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千年古村煥新顏,走進黃土高原村落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綜合

每一天的生活,忙碌,充實;每一段的旅程,欣喜,歡暢;如果你對明天的未知而恐慌,如果你留戀昨天走過的地方,不如,暫時放慢腳步,去感受,這一刻的紙短情長,歡迎關注我的欄目《週末微旅行》,我是論壇紅人館的honeyting。

【序】千年古村,煥然新生

十二月的第一個週末,2020年的一場特殊旅行。土生土長的山西妹子@honeyting和論壇播客@aoyang114@畫了眼線的炊餅,一起走進黃土高原上的千年古村——山西永和索駝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曾經在貧困名單上的小山村,會帶給我們怎樣的變化?一起來看看!

============================================================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互動留言,為助農興農扶貧公益,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感恩

三天的時間,兩位播客小夥伴的每一幀視頻(視頻完整帖還在剪輯製作中),honeyting的每一張照片,都在講述着新索駝的新故事。

和我想象中交通不便、環境閉塞的偏遠小山村不同,索駝村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長延高速就從村邊經過,距離永和出口8公里,永和縣城14公里。

都説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千年古村落的一磚一瓦記錄着歷史的變遷。索駝村自古就是進出永和縣的要道,往東是山西腹地,往西渡過黃河就是陝西,來往商客會在這裏索要駱駝和車馬,得名“索駝”。

在過去,種植玉米、高粱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祖祖輩輩靠天吃飯。

對於索駝村新的發展定位,帶來的新變化,村民們時時刻刻都看在眼裏,對國家衞健委派駐索駝村的第一書記徐宏書記口口稱道。這次因為徐書記出差,沒有能見到有點遺憾,不過從村民樸素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徐書記實實在在帶領大家做出了他們在過去不敢想象的大事業。

比如光伏電站扶貧受益實現全村覆蓋。更難以置信的是,將高附加值的哈密瓜種植產業,成功引進到黃土高原。圖右的白色大棚就是帶動百姓增收的“索駝瓜園”。

古老的索駝驛站,在祖祖輩輩索駝人眼裏,都是習以為常的存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經過永和文化名人、索駝村總顧問餘振民老師的設計包裝後,開發出了村民培訓教室、索駝村史館、農耕文化展示館、電商中心、主題郵局等文旅產業。

剪紙、泥塑、蛋雕是永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工藝品從創新研發,到培訓村民進行生產製作,正在成為村民們脱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徑。

距離索駝村16公里的永和北方梯田農耕景區,濃郁的黃土風情、淳樸的百姓人家,吸引着越來越多的自駕遊愛好者登頂眺望。開懷舊主題客棧,辦特色窯洞民宿,發展鄉村民俗旅遊,帶動村民發家致富。

【揚帆起航】跟正確人,走正確路,做正確事

在做這期欄目之前,我查了到達索駝村的N種方式,高鐵+租車自駕前往是最經濟,最便捷的方式。猜猜我旅行箱上背的白色袋子裏是什麼?文中圖片上有答案,第一個猜到的請留言,互動有禮

在臨汾西站附近,租一輛SUV車型探嶽,每天只需要200+,還是很划算的。

從臨汾西站去往索駝村,全程走高速200多公里,永和出口下高速,只需要2個多小時。

永和縣境內有9座大山,2500多條溝道,地理條件複雜,轉型發展、開拓新路是硬道理。

十二月的索駝村飄起了雪花,進村的地標門樓古色古香。

跟着指示路牌,很方便就能找到索駝的每一處特色地標。

索駝村地處黃土高原,山高溝深,曾經陷入深度貧困,現在的索駝正在打造自己的專屬IP,索駝LOGO正在通過附加於特色農產品、文創產品之上深入人心。

“揚帆啓航”黨建文化廣場,原來是一片黃土坡,現在成了村裏的新地標建築。

廣場一側健身器材配置到位,不知道在夏天是不是也有熱鬧的廣場舞場面。

新時代,新索駝,千年古村正在煥發新的活力和生機。

索駝村村規民約的展示形式很特別,像是一把把戒尺。心有戒尺,行有所止。在對村民們的道德規範培養方面,更加深入人心。

我對扶貧的認知還簡單停留在捐款捐物的粗放模式,在索駝村的“道德銀行”,讓文明者受褒獎、有德者得實惠正在推行。

“道德銀行”裏有一種特殊的存摺,記錄着村民們的文明道德行為,通過積分的形式,進行“儲蓄”,積累一筆特殊的財富。

“儲蓄”得來的積分,可以兑換食品或者日常生活用品。

在村衞生室,我們遇見了已經退休的鄉村醫生寇大夫,他很驕傲的説,現在兒子剛剛接了自己的班,村民健康的守護前線上,後繼有人了。

衞生室的藥房裏,常見的西藥、中成藥整整齊齊擺放,還有一箇中藥櫃,寇大夫感慨的説,鄉村醫生雖然看不了大病,但是需要中西醫全科的醫護知識,病情雖小責任巨大。

衞生室的互聯網“健康小屋”,開發了新的模式,大病也有了應對方案,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通過線上的形式,免費提供遠程專科會診和遠程心電診斷服務。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還捐贈給索駝村一批醫療設備,比如穿戴式動態心電記錄儀、多參數監護儀、指式血氧檢測儀、多功能體檢一體機,村民不出村就可以完成心電圖、血壓、血糖、血氧、脈率、體温等基本健康採集,並建立長期動態的電子健康檔案。

各種惠民政策上牆,讓村民一目瞭然,明明白白。

索駝村幹部和汽車之家論壇紅人館《車輪上的小康生活》欄目組成員合影留念。

【辦產增收】瓜棚魚塘,肉牛養殖,光伏發電

除了在道德文明建設、醫療條件方面的改變,索駝村集體脱貧奔小康的致富路也正在實實在在的發生轉型。

在村子裏偶遇一位村民,正在研究剛剛買的新三輪車,説有了它,以後地裏收莊稼就省事多了。

除了祖祖輩輩傳統的玉米等農作物種植,最讓我震撼的是,在黃土高原上,居然可以種出哈密瓜。

在徐書記的帶領下,村裏引進“有機旱作”的現代農業種植技術,種起了比玉米附加值更高的“西州蜜25號”哈密瓜。

佔地45畝的瓜園,28個種植大棚,吸納了27户村民成為村歷史上第一批股民,村民土地流轉有租金、管護務工有工資、入股年底有分紅。今年收穫的6萬餘斤哈密瓜,為村民增收40餘萬元。

過去粗放式的養殖業,現在有了更精細化的管理,冬天雖然地裏的莊稼瓜果都收完了,但是養牛場裏生機勃勃。

除了肉牛養殖,索駝村還有一寶,就是代表村子形象之一的駱駝。以後來永和觀光旅遊,記得帶着全家人來看駱駝~

距離索駝村1.5公里的“索駝魚塘”垂釣園,開車一兩分鐘就能到,夏天可以在大山裏,魚塘邊,享受閒雲野鶴,做客人間的自由自在。

光伏扶貧電站,除了電能帶來的經濟收益之外,還是一座農光互補科技生態觀光園。村民們利用光伏列陣的間隙,種植中藥材農作物,成規模的光伏板還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成為了民俗旅遊觀光項目的一部分。

觀景台上有個大停車場,可以停幾十輛車,因為下雪,山路陡滑,我們只能把車停在這裏。

站在觀景台上,媲美無人機視角,遠處的大山、長延高速公路、光伏電站,呈現出一片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

用鏡頭拉近到公路那邊,發現了一孔窯洞,詢問同行的嶽書記,才知道原來修建高速公路之前,有的村民是住在山上的,後來經過搬遷改造,現在山上已經沒有人住了。

大家都集中在了山腳下的這片區域,勞作生活。我們很好奇現在的村子裏是什麼樣的,一起去看看。

原先這種依山而建的舊窯洞已經廢棄了,果然沒有人住了。

在享受到免費的住房改造政策福利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裝修的房子。

經過走訪瞭解到,很多貧困户都是因病致貧,這户村民因為老父親老母親都患病,三兒子常年留在身邊照顧,除了照顧老人,自己種些糧食釀造成酒,增加一些收入,被評為最美脱貧致富標兵。

這户村民家的裝修看起來和上一家是一樣的,也是享受了政策福利,老人説現在針對他們生活困難的情況,醫療政策也好了,去醫院報銷的比例很大,看得起病了。

還有的村民家裏人口多,老窯洞、新房子同時都在住,我們可以很明顯的對比出變化。在老窯洞裏,做飯吃飯會客睡覺都在一起,新房子是為了兒子結婚修建的,客廳、卧室、廚房都是獨立的,小康生活有模有樣。

【古驛新貌】驛站景區,村史文化,電商平台

索駝村民的小康生活致富路上,還有一份寶貴資源是獨一無二的,因為索駝村所在的地理位置在進出永和縣的要道上,索駝古驛站一直髮揮着重要作用,歷經千百年,相對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古代傳遞軍情的官員、來往經營的客商途中食宿、換馬都是在這裏,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文化需要挖掘,需要傳承,索駝村在歷史文化領域的總顧問餘老師,為我們耐心講解着索駝古驛站的歷史故事。

傳説村子裏有幾口這樣的井,只有這口井因為在驛站裏,大家在過去都能來取水,所以常年有水。

古驛站的窯洞,基本上保留了原汁原味,其中一間開發成了村民職業技能培訓教室。

餘老師根據村民的接受能力,自編教材,親自授課,講解剪紙的工藝和手法,開發出屬於索駝人自己的文創產品。

文化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和我們理解的傳統剪紙工藝不同,剪紙工具也在創新,刀刻、打孔等新的工藝,賦予一張普通紙新的生命。

如果説你對剪紙的傳統印象,還停留在紅色窗花,那麼索駝村的這些剪紙文創產品,絕對會帶給你驚喜。多種顏色的套色工藝,讓人物形象塑造更加豐富。

在電商中心,“索駝驛站”特色扶貧產品除了剪紙工藝品,還有豐富的扶貧助農農產品。

五穀健康餅,健康七日粥、鮮榨番茄汁、百花土蜂蜜,這些精挑細選當地五穀雜糧製作的麪食、粥品,既有營養又健康,適合送給老人吃。天然野生土蜜不加糖,有機水果番茄榨成果汁,適合送給天天喊着減肥的媳婦和女朋友

參與消費扶貧,助力脱貧攻堅

有想獻出愛心的車友,請回帖留言。

餘老師説永和還有三寶:靈芝、玉石、紫砂。索駝村前的芝河,名字來源就是因為在芝河源頭髮現過靈芝,最近幾年不僅發現過靈芝,還在黃河裏發現過玉石。

除此之外,在永和當地,甚至還發現了紫砂泥,製作成紫砂壺茶具,精緻實用。

在農耕記憶館,有索駝人過去日常使用的老物件,可以説是索駝人自己的一座小型歷史博物館。

每一件器具都有專屬的功用,都在講述曾經的一段故事。

這兩個像帽子一樣的老物件,沒有幹過農活的是不知道它的用途的。餘老師介紹説,這是驢拉磨時蒙在眼睛上的東西,防止轉暈和偷吃東西。

索駝村史館詳細記錄着索駝千年古村的歷史、索駝名字的由來、索駝建制和索駝姓氏。

索駝驛站的古老歷史和全新變化,希望能被一代一代的索駝人堅守和傳承下去,讓越來越多的人瞭解索駝,來到索駝,感受它的魅力。

【民俗旅遊】窯洞客棧,晉陝美食,黃土文化

作為一個地道的山西人,在索駝的一切都那麼熟悉:熟悉的氣候,熟悉的鄉音,熟悉的美食,熟悉的風景。

在索駝村的旅遊資源當中,離不開駱駝的元素,駱駝象徵着任重而道遠,堅持不懈的一種精神。如果你是自駕遊帶着孩子來玩,可以讓他數一數村子裏關於駱駝的元素有多少,講一講關於駱駝的故事。

在“索駝山居”民宿客棧,停車方便,還可以住進特色窯洞。

九孔窯洞每間都有自己的風格,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客棧剛剛投入運營三個多月,配套設施非常齊全,住宿環境比我想象中的農家院高了好幾個級別,窯洞冬暖夏涼的特點第一次感受到。

窗户上的木雕裝飾,每間房的數量不一樣,藴含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象徵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過程。現在家家户户都通了自來水,閒置的水缸被用作了裝飾品。

太陽快落山了,村民們都在忙着準備晚飯了,看到這個畫面,不由的會哼唱幾句,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

家家户户爐火正旺,火苗把冬日嚴寒驅退,一餐美食這就登場。

客棧廚房裏也是一片忙碌,熱氣騰騰的讓人覺得温暖。

剛剛出鍋的蒸紅薯嫩黃嫩黃,有種家裏的感覺。

索駝人熱情好客,我們住在客棧的三天裏,他們能把麪食做到頓頓不重樣,這應該是山西人的必備技能。

如果你愛吃麪食,來索駝會讓你大飽口福,胖個兩三斤回去,哈哈!

如果説花捲、烙餅都是家常便飯,那這兩樣你不一定吃過:炒不爛,炒莜麪條。用土豆+麪粉、雜糧莜麪先蒸熟後,再用葱花、辣椒熗鍋煸炒,成為一道美味。

客棧由村民入股經營,希望在春暖花開的旅遊旺季,能迎來更多的遊客,給村民帶來更多的收益。

在距離索駝村16公里的地方,還有一處剛剛落成的永和北方梯田農耕景區,開車自駕過來只要20分鐘。

前幾天這邊剛下了一場大雪,進山的路上還有積雪沒有融化,像是給梯田蓋了一層棉花被,錯落的層次感很美。

就要到達山頂的這個陡坡積雪很厚,開車上不去了,可以步行到觀景台上。

觀景台有個好聽的名字:梯田望塔

一路都在拍風景,我和強哥的工作照放一張,感謝達子幫我們按下快門。

山西永和山多、溝多,勤勞的永和人,硬是在殘塬溝壑之中開闢出了萬畝梯田,這是北方最美的一塊梯田!

下期繼續在《週末微旅行》欄目裏講講索駝村的自駕遊記和背後花絮。扶貧公益的路上,下一站繼續同行。下期再見~

以上內容

源自論壇紅人“honeyting”的原創精選帖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