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原春琳)9月14日,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舉辦的“疫情之下的高等教育變革學術論壇暨雲上高博會啓幕發佈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認為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的中國高等教育,在工作中需要特別警惕這樣的傾向:身子進入普及化,腦子停留在大眾化,習慣停留在精英化。
去年,中國宣佈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吳巖解釋,高等教育普及化有兩個方面的衡量指標:數量和質量。
首先説數量。吳巖説,從絕對量上來説,中國高等教育總在學人數4002萬,穩居世界第一;從STEM來説,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專業的畢業生人數,絕對數量是美國的6倍以上。從相對量來説,去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了51.6%。
而質量上來説,吳巖説,QS對於中國高等教育整體質量的判斷是:中國高等教育總體質量在亞洲第一,在世界第八。而瑞銀對於中國創新能力的總體判斷是:從2013年第35位躍升到2019年第14位。
吳巖認為,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來説,中國高等教育都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普及化階段。但是,“我們要特別警惕身子進入了普及化,但是腦子還在大眾化,思考問題的方式還在大眾化;我們要特別警惕工作習慣還在精英化,去思考普及化教育如何發展。”吳巖警告:無論是研究還是在實操層面工作的推進,這樣的思維方式都將對高等教育產生極大負面影響,“在工作中特別需要警惕”。
在吳巖看來,普及化時代的中國高等教育將發揮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戰略重器,要成為立足當下贏得未來的國之重器;第二個作用是戰略引擎,要成為國家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鋭實力的戰略引擎。
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中國要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吳巖認為,必須抓好四個質量:首先要抓根本質量,做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與本科振興;其次,要抓整體質量,主動對接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做好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興;第三要抓成熟質量,積極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發展理論;第四,要抓服務質量,積極提升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鋭實力,面向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服務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只有這四個質量抓好了,才是真正的身子進入了普及化,腦子和習慣也進入了普及化。”吳巖説。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