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快評|從援“滬”千里送菜 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商業快評|從援“滬”千里送菜  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從2020年初武漢爆發的疫情到2021年夏天河南遭遇的特大水災,再到此輪新冠疫情反覆,社會各界都積極做出響應。除了政府第一時間所調動的救援力量之外,大量企業也衝在了第一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每一次救援中,伊利、煌上煌、王老吉等傳統食品企業都從自己熟悉和擅長的領域出發,體現出超強的企業社會責任感和公益心。

商業快評|從援“滬”千里送菜  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繼4月9日,伊利再次攜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等地送去營養物資後,4月23日,作為“醬滷第一股”的“煌上煌”上萬份物資捐贈車隊經過30多個小時的接力賽跑,先後前往上海長寧區公共衞生中心及江西、福建、廣東、重慶、浙江援滬醫療隊等十幾個駐紮點,再次展示了“搬家式”支援。

應該説,除了資金幫助之外,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直接援助體現了在困難面前企業的大局觀,以及關鍵時刻下的行動力。這種暖心的社會責任感讓人動容。

《左傳》有云“多難興邦”“縱有千萬山,眾志築成城”。這次我們看到的煌上煌能在關鍵時刻秉承“逆行精神”,迅速採取行動支援兄弟省市,企業公益和慈善行為的日趨透明化和專業化也在此次馳援行動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縱觀企業在本輪新冠疫情來襲時體現出的社會責任感,前有盒馬為老年人羣推出的買一送三上門服務,後有煌上煌30小時星夜馳援送物資……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仁者愛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不僅是儒家先賢的經典語錄,也一直被我國人民奉為做人的根本而世代相傳。

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企業社會責任問題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一方面,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商業文化的演進,企業社會責任與經濟責任越來越呈現出一種融合發展的態勢;另一方面樹立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價值擔當,推動社會經濟和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是時代的要求和現代企業的重要特徵之一。

“響必應之於同聲,道固從之於同類”。由此,我們看到,伴隨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深,企業社會責任日益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動力源和落腳點。企業作為促進中國發展的主力軍正在超越以利潤為目標的傳統觀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傾注對社會價值的關注,強調對環境、消費,以及對社會的貢獻。中國商業的新生態也正在被重塑同時,也讓市場看到,如何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貢獻一份力量,正成為當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6 字。

轉載請註明: 商業快評|從援“滬”千里送菜 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