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長這五個細節做得好,孩子情商自然高,不用特意培養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綜合

情商,又被稱為情緒智商、情緒智力。主要包含五個領域:瞭解自身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識別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係。

智商多半是基因決定的,可以説是與生俱來。但是情商是後天培養的。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格爾曼曾説: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最新研究數據顯示,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智商只佔20%,而情商佔據了80%。也就是説,通過後天培養,你完全有可能為孩子的成功奠定80%的基礎。

孩子還小,很多大道理根本就聽不懂,如何培養情商呢?我們可以從生活的五個細節着手,奠定高情商的基礎。

1. 允許孩子哭--瞭解自己的情緒

孩子哭的時候你會怎麼説?第一種,寶貝不哭寶貝不哭。這是在阻止孩子表達情緒。第二種,哭是懦弱的表現,堅強的孩子不能哭。這是在貶低孩子的情緒。第三種,哭什麼哭,就知道哭。這是在發泄你自己的焦慮。

孩子不會描述情緒,無論是傷心、疼痛、失望、生氣,他們都只會用哭表達。如果家長能允許孩子有意義的哭,他就能靜下心來感覺到情緒來了到消失的全過程。這有助於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

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你可以哭一會兒,等哭完了我們再聊發生了什麼事。就是孩子的哭是鬧着要買東西,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如果你想安撫孩子,可以抱着孩子輕拍。這種嬰兒時期熟悉的感覺會讓孩子放鬆。

2. 説話前數數右手手指--情緒自控

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發脾氣時常常會“童言無忌”傷害到別人。他們並不知道這些話會傷害到別人的感受。但是如果父母把這種話“反彈”給孩子,無疑是一種惡性循環。教給他道理呢,孩子當時聽懂了,下次可能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

有一個小絕招,就是説話之前數數五根手指。為什麼這種方法會有效呢?因為控制情緒的左腦和差數的右腦是不能同時工作的。所以當你差數時,情緒是暫停的。這個方法可以有效削弱孩子的情緒。

3. 多誇獎孩子--建立自信

孩子的自我意識不完善,很難做到自我激勵。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大部分來自他人。你會發現,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缺乏自信,做事沒有信心,不愛跟人交流。有一點挫折就開始自我懷疑,不願意第二次嘗試。

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大人必須經常性的認可孩子。把信心像“洗腦”一樣植入到孩子的內心裏。這樣在遇到困難時,他不會覺得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是覺得可能是方法有問題。新加入集體時,他先入為主的認為大家會喜歡自己,所以會更主動的去交流。

4. 家長多描述自己的感受--識別他人情緒

孩子做錯事,不要只是數落孩子的不對。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你很霸道,很討厭。平時明明很和藹的媽媽怎麼突然間像瘋了一樣。這讓孩子又疑惑又委屈。

情緒轉化成行動時,往往是誇大的、具有殺傷力的。所以我們要儘量讓情緒停留在情緒階段,阻止轉化。正確的做法是,向孩子描述你此刻的情緒。比如:你這樣做媽媽感到很生氣;你剛才那樣説,媽媽好傷心。讓孩子建立自己的行為和別人情緒之間的因果聯繫,他會更加善解人意,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

5. 學會分享--處理人際關係

美國人搬家時,女主人會帶着自己烤制的甜點去認識各家鄰居。這種畫面我們常在電影裏看到。在中國也是如此,男性喜歡在吸煙的時候“發一圈”來建立更親和的關係。可見,分享是認識新朋友的最有效的方式。

孩子初到幼兒園或者學校,感覺到陌生,不會交朋友。不妨就給孩子準備點小零食,或者適合跟小夥伴一起玩的玩具。不出兩天,我保證小傢伙會開心的向你介紹新朋友了。孩子分享出去的是糖果、餅乾,長大以後就會變成人脈、業績。

分享的智慧,在人的社交中永遠有效。李嘉誠曾經分享自己的一個做生意的訣竅:永遠要保證合作方的利潤。懂得讓利給對方,才能換來了長期的合作,對自己也有利。馬雲告訴自己的銷售:不要盯着客户手裏的5塊錢。先把這5塊變成50,再從中取走5塊錢。保證客户有錢賺,我們才能生存。

這五個小細節,是不是很容易呢?其實培養孩子的情商,不能講大道理,就是應該在生活的細微末節中慢慢教化、薰陶。等到有一天他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時,高情商的習慣已經變成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