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中國這一成功是給全世界上的一堂課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9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的40年10億棵樹項目是給全世界上的一堂課

在中國,鮮有環保工程像“綠色長城”這樣火熱開展。3月12日是中國植樹節。每年春季,政府官員、教師、學生和企業員工都參加集體植樹活動。官媒讚頌林業工人,明星紛紛擔任“植樹大使”。

為保護華北、西北和東北這些易受沙塵暴影響的地區,中國1978年啓動三北防護林工程,目標是到2050年在北方種植3500萬公頃的新樹——相當於德國的面積。此後40年,植樹成為最受中國民間和公共部門青睞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之一。“我們很小時就被告知植樹的重要性”,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和基金會的項目負責人如是説。

但由於規劃不善、一些地方的不切實際要求以及對林木生長缺乏瞭解等,該項目曾受困於一些問題。儘管按計劃相關任務將歷時72年,但一些地方官員希望儘快見效,因此種植的大多是快速生長、能抵禦乾旱冬季的楊樹。其中許多上世紀90年代開始因病蟲害死亡。相對而言,中國在城市增加樹木和綠地的計劃大獲成功。2004年以來,中國約170個城市啓動 “森林城市”行動。每個城市年均新增1.3萬公頃公園或樹林。

澳媒:中國這一成功是給全世界上的一堂課

資料圖 圖自《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

中國已從過去的失誤中吸取經驗教訓。京津風沙源治理生態二期工程要求,85%的專用土地採用“天然造林”方法。官員們還認識到讓當地社區參與的重要性。阿拉善基金會為農民出錢種樹,後者能從中採摘名貴中藥材。“如果你與農民談氣候變化,他們無法理解”,該基金會負責人説,“但若項目帶來經濟收益並改善環境,就會更容易讓他們參與進來”。

蘇黎世大學和北京大學環境科學教授伯恩哈德·施密德説:“在退化地區種植單一作物比什麼都不做要好,但混合種植肯定好得多。物種越多,生態系統功能就越強。”

儘管有各種挫折,但中國的造林努力是成功的。如今中國森林覆蓋率已從1978年的12%增至近22%。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衞星圖像證實,中國在造林方面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丁玎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14 字。

轉載請註明: 澳媒:中國這一成功是給全世界上的一堂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