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韓國航空航天工業企業(KAI)首次公開了其自研的五代機KF-X的機身主結構照片,顯示第一架原型機正在泗州工廠製造之中,當然也可能是靜力試驗使用的機體。但韓國計劃是2021年成為亞洲第二個研發五代機的國家,除自用之外,還將用於出口。
韓國KF-X外形與美國F-22非常相似,但未設內彈艙,武器仍採用外掛的方式,顯然這樣在隱身上並不能達到真正五代機的標準。外界認為,KAI是遇到了彈艙研發障礙,因為內彈艙需要解決結構、氣動、隱形等多方面問題,雖然美、中、俄都有解決方案,但這是現階段不可能出售的技術。按KAI的計劃,全面隱身將在第二階段實現,初始狀態將是4++代機。
按理説,美國應可能向KAI提供技術援助,就如同在KF-16的生產和T/A-50教練/攻擊機研發所做的那樣,洛·馬公司幾乎手把手地教導,因而T/A-50教練/攻擊機有小F-16之稱。但韓國要研發五代機,情況就迥然不同了,不管研發結果如何,推向市場就必然成為F-35的競爭者,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種事洛·馬當然不會幹。
所以KF-X除了採用美國GE的F414-GE-400K發動機之外,其他主要系統和武器都另尋它路了,主動相控陣雷達AESA由以色列埃爾塔系統公司幫助韓華系統公司開發,格鬥導彈選用德國的IRIS-T,中距空空導彈選擇歐洲“流星”,對地攻擊武器也是德國的“金牛座”,韓國還打算為KF-X自研一型反輻射/對地攻擊導彈。但總而言之,美國幾乎是袖手旁觀,至於賣F414發動機,那是無所謂的,反正是F/A-18E/F的配套產品,與五代機不搭邊,美國不賣,等於把機會讓給歐洲噴氣的EJ200。
這樣幾乎是攢出來的“五代機”,除了貌似,很難達到五代機的幾大核心指標,外形很像F-22或殲-20是不是就能夠像他們一樣有優秀的隱身能力、態勢感知能力、高機動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起碼,製造五代機機體的材料和此前製造戰機的材料都是不一樣的,機身塗料也是絕密配方,不是説韓國現在已經裝備了F-35A,就會生產新機體材料和隱身塗料。而使用上一代中型戰機的發動機,幾乎限定了該機的作戰半徑、機動能力的上限,能達到F/A-18E/F的水平已經是KAI的造化了,畢竟那是一家沒有太多設計經驗的公司達到了波音的水準。
按中美俄五代機研發進度看,美國從1991年YF-22中標起算,此前的預研不算,1997年9月首架F-22首飛,研發也走過了6年多時間。中國殲-20從驗證機2011年1月出現,到2017年左右正式裝備也至少經過了6年多試飛研發,俄羅斯蘇-57耗時長一些,2010年出現,2019年正式裝備型才開始生產,可見五代機研發即使是經過數十年經驗積累,實力雄厚的大國,也需要至少6年時間,韓國2021年製造出原型機,2026年就要裝備乃至出口,顯然有點創造奇蹟的韓味兒。
從投資來説,美國F-22總投資280多億美元,雖然韓國幾乎照搬了外形,省去了選型等不少費用,但計劃70多億美元的研發費用,也讓洛·馬師傅臉上不好看。
此外,原本答應承擔20%研發費用,並至少採購48架的印尼,截至今年4月,已經拖欠韓方5000億韓元(約4億多美元),印尼2019年11月曾宣佈採購2箇中隊的F-16V,還有此前被美國警告的採購俄羅斯11架蘇-35 ,都需要耗費不菲,給外界的印象是,印尼對韓國這型準五代機失去了興趣。
如果印尼終止了合作,韓國KF-X算是遭到了挫折,但僅組裝過KF-16,生產過KT-1初級教練機、T-50高級教練機的韓國勇於挑戰五代機研發的勇氣,還是超過了還在PPT階段的土耳其、印度甚至英法德西,但基礎材料和理論的研究實踐,終究繞不過去,五代機是不是可以依葫蘆畫瓢、買部件攢組裝機,從韓國的實踐就能有分曉。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李蘇寧 編輯:施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