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一趟長途,我也沒覺得朗逸像個德國車啊

前兩天,開着朗逸PLUS跑了一趟長途,超級長的那種。

第一感覺,這是個德國車嗎?完全沒有德國車的感覺,突然就明白了為什麼每年有幾十萬人買朗逸,如果它真的是一台純粹的德國車,那麼它的銷量一定賣不了這麼好。

不要問我為什麼,原汁原味的德國車銷量都很差的,只有本土化改良的德國車,才會在中國市場有銷量,朗逸不一樣,它跟德國沒有一點關係。

跑了一趟長途,我也沒覺得朗逸像個德國車啊

哦不,它用的是德國的技術,只是不在德國銷售而已。

直接説最終的駕駛感受吧,這就是一台非常純粹的家用車,它的動力不夠強勢,底盤沒有想象中的紮實,科技感基本上沒有,電腦算法也不夠先進。當然優勢也很明顯,它空間很大,隔音出色,油耗賊低,關鍵是細節做工處理的非常有質感。

簡單一個結論吧,它對得起它10萬級的價格。

聊一聊具體的駕駛感受吧,從動力、油耗、智能表現這三個最關鍵的點綜合聊,我想能夠給出一個比較客觀的反饋。

跑了一趟長途,我也沒覺得朗逸像個德國車啊

01 動力層面

朗逸銷量最大的依然是1.5L自然吸氣版本,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把價格做到10萬級,就可以買到一台自然吸氣自動擋車型。

固然大眾做的最好的是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但我們必須要了解的是,1.4T版本落地價至少要13萬,價格太高嚴重超出很多人的預算,所以真正能夠體驗到駕駛樂趣的渦輪增壓版本,賣的反而不多。

1.5L自然吸氣發動機沒有任何動力可言,馬力、扭矩這些不夠出色的賬面數據貼出來沒有任何意義,起步並不快,而且因為AT變速箱的特性,所以換擋還是有些許感覺,中段加速以及尾端超車需要用更高的轉速來拉動引擎。

選擇大眾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就不要想着多麼出色的動力了 。

優勢自然很明顯,這台發動機真的很省油,高速巡航表現能夠跑出5L以內的油耗,市區、郊區、高速混合路況下,綜合油耗能夠達到6-7L百公里,從一台上路質量超過1.3噸的緊湊型轎車角度來看,燃油經濟性很出色。

總結一句話,沒有動力優勢,卻有着滿滿的燃油經濟性特點。

跑了一趟長途,我也沒覺得朗逸像個德國車啊

02 科技感表現

朗逸可以説代表着絕大多數合資車,它們都沒有出色的科技感。這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儀表盤系統,另一部分是車機系統。

儀表盤就是純粹的機械儀表盤,與其它純機械儀表盤不同,它還有一塊像素不高的液晶屏幕,這塊屏幕能夠顯示剩餘續航里程、綜合油耗、短期油耗等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剩餘續航里程真的不夠精準,我所瞭解的計算方式,是以10km為單位下滑。

比如説目前表顯剩餘續航220km,那麼你開了20公里都不會有變化,在開到第25km的時候,它的續航數據顯示還能跑200km。

這種算法只能説明不夠先進,以目前很多自主品牌1km算法來看,這種續航里程只能是參考,具體的油量多少需要看指針,憑經驗。

跑了一趟長途,我也沒覺得朗逸像個德國車啊

另一方面,朗逸的車機系統尺寸不大,同時功能不多,你能用的只是一個車載藍牙和最簡單的數據線連接方式,語音系統不能説智能,你不能用它在線聽歌,不能用它操控天窗、空調等等。

習慣了很多國產車,上了朗逸很不習慣是真的。

這裏建議,後續加裝影像系統、行車記錄儀,甚至更換中控大屏,才能在科技感上稍微補足一些,才能夠在年輕用户羣體中有一定吸引力。

跑了一趟長途,我也沒覺得朗逸像個德國車啊

03 細節做工

這裏是朗逸的強勢點,即便是鍍鉻裝飾,它都做的要比其它品牌好,烤漆面板,接縫,縫線工藝等等,這些能夠直接體現出設計能力的點,朗逸都做的很好。

無論是外形還是內飾設計風格,這裏都能讓人滿意。

多説一點空間表現,朗逸的賣點就是很大的空間,這是10萬級合資車的楷模標準,無論是腿部、頭部還是後備箱空間,作為一台家用車,它的實力寫在臉上。

同時座椅比較柔軟,加上隔音效果不錯,很顯然家用來看足足夠用。

跑了一趟長途,我也沒覺得朗逸像個德國車啊

正經的德國車開起來的感覺其實與朗逸完全不同,德國車的底盤非常紮實,或者説非常硬,而且沒有那麼大的空間表現,動力也普遍好。

朗逸是一台針對中國市場調節之後的產物,所以它的空間更大,底盤更舒服,這些都是打動用户的點,當然為了權衡生產與利潤,它裝備了動力不那麼好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同時為了更好的服務用户羣體,也在內外飾設計上做出了改變。

讓我評價朗逸,大概就一句話,同價位買它,一定沒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2 字。

轉載請註明: 跑了一趟長途,我也沒覺得朗逸像個德國車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