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觀新聞記者 楊澤雅
鄭州新一輪疫情突襲,社會管控成為抗疫的重要方面。高速卡口、垃圾消殺、信息技術,組成了全民抗疫攻堅戰的堅實堡壘。
“這是我姐,我進鄭州接個人就走。”女人説着就要強行闖入。
工作人員攔下了她。再次被拒絕的女人開始歇斯底里,她反覆説着自己前幾天才做過核酸檢測——都是陰性,“這次就去鄭州接個人,很快”。工作人員沒有理會女人的解釋,把女人拉到一旁不影響交通的位置,詳細講解抗疫政策。
疫情的反彈、變異毒株德爾塔的傳播讓人們變得警覺。著名流行病學專家曾光近期向鳳凰網財經《封面》表示,應該把德爾塔當成一個全新的、空前強大的敵人,不能用傳統的對待新冠病毒的眼光去看待。
在高速卡口,工作人員勸返像這樣的羣眾共1.4萬餘人次。在“非必要不離鄭”的號召下,高速卡口成為抗疫的重要關口。1400餘名工作人員分守在鄭州27個高速卡口,他們的工作是查驗車主的核酸檢測報告及相關單位開具的證明,合格後方可通行。
消殺工作也在有序進行中。疫情期間,鄭州市共處理生活垃圾104992噸,其中封閉區生活垃圾645.9噸;醫療廢物的暫存間、轉運桶、工作區域、轉運車輛等每天消殺7次,處理醫療廢物1771噸。
一支頗為隱秘的力量——信息技術,也用技術力量構築抗疫防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大家都在崗上,我不能回去”
這天是8月8日,早上8點,盛夏的驕陽熾烤着大地。王春平把飯菜交給了卡口組長,剛剛完成頂崗的交接班,扭頭準備跟同事説話,突然眼前一黑,昏了過去。
連日的超負荷工作讓這個年輕人疲憊不堪,他掙扎着想要起來,卻因體力不支而無能為力。同事和執勤民警先把王春平抬到帳篷下面,讓他躺在用幾張椅子拼成的“牀”上。為了喚醒王春平,他們掐住他的人中,並用紙板為他扇風解暑。幾分鐘後仍不見成效,同事們心急,撥打了急救電話。
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20多分鐘後,王春平逐漸恢復意識。他躺在救護車裏,臉色發白,氣息微弱。儘管被建議停止工作,短暫休息之後,他仍起身對醫護人員説,“大家都在崗上,我不能回去,還可以繼續工作”。
王春平的本職工作是某機關單位的一名宣傳人員。8月2日一早,王春平接到通知,由市直機關工委統一組織,調配各個單位在全市27個卡口進行抗疫工作——他所在的單位被分配在鄭州南站機場高速。報名後即刻出發。王春平從事的主要工作是物資配送及現場車輛協調。
早上6點,王春平和同事先去單位食堂備飯,裝車結束後就出發,要在8點前把飯送到高速卡口。到達卡口後,讓卡口的工作人員先吃飯,王春平和同事就在卡口頂崗。等所有人吃完飯後,王春平和同事收拾飯盒返程。9點鐘左右,到達單位後,他們才吃上早餐。
緊接着兩人開始整理物資。王春平和同事需要隨時關注微信消息,卡口組長或是羣裏有消息説物資不夠,他們就要及時配送。口罩,防護面罩,消毒凝膠,消毒液,一次性手套,防護服,帳篷,驅蟲劑等物資,他們要每天清點,列出購買清單,整理出庫。
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中午11點,王春平和同事要去食堂準備午飯,12點之前把飯送到,在大家吃飯的間隙頂崗。下午2點回到單位,吃飯,午休,6點前他們再次來到高速卡口——送晚飯。因為夜班執勤不安全,王春平和同事會提前為工作人員準備好手電筒並充好電,替崗直到深夜。
意外並非來的毫無徵兆。王春平暈倒那天,他剛好執勤滿一週。這一週以來,他每天都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暈倒前一天晚上,僅僅休息了兩三個小時。王春平當天上午來不及吃早飯,再加上烈日暴曬,體力不支就暈倒了。事實上,忙的無暇顧及的時候,來不及吃飯已經成為了王春平的常態。
這是王春平吃住在單位的第三週。起初是因為暴雨,回不了家,他作為志願者,參與了抗洪搶險工作;緊接着疫情突發,家在封控區的他索性一直住在單位,從抗洪搶險一線又到了抗疫一線。
暈倒之後王春平暫時迴歸本職工作,卡口又抽調了5個人進行物資配送,他在朋友圈寫下,“感謝大家的慰問,我已經沒事了”。
開具假的核酸證明被勸返
樊羣學是週一一早接到通知的。當時他正在上班路上,被告知單位要組織去高速卡口執行防疫任務。他負責的卡口是鄭東新區鄭開大道,作為帶班領導,他先是帶領20個人到了卡口,進行身份證件及核酸證明的查驗工作。
在離收費站大概3公里的地方,他們設立了指示牌提示,“出鄭請出示身份證及48小時內核酸檢測證明”;在更遠一些的地方,指示牌則提示“沒有核酸檢測證明的,請就近下高速”。
車輛靠近站口時,工作人員打手勢,車主停車,出示證件,工作人員放置通行證,放行。順利的話,整個過程不過幾十秒時間。卡口工作人員原以為,這不過是一次簡單的執勤任務。事實上,這項任務遠不如他們想的輕鬆。
首先讓他們感到焦灼的,是天氣。由於第一天早上是臨時通知的,所有人都沒有做防曬。到了下午四五點,當班的所有工作人員全部被曬黑、曬傷、曬脱皮。執勤過程中沒有遮陽傘,只得長時間暴曬在太陽下,只有交接班的時候可以在帳篷裏短暫休息。卡口車流量大,許多工作人員來不及喝水,因缺水而體力不支,是常有的事情。
樊羣學是單位的老同志,明年即將退休,作為帶班領導的他需要24小時待命。樊羣學本身就患有高血壓和腦血管病,在烈日下執勤,中暑司空見慣,但對此,他只是淡淡地説,“沒關係,身體頂得住”。
車輛一輛接着一輛排着隊向前走,工作人員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大多數情況下,車主都對防疫政策有所瞭解,提前準備好了證件,經檢驗後有序出鄭。在少數情況下,在卡口執勤的他們,也不被車主所理解。
有貨車司機從外地到鄭州運送物資,進鄭時核酸檢測報告在規定時間內,出鄭時已經超過了48小時。司機不解,大聲嚷嚷起來,跟工作人員糾纏對峙。樊羣學無奈,他先讓司機把車停在不影響後方車輛的位置,然後耐心跟司機講解防疫政策。樊羣學也不清楚當下的解釋貨車司機有沒有聽進去,直到當天下午,他再一次看到了他——帶着醫院的核酸檢測報告。
有夫妻帶着孩子出鄭,孩子的核酸檢測證明還沒有出結果,被樊羣學勸返。家長心急,拿着醫院的繳費證明,情緒激動地爭吵起來。再次被拒絕出鄭後,家長拉着孩子就要強行出去。現場一片混亂。樊羣學把他們攔下,詳細講解抗疫要求,勸他們返程。一番講解過後,家長帶着孩子開車掉頭回鄭。
還有核酸檢測截圖過了有效時間的,開具假的核酸檢測證明的,出示沒有醫院公章的虛假證明的……都被一一勸返。
“這些情況還是少數,可能1000個人裏面有1個吧。大部分羣眾還是很配合的。經過去年的疫情,大家對這方面都比較理解。像這幾天天熱的時候,就有司機搖下車窗給我們遞紙遞水。”樊羣學説。
親自開車送回滯留羣眾
高速卡口的防疫工作還在繼續。
27個高速卡口,50餘名縣處級幹部,1400餘名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堅守。在烈日炙烤下,更多感動人心的故事還在上演。
市住房保障局黨員丁聚財,年近60歲,身患胃癌三年多,仍然主動請戰,積極參加執勤;市委黨校黨員常暢值夜班時腸胃炎發作,嘔吐多次仍堅守在工作崗位;市事管局計劃財務處處長王博不顧未愈腿傷,毅然奔赴卡口,在一線堅守值崗長達12個小時……
除日常執勤檢查核酸檢測報告及身份證明外,在過路羣眾有需要的時候,卡口工作人員還積極為羣眾排憂解難。
8月7日,在機場高速鄭州南站卡點執勤的工作人員發現,一些使用聯通號碼的離鄭羣眾因手機信號弱,掃碼需要花費較長時間,給羣眾出行和核酸檢測查驗都帶來極大的不便。卡點點長徐銘傑第一時間向市直機關工委報告,市防控指揮部負責人陳慶立即和聯通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接,協調增設臨時基站,儘快解決羣眾出行問題。鄭州市聯通公司接到情況後,迅速行動,17個小時後,現場信號恢復正常。
市審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嘯峯在軒轅故里站高速卡口執勤過程中,幫助兩名有核酸陰性證明要趕飛機,卻因出租車司機無證明而無法通過高速卡口的乘客協調交警,開車護送他們趕到機場,及時登機;為前往周口的返校班車上唯一一名核酸檢測超過48小時的學生聯繫醫院做核酸檢測,並在檢測合格後協調順風車,送其安全返校。
市林業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陳振武夜間執勤時,發現有2名羣眾到值守點求助,2人因核酸過期、乘坐的出租車已返回,滯留卡點,無法返回市區進行核酸檢測。陳振武當即決定自己開車送他們去市區,並於晚上10時30分把2名羣眾安全送達鄭州市中心醫院。
工作人員身背40斤重的消殺機
除高速卡口外,防疫消殺也是社會管控的重要方面。疫情期間,鄭州市共處理生活垃圾104992噸,其中封閉區生活垃圾645.9噸;醫療廢物的暫存間、轉運桶、工作區域、轉運車輛等每天消殺7次,處理醫療廢物1771噸。
洪念松就是防疫消殺隊伍中的一員。
到達小區——檢查消殺機——穿防護服——調配藥水——分工合作。
這是洪念松再熟悉不過的流程。在參與小區消殺的那幾天,早九晚六,他都在重複這幾項工作。
每出一次任務都是一場盛大的全副武裝。防護服、護目鏡、口罩、橡膠手套……這些裝備雖然隔絕了病毒的入侵,卻難掩氣味刺鼻,洪念松稱,消殺過程中消毒水的氣味,“嗆到無法呼吸”。
裝備齊全的同時,帶來的是諸多不便。吃飯、去衞生間都成了難題,方便麪成了消殺隊員們的午餐首選,想要去衞生間,“也只能憋着”。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一般人很難想象消殺工作的忙碌和繁重。一個5000平方的小區,一組(2個或3個)人要消殺近3小時。小區院子、門衞室、地下車庫、電路車棚、電梯樓道等,都是需要仔細消殺的領域。消殺過程中,隊員們需要揹着40斤重的消殺機工作,一般情況下消殺一個小區需要用8桶藥水,每個成員平均要往返3趟。
最令洪念松難忘的,是一次在封控區消殺的經歷。接到這個任務時,他的第一反應是害怕。進小區前,他給自己做了好一番思想工作,咬咬牙拿着消殺機進了門。眼前的場景讓他有些意外:樓上的居民叫喊着為他們加油;還有女人抱着孩子,舉着孩子的手跟他們打招呼。他感到陣陣暖意。
身為一線抗疫人員,洪念松也比一般人更加重視自身防護,光是核酸檢測,他就做了十幾次。參與防疫消殺的工作人員都來自同一個民間組織——藍天救援隊。與機關單位統一組織不同,藍天救援隊的成員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且防護用品也都是自費購買。
洪念松今年50歲,他的本職工作是一名企業銷售,這是他加入藍天救援隊的第4年。在這4年時間裏,他的所有周末、調休、年假都用來參與志願活動,出勤率高達60%。參與疫情防控以來,他鮮有跟家人團聚的時刻,眼下最大的願望不過是疫情趕快結束,“跟家人好好聚聚”。
為了清零的目標努力
人類與德爾塔病毒的阻擊戰仍在繼續。在這場抗疫阻擊戰中,鄭州市政府及全體市民同仇敵愾,為了清零的目標努力。
疫情發生以來,鄭州市政府第一時間強化分級分類管理,劃分封閉區、封控區和防控區,分別採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並且強化社區防控,恢復居民小區掃碼驗碼,控制人員聚集。
為了給封控區居民提供精準保供服務,鄭州市政府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且加大商超保障力度,保障封控區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
鄭州市民也在用自己的行動為抗疫做貢獻。
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統一穿着紅色的衣服。他們中有社區工作人員、有巾幗志願者、有退休的大爺大媽,有風華正茂的大學生,還有很多下沉到一線的黨員志願者。運送物資,疏導交通,查驗核酸證明……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為城市做着力所能及的貢獻。
執法人員身穿藍色馬甲。他們晝夜堅守崗位,認真核查落實每一條信息,隨時準備出發處理現場突發情況。
與病毒正面交鋒的醫務工作者身着白衣。從早到晚再到深夜,一次一次擰開試劑瓶,挨個對居民進行核酸檢測。
……
成效是顯而易見的。
自8月23日以來,連續8天,鄭州市無新增確診病例。截至8月20日,鄭州共有23名確診患者達到出院標準,轉入集中隔離醫學觀察。8月17日,鄭州市12~17週歲青少年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也全面啓動,截至8月21日,青少年接種第一劑74.65萬人,接種率80.09%。
自8月18日12時起,鄭州市民乘坐公交不需再提供核酸檢測證明,且主幹線路縮短髮車時間為8—15分鐘。目前,鄭州已經有多箇中風險地區降為低風險地區,封控區域不斷縮小。
全體鄭州市民不捨晝夜、不辭辛勞的付出,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編輯:馬少劍
統籌:石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