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簽署的最大意義,比較主流的看法是,東亞地區,會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東亞的供應鏈,將進行一次重塑,然後在東亞,形成一個完整、相對獨立的經濟體。
北起日韓,經由中國,到東盟的這條東亞供應鏈,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供應鏈。它的總產出規模,雖然大,但一方面,它依附於美歐消費市場,另一方面,又依附於美歐的主權債務體系。
等於辛辛苦苦,向歐美出口點東西,賺回來的外匯,又去買歐美的國債,換回來一堆欠條。
中國如此,日韓如此,東盟十國,更是如此。
現在,通過RCEP,把整個供應鏈給捆綁起來,裏邊還加上了澳大利亞,新西蘭。中日韓,提供技術,東盟提供勞動力,澳大利亞,新西蘭他們提供原材料,這樣整個體系,就能夠構成相對完整的一個經濟體,同時,形成一個共同的、巨大的市場,這樣,客觀上,就可以擺脱對歐美經濟上的依賴。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潛在的巨大利好,就是中日經濟的融合,藉着這個區域自貿協議,實現了破局。
大家知道,中日韓自貿區這個事,自2002年,在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峯會上提出後,雖然官方層面,一直都在大力推進,但每到關鍵時刻,總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搗蛋,日韓兩國的相關負責人,不是下台,就是莫名其妙的患病、車禍等等,然後,中日韓自貿協定,就夭折了。
於是,2012年開始,中國開始轉變思路,積極的加入到,東盟提出的這樣一個“10+6”的談判中間,也就是RCEP,這裏的10+6,是指東盟十國,加上中日韓、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六個國家。
然後,經過7、8年的長跑,在2020年,完成了協議的簽署。
為什麼説RCEP的簽署,是中日經濟融合的實質性突破呢?
我們來看,RCEP15個經濟體的經濟體量,2019年,總規模是25萬億。
這樣來看,RCEP,不就是中日之間的自貿協定嘛。
這個事情,意義有多大呢?
我們知道,在過去的100多年裏邊,日本通過脱亞入歐,靠向海洋文明,工業文明,然後藉助西方工業文明的輸入,崛起之後,一直試圖扮演東亞領頭羊的角色,但是它自身體量不夠大,而且國家能力結構偏頗,對歷史問題的認識也不到位,在過去的50年裏邊,屢次的危機裏邊,日本沒法扮演實質性的領頭羊的角色,那麼最多,它就扮演一個美國利益,美國權勢,在東亞的代理人這樣的一個角色。
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是極度不希望日本與中國之間,完成經濟上的融合的,因為亞洲第一大國,與第二大國的和解,利益融合,必然會導致,美國在亞洲霸權的瓦解。
所以,中日韓自貿區,好幾次都是胎死腹中,就是美國力量在背後作祟。
那麼,如今通過一個多邊貿易協定,RCEP這樣一種間接的形式,實質性地,實現了中日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這意味着,日本將要回歸亞洲,或者説迴歸到千百年來,他本來的位置上,也就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貿易體系中來。
從地緣上來講,這可能才是RCEP簽署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