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高規格數字經濟專題協商會,為什麼説很不尋常|新京智庫
5月17日,全國政協在北京召開“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並講話。圖/新華社
文 | 朱克力
5月17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
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強調要“科學研判形勢,增強發展信心,辯證看待和統籌把握髮展和安全的關係,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使之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講話中指出,“支持平台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支持數字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
這場專題協商會在中國經濟面臨三重壓力、疊加疫情和地緣危機等超預期挑戰的背景下召開,圍繞數字經濟和平台經濟共商未來發展,再次向市場釋放出穩經濟增長的積極信號。
1 從規格到召開時間點都不尋常
由全國政協組織中央領導與數字科技企業高管一起專題座談,這種會議尚屬首次。
由全國政協召開專題協商會,共議數字經濟和平台經濟發展問題,一定程度上是考慮到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平台,而該領域的企業家或高管當中,有不少是政協委員,這樣既便於召集和組織,也是統戰工作的分內之事。
據瞭解,專題協商會以議題為重心,內容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性議題,或者是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及其重大決策性議題。專題協商目標明確,主題聚焦,過程集中,通常是一事一議或一事多議。
在頻次上,全國政協每年一般只召開2次專題協商會,通常納入政協年度協商計劃。這次作為今年上半年的議題,突顯了數字經濟、平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於當前戰略全局的重要性。
此外,本次會議召開的時點,距此前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及集體學習才剛過去兩週多。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其中對平台經濟進行了新的部署。當天,中央政治局就依法規範和引導我國資本健康發展進行集體學習,重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強調發揮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
再結合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穩增長、保民生、促發展的政策來看,面對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千方百計調動一切積極力量穩住經濟大盤、維護社會大局,是當務之急。數字經濟、平台經濟、民營經濟,正是這樣的有生力量。
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內,互聯網平台企業的旗幟迎風飄揚。圖/IC photo
2 參會者提出多項共識性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會議有近百位全國政協委員參加,29位委員、專家在會上發言,140多位委員通過委員履職平台發表意見。
從當晚的新聞聯播鏡頭來看,參會者並非全部現場出席,而是採取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現場有李彥宏、周鴻禕等出席,線上則有丁磊等參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北京金控董事長範文仲、申銀萬國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等智庫專家和機構代表也都是線下參會。
會上,委員們表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大國地位穩固,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從報道內容來看,他們提出多項共識性建議。
一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引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充分挖掘工業互聯網發展潛力,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設備賦智、為企業賦值、為產業賦能。
三是釐清數據所有權、使用權、運營權、收益權等權利,在保障國家網絡和數據安全的基礎上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四要鼓勵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數字治理進程。
會後發佈了部分發言摘編。其中劉尚希提出的“數字經濟治理要有風險整體觀”發人深省。在他看來,“不安全,是風險;不發展、發展慢更是風險”,“數字化與工業化一樣,有其自發生成的發展順序,難以人為規劃和強制逆轉,政府應順勢而為”,“既要防範安全風險,也要防範發展受阻的風險,把監管納入到法治框架之中”。
關於這次會議籌備的一些細節,全國政協機關報《人民政協報》有所呈現。會議當天,該報就刊登了《牢牢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春天——全國政協“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籌備綜述》一文。
據上述文章披露,此前,為了充分掌握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問題、經驗做法,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專題調研組由全國政協副主席高雲龍帶隊,在浙江和北京分別進行了遠程視頻調研及實地調研座談,通過與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地方有關方面、企業代表、專家學者等深入充分交流探討,為這次會議的務實有效舉行提供更多可參考的角度與樣本。
調研中,委員們看到了數字經濟在各地發展的蓬勃之態,看到了地方政府對數字經濟的“護航”,看到了不同類別企業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深耕”,也聽到了在落實國家有關部署、開展地方數字經濟發展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坦誠交流溝通了意見建議。
2月18日,河南洛陽旅遊大數據綜合信息平台的實時監測數據。3月1日起《河南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正式施行,其中,立法明確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圖/IC photo
3 “兩個支持”力挺平台經濟發展
這次會上,劉鶴副總理指出,全球數字經濟正呈現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等新特徵。
應當説,智能化和跨界融合過去都提得不少,但以“量子化”用來描述數字經濟的新特徵,從官方尤其是高層來説還不多見。
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中國信通院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指出,數字經濟的經濟結構呈“二八”比例分佈。以2020年為例,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達31.7萬億元,佔數字經濟比重達80.9%,佔GDP比重為31.2%;相比之下,數字產業化規模為7.5萬億元,佔數字經濟比重的19.1%,佔GDP比重的7.3%。
這就是我國數字經濟結構的現狀,數字產業化佔比遠低於產業數字化。但數字產業化包括各種新興數字產業以及相關新業態新模式,平台經濟的主體即平台企業是其重要載體。正因如此,平台經濟成為數字經濟的代表形態和關鍵一環。它通常也在民營經濟的範疇中,為產業數字化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供着數字技術基座。
會上,劉鶴副總理強調的“兩個支持”備受市場關注:支持平台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支持數字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
其中,前者體現數字產業化和平台企業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與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部署一脈相承,即將完成平台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後者對數字平台企業上市及“出海”鮮明表態,有效回應了市場一段時間以來的重要關切。
與此同時,他還提出要努力適應數字經濟帶來的全方位變革,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並特別強調兩點:一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二是“以開放促競爭,以競爭促創新”。
經過近兩年集中整改,需要重新審視數字科技平台給經濟增長、產業轉型、就業創業等帶來的正向價值,引導企業在開放競爭中創新,構築共享創新生態。“十四五”規劃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這為加快發展“有數企業”帶來新契機,可深度發揮產業互聯網平台優勢和科技龍頭“數字連接器”作用,持續向實體經濟滲透融入,以科技向善引領共享創新,促進“先強帶後強”。
為更好釋放數字科技平台的上述價值,應當為互聯網和數字科技力量明確定位,強化產業功能,賦予戰略使命,使之實至名歸,提升為數字時代的“戰略母產業”,為催生經濟增長新動能、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提供重要支撐,助力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換道超車”,持續發展。
新京智庫特約撰稿|朱克力(經濟學者、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
編輯|李瀟瀟
校對|劉軍
實習生|金思含
聯繫我們:
郵箱 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微信 jimi906
新京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