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個專用的名稱,叫作"中國式懂事"。
鄰居家的孩子是小區口中的模範孩子,孩子非常的乖,從來不出來亂跑,每天都按時寫作業,在傢什麼都不要。常常能看到父母向鄰居們炫耀這個孩子,但是孩子面對這些誇獎,卻從來不笑,這個孩子就是所謂的"中國式懂事"。
我們生活中常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誇讚,"真是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起的,在中國,聽父母的話,不吵鬧,不任性,不給父母惹麻煩,就是好孩子的標準。
但是實際上,養育出這樣的孩子,恰恰説明了父母的失敗。因為所有的孩子不是天生就能懂事聽話的,如果小小年紀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違背父母,那麼這個孩子就是在承受着父母的壓迫。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式懂事"。
這些懂事,表面上看上去能讓父母省心,讓老師放心,但是實際給孩子帶來的危險是巨大的。
其中的危險最大的是以下三種:1、 太過於懂事聽話的孩子,容易對父母不信任
孩子在小時候是不會表達自己的,所以帶孩子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所以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就能聽話,不需要自己操心,並且能順從自己。
哪怕明明他們是錯的,錯誤的結果還需要孩子自己承擔,他們也希望孩子選擇順從。所以很多孩子在這樣的希望之下,就漸漸地承擔了很多家長的錯誤指令,也不懂得反抗和溝通,以至於他們對父母越來不信任。
2、 因為不能抗拒選擇懂事,讓孩子對家庭模式不認可
因為父母認為孩子就是要聽從父母的,要懂事得不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需要權威。這種模式很有可能是父母從自己的父母上學習到的,在面對這樣的家庭模式中,孩子因為一開始的沒有能力抗拒,到成長之後,脱離了家庭才發現自己是可以任意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壓迫,沒有順從。
從而對自己的家庭模式產生懷疑和不認可。導致選擇跟自己的原生家庭脱離關係。
3、 因為父母的想要的懂事,容易自卑和自我懷疑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是最能讓孩子得到認可的人。但是如果父母只需要聽話懂事的孩子,那麼必定會否認孩子的很多行為和想法,否認這些就等於否認孩子的本身。
長期處於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必然沒有了自信,而且還因為是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否認,會不斷地自我懷疑,不斷地覺得自己沒有其他人優秀。即使自己做得再好,只要是違反了父母意願,都會覺得自己的是錯的。
在這種懂事的狀態,一個一個的孩子對父母產生了懷疑,對家庭產生了恐懼,對自己產生了自卑。但是這樣的情況是可以改變的,甚至可以説,是可以不用發生的。
只要父母們能做到兩點就好:第一:學會平等地尊重孩子
真正的聽話,不是孩子只會服從父母,而是理解父母,尊重父母,這樣的聽話才是有意義的。而這個意義也是需要孩子建立在被尊重的氛圍中,給孩子一個平等的地位,給他們一個説話的機會,給他們自由的決定和行動。只有這樣,孩子才會享受到尊重的滿足,也會讓孩子心中更有責任感。
第二:表達出對孩子的愛
父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表達對孩子的愛,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心中充滿愛的人不怕失去父母。很多時候,我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愛,怕尷尬,怕幼稚。所以父母可以和孩子聊天,多支持孩子的想法,多鼓勵孩子,從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愛他們的。
結語:孩子不僅受到父母的照顧,還需要受到尊重。這都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更輕鬆的自由、快樂良好的成長環境,這樣的孩子才能真正成長為一個懂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