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一體化與對外政策:挑戰與前景”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歐洲一體化與對外政策:挑戰與前景”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12月4日,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歐關係研究中心和復旦大學中英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辦“歐洲一體化與對外政策:挑戰與前景”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科研院校、政府機構和重要企業等從事歐洲方面工作和問題研究的專家以線上的方式參會。

與會專家圍繞五個主題展開深入研討,分別是歐洲一體化的挑戰、脱歐後英國對外政策、地中海國際關係現狀與發展趨勢、歐盟對外政策調整與前景與中歐關係的挑戰與未來,並提出了諸多有建設性和可供啓迪的建議與觀點。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馮玉軍教授在開幕式中強調,在國際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歐盟面臨着內外的多重挑戰。在歐盟內部,英國“脱歐”後仍有難題未解,新老歐洲國家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仍需磨合,歐盟本身則面臨全球產業鏈重組、國際投資與貿易規則重塑的新環境的壓力。從外部來看,歐盟還面臨着難民危機等挑戰。因此,他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就目前的形勢變化、未來的走向各抒己見,得出符合中國利益和中歐關係長遠發展的結論和政策建議。

關於“歐洲一體化的挑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田德文詳細闡述了歐盟戰略自主的困境與出路。他認為,現在歐盟沒有能力解決將防務“外包”給北約的困境,並找到方式替代北約在歐盟的防務角色,因此歐洲的戰略自主很難有實質性的進展和突破。但是,田德文認為,歐盟如果可以拋棄冷戰思維,用一種和平與發展的視角去重新構築自己的防務體系,重新定位自身的政策框架,那戰略自主仍有提升的空間。

“歐洲一體化與對外政策:挑戰與前景”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就“脱歐後英國的對外政策”議題,與會專家學者從英國的全球戰略以及地區政策等角度展開論述。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李冠傑聚焦了英國的“印太傾斜”政策。他認為,在“脱歐”後“全球英國”戰略應運而生的背景下,印太地區成為英國重返全球的突破點和試金石。英國希望通過政治上的外交部重組和外交隊伍擴充、經濟上的海外市場拓展、外交上的引領力塑造、軍事上的擴大防務開支以及文化上的推行文創產品等維度實施“印太傾斜”政策。不過李冠傑也強調,該政策的前景有諸多阻力,包括英國在歐洲和印太地區投入力量上的平衡取捨、追求戰略自主與對美歐嚴重依賴間的矛盾、以及政府換屆後政策能否得到延續的風險。

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朱聯璧從英國“脱歐”後面臨的北愛爾蘭海上邊界、蘇格蘭獨立問題等視角出發,分析了英國政府未來對外關係面臨的挑戰。她表示,英國政府在北愛問題上與歐盟形成不小的談判衝突,且北愛內部也存在族羣割裂、民眾敵對的現實情況,因此未來存在巨大不確定性。而在脱歐和新冠疫情等問題上,保守黨政府的處理較為粗糙,面對重大危機缺乏跨黨派合作或重開共識政治的嘗試。未來,相關問題將成為英政府“脱歐”後短期內難以消除的後遺症。

11月末,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宣佈達成聯合組閣協議,那麼德國曆史上首個聯邦層面的“紅綠燈”聯合政府會採取怎樣的對華政策呢?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教授解讀認為,三黨聯合政府中,社民黨對中國的態度比較温和,因此德國新政府仍然將盡可能保持合作關係和延續中德政府磋商機制,並主張在歐洲框架內發展中德關係。儘管在一些敏感議題上新政府內部對華表述雜音會增加,立場也會有所強化,不過中德雙方仍可以藉助經貿領域關係的發展,激發更大的合作潛力。

與會專家在下午的研討會中討論認為,近幾年歐盟提升戰略自主性的呼聲日益強烈,中歐實力對比也隨着時間的推移發生一定程度的轉變,歐盟也出現了一定的戰略焦慮,使中歐政治關係在歐盟機構和主權國家層面出現一定波折。德國大選落下帷幕後,法國、匈牙利等國都將在明年迎來大選,歐盟未來的對外行動和政策都將面臨一系列不確定性。

不過,與會專家強調,中歐關係發展中對話和合作仍是基本立場,在發展中歐關係時,需要加強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對敏感問題進行坦誠溝通,更多地增加對話平台,挖掘民間交流渠道和能力,講好中國故事。


  作者:沈欽韓

  編輯:劉暢

責任編輯:宋琤

       圖片:均主辦方供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2 字。

轉載請註明: “歐洲一體化與對外政策:挑戰與前景”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