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記者會凸顯拜登政府內外困境

新華社華盛頓3月25日電(記者徐劍梅 劉品然 鄧仙來)美國總統拜登25日在白宮舉行就任總統65天來的首場記者會,從對內政外交一系列問題的回應看,拜登及其政府面臨多重挑戰。

內政一冷一熱

在記者會上,拜登繼續把抗擊新冠疫情和恢復經濟作為美國“最緊迫問題”和施政重中之重,宣佈繼1.9萬億美元疫情救助計劃之後,將把大規模重建美國技術和實體基礎設施作為下一“優先事項”,期望以此提高美國競爭力並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保持美國綜合實力的“增長與擴張”。

至於移民、控槍等當前熱議問題,拜登將其列為困擾美國的長期問題,但沒有給出推進移民改革和控槍立法的時間表。拜登設法淡化非法移民潮帶來的挑戰,表示絕大多數非法移民都被遣返,並否認移民潮與其快速逆轉前任特朗普政府政策有關,稱移民潮具有季節性。

拜登在記者會上的表現呼應了其上台以來內政方面呈現相對“一熱一冷”的特點,即對疫情、疫苗、小企業救助及民生等“熱處理”;對移民、控槍、跨性別者權益等美國社會分歧嚴重的問題相對“冷處理”。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埃德索爾認為,拜登如此策略,有助於轉移美國民眾注意力,減少社會、文化和種族等熱點問題對美國社會的“腐蝕性影響”。

外交難脱窠臼

“美國回來了”,是拜登政府推行外交的口號。在外界看來,擺脱前任特朗普政府遺留的“外交包袱”是拜登上任以來的着重發力點。

兩個多月來,拜登政府逆轉了上屆政府在氣候變化、軍控、也門等問題上的立場,重返《巴黎協定》,恢復與世界衞生組織關係,延長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宣佈有條件重返伊核協議,重新“校準”與沙特關係,修復美歐關係,在各種場合強調同盟體系和多邊機制重要性,表示不再“美國獨行”等。

記者會上,被問及阿富汗撤軍和朝核問題時,拜登強調與盟友協商,稱難以在上屆政府承諾期限內從阿富汗全部撤軍;願就朝核問題開展外交但如朝鮮“選擇升級”將做出回應。

分析人士指出,從拜登的回答看,美國政府未能脱離美國傳統外交窠臼和冷戰思維,缺乏新思路,要想尋求實質性突破,面臨重重困難。

儘管拜登屢次宣稱“美國回來了”,美國卻已不是從前的美國,世界更未原地等待,國際格局的變遷在加快。分析人士認為,到目前為止,拜登政府不僅在棘手外交問題上缺乏“新招數”,而且從“買美國貨”到疫苗供應,“美國優先”外交取向沒有實質變化。在處理大國關係時,拜登政府依然深受國內政治束縛。美國與盟友關係也不穩定,不僅存在利益分歧,信任裂痕也不易彌合。美歐圍繞“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紛爭就是例證。

黨爭繼續極化

記者會上,拜登並未強調其“團結美國”的核心競選承諾。相反,就選民投票權、“冗長議事”規則、移民改革、控槍立法等一系列黨爭激烈的問題,拜登或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了對國會兩黨合作的失望和低期望值,與競選時調門差異明顯。

記者會前一天,聯邦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接受福克斯新聞台訪談説,拜登上台迄今未曾邀請他到白宮,兩人幾乎沒有交談。麥康奈爾指責白宮轉向“強硬左翼”,對在兩黨合作基礎上採取行動不感興趣。

拜登指責共和黨人在多州試圖限制選民投票權的做法“病態”,批評參議院“冗長議事”規則在過去20年以極端方式被嚴重濫用。“冗長議事”規則允許參議員以發表長時間演講等方式阻撓某項動議通過,需60名參議員同意才能結束“冗長議事”進入全院投票。兩黨目前在參議院各佔50席,“冗長議事”被民主黨人視為首要立法障礙,成為黨爭新焦點。

拜登在記者會上承認,他“沒能讓國會(兩黨)團結起來”,經濟救助計劃在國會參眾兩院未能獲得任何共和黨人支持。他表示,在是否願意合作的問題上,共和黨人必須做出決定,但如果政治分裂持續,他只能接受現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3 字。

轉載請註明: 首場記者會凸顯拜登政府內外困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