6標準之後並沒有爆發過多的動力不足抱怨,主要是因為中國消費者並沒有沒有特別關注加速性能。
在歐洲,極為嚴苛的歐7排放標準發佈之後,大眾、寶馬、奔馳等車企都決定放棄汽油機研發了,因為大家都認為這是無法達成的目標。
中國車企也要儘早做好準備,因為我們的排放標準一直都緊跟歐洲,未來肯定會非常嚴苛,廠家有兩條路可走,要麼繼續挖掘汽油機潛能,要麼向電動化靠攏。
黃恆樂:感謝蔡總的分享。
蔡總經理:感謝太平洋汽車網。
黃恆樂:我們下次再會。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黃恆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