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法治政府建設步伐加快 政務服務水平全面提高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綜合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萬靜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的“2021年《法治藍皮書》發佈暨中國法治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法治發展報告No.19(2021)》(以下簡稱《法治藍皮書》)對外發布。

《法治藍皮書》指出,2020年是《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的收官之年,中國政府繼續加快建設高質量法治政府步伐,提高行政立法質量和水平,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全面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確保發文和決策法治化,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執法,全方位落實行政責任制。

基本解決體系不完善問題

近年來,我國政務公開工作機制趨於成熟,公開水平大幅度提升,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成為實施最佳的制度之一,政務公開成為法治政府建設中十分耀眼的領域。

這具體表現在:規範性文件實現集中統一動態公開。根據《法治藍皮書》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共有30家省級政府對其規範性文件進行集中公開,其中有19家省級政府進行有效性標識,28家省級政府發佈近三年的規範性文件清理信息。2020年,各地政府基本解決規範性文件底數不清、體系不完善的問題。

同時,執法文書上網公開步入新階段。《法治藍皮書》指出,2020年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開通中國市場監管行政處罰文書網,按照行政區劃、處罰領域、處罰類型等對市場監管行政處罰文書進行集中公開,並提供智能檢索服務。這標誌着行政執法公開步入新階段,具有示範意義,將有力推動行政執法的全面公開,進一步推動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但與此同時,《法治藍皮書》指出,我國部分地區政務公開水平與當地經濟發展程度不相匹配。一般情況下,政府透明度水平越高,越有助於規範政府管理、提升治理能力,越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進而實現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然而將三個層級的地方政府的政府透明度指數排名與2019年GDP排名進行對比可以發現,省級政府中,6家政府透明度排名低於GDP排名,且排名差超過5名。較大的市政府中,18家政府透明度排名低於GDP排名,且排名差超過5名。縣(市、區)政府中,除去未能查詢到2019年GDP的2家縣(市、區)政府,共有59家縣(市、區)政府的政府透明度排名低於GDP排名,且排名差超過5名。

對此,《法治藍皮書》認為,為實現當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這些地方應在政務公開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地域聚集效應值得引起關注

基於對決策公開、管理服務公開、執行和結果公開、政務公開平台建設、依申請公開等方面的評估,此次《法治藍皮書》還發布《中國政府透明度指數評估報告(2020)》。據悉,此次測評是針對49家國務院部門(含國家局)、31家省級政府、49家較大的市級政府和120家縣區級政府而做出的。

評估結果顯示,國務院部門排在前列的有:市場監管總局、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民政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商務部、自然資源部、司法部、工業和信息化部。

省級政府排在前列的有:上海市、北京市、廣東省、四川省、貴州省、湖南省、江蘇省、山東省、安徽省、湖北省。

較大的市級政府排在前列的有:廣州市、深圳市、青島市、寧波市、成都市、銀川市、合肥市、濟南市、淄博市、廈門市。

縣(市、區)政府排在前列的有:寧波市江北區、北京市西城區、上海市普陀區、浙江省慈溪市、上海市金山區、山東省榮成市、上海市虹口區、廣州市越秀區、温州市甌海區、深圳市羅湖區。

對此,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呂豔濱分析説,此次政務公開的地域性聚集效應值得引起關注。排名在前15名的較大的市政府中,廣東省、山東省各有3家,安徽省有2家,而上述三地在省級政府中排名也較好。排在前20名的縣(市、區)政府中,浙江省有6家,上海市、廣東省各有5家,北京市和山東省各有2家,其中4家省級政府自身排名也較好。《法治藍皮書》指出,下級政府的政府透明度排名情況雖不能直接代表上級政府政務公開水平,但至少可以反映當地總體的政務公開工作成效。此類現象值得從當地政務公開工作推進機制、管理水平角度予以關注。

全面啓動行政複議體制改革

記者注意到,此次《法治藍皮書》特別強調,2020年也是各級政府機關加強多元監督,全方位落實行政責任制的一年。

為促使政策落地,國務院除堅持實地督查外,還開通互聯網督察平台,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並通過“督查回聲”專欄發佈81件事項督查辦理結果。2020年底出台的《政府督查工作條例》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政府督查工作,推進法治政府和廉政建設。

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實質性解決行政爭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若干問題的規定》進一步細化“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原則。政務處分法的出台進一步加強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全面從嚴治黨治吏。

全面啓動行政複議體制改革,加強行政監督。為發揮行政複議公正高效、便民為民的制度優勢和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通過《行政複議體制改革方案》,成立全國首個跨區域行政複議委員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行政複議委員會,全國31個省份、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48個國務院部門開始使用行政複議工作平台。

此外,有關部門加強互聯網平台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環境。隨着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平台經濟領域出現一些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其實施的排除、限制市場競爭行為引起監管部門的警惕和重視,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反壟斷法第48條、第49條對平台經濟領域的個別公司予以行政處罰。

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

2020年,中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力舉措在全球獨樹一幟,成效顯著,既顯示了國家強大的綜合國力和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能力,也進一步彰顯了加大公開力度、及時有效回應社會關切的顯著效果。為此,《法治藍皮書》建議,進一步找準和滿足羣眾需求作為政務公開的出發點和着力點。應通過依申請公開受理情況、政府網站及新媒體公開平台的查詢使用情況、羣眾熱線諮詢情況、政務服務辦事場景等,注重運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研判羣眾的政務公開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公開範圍、優化公開方式。

同時,全面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與政府管理、政務服務的融合發展。政務公開必須徹底破除隔離於政府各項業務工作的局面,與政府管理和政務服務深度融合,使公開成為管理和服務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公開促管理、以公開提服務,在做好管理和公開的同時,做好政務公開工作。

做好面向各個層次、不同羣體的公開工作。在很多中小城市、廣大農村,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公開效果還不夠理想,不少羣眾特別是老年人羣體還不善於通過網站或者各類移動微平台獲取信息。因此,必須善用廣播電視、基層宣傳欄等傳統方式和平台,同時注意引導上述地區和人羣逐步學習利用信息化手段獲取信息、政策和服務。

找準短板、精準發力,提升政務公開整體水平。各領域政務公開均有相應的規定,但各地方各部門公開情況參差不齊。為此,一方面,各單位需主動自查,查漏補缺補齊短板;另一方面,上級單位應細化公開標準、加大督查考核評估力度,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引導各地方各部門落實公開要求。

最後,繼續加大基層政務公開工作力度。在近年來推進基層政務公開規範化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應繼續加大村務、居務公開力度,加大對基層村居政務公開的指導和推進力度,為法治社會與法治中國建設夯實基礎。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