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的大柵欄,最早竟是給商户的補償房?

現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比大熊貓還瀕危,老北京文化的傳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趙振華老師(網名:一把駁克槍),研究北京文化多年,年初以來趙老師堅持每週六晚上八點到九點,在“舊京圖説”讀者羣中,為網友講北京文化。
今天“舊京圖説”為您整理的是“老北京的都城”之十五。
主講人
主講人:趙振華,網名“一把駁克槍”。退休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餘代、四百年)。受家庭薰陶,他從小喜歡北京文化,近30年來收集老北京照片一萬餘張、老北京歇後語近千句、老北京俗話近千句、老北京歌謠數百首。
明朝永樂年間,朝廷掏錢在麗正門(即今天的正陽門)外頭西側蓋了一大片連起來的房屋,形成了4條街,分別叫廊房頭條、廊房二條、廊房三條、廊房四條,其中這廊房四條就是後來著名的大柵欄。
繁華的大柵欄,最早竟是給商户的補償房?
1900年以後的大柵欄西口。大柵欄其實不單指那條長275米、不足10米寬的衚衕,而是涵蓋了廊房頭條、糧食店街、煤市街、珠寶市街等諸多支脈的街區。
廊坊四條是幹什麼用的?後來怎麼變成了大柵欄?我們今天來聊一聊。
據我分析,廊坊這些房子既不是商業用房,也不是朝廷用房,還不是軍事用房,而是當時朝廷為拆遷的買賣商家蓋的鋪面房,不是拆遷的臨時週轉房,是補償原來就做買賣、有鋪面房的商家,讓他們繼續做買賣。
我來説説我的研究,大家看有沒有道理?明朝永樂年間開始在北京建設紫禁城和皇城,建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沿用元朝遺留下來的同樣功能的土地。原來的紫禁城還要建紫禁城,原來的皇城、城牆、城門還是做皇城、城牆、城門,只不過是在老的地方建新的建築,所以基本上不存在拆遷問題。
可是把元朝的都城南城牆往南挪的時候,就要佔用新的土地,有可能要拆遷一些房屋,尤其是建大明門,明朝初年間,大明門以及大明門北邊那些千步廊和幾大部的辦公用房,是肯定涉及到拆遷問題的。
如果説佔用的是老百姓的普通住房,那麼給點錢撥塊地就成了,由着老百姓被拆遷户自個兒去蓋四合院也好,蓋什麼房也好,就自便了。可是在原來的元朝麗正門外頭,就是麗正門的南側,馬路兩邊有不少的商鋪。這些商鋪是人家被遷人全家常年的收入所在,人家要指着商鋪掙錢,養家餬口,商鋪拆了,經濟來源就沒了。所以朝廷就要考慮這個問題,給這些被拆遷户提供新的經營場所。
我認為,當時蓋廊房就是為這些被拆遷的商户預備的。被拆遷的老鋪面房在老的麗正門外頭南側,新蓋的廊房鋪面房在新的麗正門外頭南側,位置差別不是太大,這樣對被拆遷的商鋪影響也不大。所以,願意繼續經商的就給鋪面房,要是不想繼續經商,就給一筆錢,應該説這個拆遷方案是比較人性化的。
繁華的大柵欄,最早竟是給商户的補償房?
1890年代,貌似煤市街北頭附近的衚衕。
另外,新蓋的這4條街的廊房不可能針對拆遷户原來的房屋可丁可卯地一間不多,一間不少,肯定要有些富餘量。安排商鋪時,按順序由廊坊頭條開始,一家接一家的安置,結果把拆遷的商鋪全都安置完後,廊坊四條還空着。
空着的廊坊四條也別閒置,就得招商,還能為朝廷增加收入。在歷史記載上也有這麼簡單的一筆,説在這個地帶是按不同的地段,分別制定了税收等級,還指定了入駐的商鋪中有能力的經營户,作為廊房的廊頭。我認為當時的朝廷安排廊房四條的招商時,不是説誰想來就來,而是對於要來的商家有一些門檻。
由於有這些門檻,所以入駐廊坊四條的商家,當時那都是既有規模又有名氣的大買賣,起點非常高。入駐之後一開業,顧客們聽説老字號大買賣都來了,就慕名而來,蜂擁而至。於是,廊房四條從一開始就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買賣興隆,所以後來就發展成了著名的大柵欄。
而廊房頭條二條三條,作為拆遷過來的老商鋪,他們享受了明朝政府給的優惠政策,沒有門檻,所以他們經營起來也沒壓力,其中就很少有做大做強的,有些商鋪經營不下去,就關門改成住宅了。就這樣,過了幾百年,這個地區逐漸就演變成了新的模樣,廊坊頭條二條三條有商鋪,也有住户,而大柵欄是沒有住户的,而是有很多經營了數百年的老字號。
當然,大柵欄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還遇到了兩個難得的機遇。一個是明朝嘉靖年間建外城,使得大柵欄從原來的城外變成城裏頭,地位提高,更受老百姓和商鋪的歡迎了。如此,不但大柵欄熱鬧,還帶着周邊地區繁華了起來,出現了鮮魚口、糧食店街等一大批特色街道。
繁華的大柵欄,最早竟是給商户的補償房?
鮮魚口是一條僅次於大柵欄的熱鬧街巷,以鞋帽業為主,聚集了眾多老字號。張巍供圖
繁華的大柵欄,最早竟是給商户的補償房?
1880年代,前門外煤市街北頭。
繁華的大柵欄,最早竟是給商户的補償房?
1890年代,大柵欄珠寶市。
第二個機遇是清朝初年,順治皇帝安排八旗人員住在內城,原來住在內城的老百姓都得搬走。那麼絕大多數內城的老百姓就搬到了外城,這就導致外城地區,包括大柵欄周邊地區的人員更加密集,購買力大幅度提升。再加上後來出現了戲園子,清廷不允許在內城建戲園子,所以戲園子就建在了外城相對繁華熱鬧的地方,大致都在大柵欄周邊地區,這樣也就使大柵欄的繁華達到了頂峯。
繁華的大柵欄,最早竟是給商户的補償房?
上世紀20年代大柵欄鞋店、皮貨店招幌飛揚。
繁華的大柵欄,最早竟是給商户的補償房?
繁華的大柵欄晚上也是燈火通明。
繁華的大柵欄,最早竟是給商户的補償房?
華樂園(原為天樂園) 的戲碼每天演到半夜才散場。近日這座有200 年曆史的大戲樓已重張開業。
來源:北京日報·舊京圖説
主講 | 趙振華(一把駁克槍)
文字整理 | 葉文思
錄音整理 | 馬玉明
編輯 | 楊麗娟
圖|楊波、秦風老照片館、老北京網、張巍、前門大街管委會
流程編輯:郭丹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82 字。

轉載請註明: 繁華的大柵欄,最早竟是給商户的補償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