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招妙棋,也是一招險棋,這位上將説:我一生只用過兩次!
葉飛上將,能征善戰,智勇過人,一生打過的仗,據統計有3000多次。但是,有一個戰術,據他本人説,只用過兩次——其中一次就是解放廈門之戰。
這就是聲東擊西戰術。
1949年福州解放後,葉飛率第十兵團主力分為陸、海兩路並進,繼續南下,9月14日發起漳廈戰役,兵鋒直指廈門。
廈門是一個海島城市,面積不大,但是地形複雜,築有永久性要塞工事。守敵為敗退南下的京滬杭總司令湯恩伯統率的第55軍等,共3萬餘人。湯恩伯憑藉島上堅固的防禦體系和海、空軍優勢,吹噓廈門“固若金湯”,“守三五年沒有問題”。
那麼解放軍如何打下廈門呢?
葉飛認為打廈門,與打福州不可同日而語,因為需要跨海作戰,對多數官兵們來説,還是第一次。為此,他決定一定要在戰術上取勝——智取。
在戰鬥發起前,葉飛與兵團部對敵情進行了周密的偵察和分析,由此葉飛判斷敵主力集中在廈門島的腰部,而附近的鼓浪嶼,敵駐兵只有幾千人,於是決定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1、首先以少量兵力登船渡海,佯攻鼓浪嶼,調動敵機動部隊南援;2、待駐廈敵軍被調離之後,以主要兵力突然攻擊廈門島北部的高崎;3、北部攻擊部隊得手後,與對鼓浪嶼攻擊的部隊南北對進,攻進廈門,全殲島上的守敵。
這個打法,能出敵意外,是一招妙棋,也是一招險棋,但是把握不好,沒調離北部敵軍,就可能造成重大損失,甚至導致整個戰役失敗。葉飛説:“這一戰術,我一生就用過兩次。”
除了這一次打廈門,還一次用聲東擊西之計,就是當年魯南突圍——當時葉飛率領一縱和陶勇四縱在孟良崮戰役後在魯南被敵十幾倍重兵包圍。為了突圍,他不得不派彭德清率第10師聲東擊西,掩護主力,最後獲得成功——兩個縱隊的主力突圍,本準備犧牲掉的第10師也沒造成大的損失。
葉飛第二次使用聲東擊西戰術能如上次一樣成功麼?
10月15日下午4時半,攻廈戰役打響。
按照葉飛的預定部署,第31軍首先對鼓浪嶼實施炮擊。黃昏時分,該軍1個師和1個團兵分兩個梯隊,登上帆船,揚帆鼓槳,全力駛向鼓浪嶼。暮靄中大片的帆船飛駛,加上解放軍密集、猛烈的攻擊,果然造成了湯恩伯的判斷錯誤——以為守軍兵力薄弱的鼓浪嶼,是葉飛的主攻方向,葉飛的戰術是先搶佔鼓浪嶼而後再攻廈門!於是,湯恩比毫不猶豫將預備隊一個師全部投向鼓浪嶼,並下令部署在廈門腰部的機動部隊也迅速急調,全力支援鼓浪嶼。
湯恩伯反應十分迅速,不料卻中了葉飛的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
當晚,葉飛下令主攻廈門的部隊——第29軍兩個師、第31軍1個師,在強大炮兵羣的火力支援下,分乘250艘木船從西、北、東北三個方向,一齊駛向廈門島北部和腰部。在距島數百米處,突擊部隊紛紛下船,強攻登陸。
經過一夜激戰,16日拂曉前,第十兵團突擊部隊全線突破湯恩伯在廈門北半島前沿的防禦,並建立了登陸陣地,於是,後續大軍源源不斷而來,相繼登陸,向着高崎集結。這時湯恩伯才發覺上當,急忙把南調的機動部隊調回來反擊。可是,解放軍早已站穩腳跟,湯恩伯調回的兵力一回來,就被擊潰。
湯恩伯見大勢已去,慌忙丟開潰亂不堪的官兵,登上小艇,狼狽而逃。
10月17日上午,廈門島的槍聲漸漸稀疏下來。鼓浪嶼上的敵軍殘部得知廈門失守, 自身不保,紛紛下海,向東逃向金門,1000餘名官兵沒來得及逃走,全部當了俘虜。湯恩伯吹噓“守三五年沒問題”的廈門,不到兩天即被葉飛攻佔,3萬餘人大部被殲,廈門、鼓浪嶼全部解放。
葉飛的聲東擊西戰術第二次使用,再次大獲成功。
葉飛立即登島巡視,並賦詩一首:
勇士鏖戰急,熱血染軍旗。雄威鎮敵膽,英魂化虹霓。
後來,廈門市政府把他的這首詩刻在了日光巖一側的山崖上。
作為一位征戰多年的上將軍,葉飛一生雖然只用過兩次聲東擊西之計,但是,兩次都成功了,並且取得奇效,寫入了軍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