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試駕原創]
小學二年級那年,鄰居家買了一輛寶馬520i(E39)。在“老三樣”盛行的年代,E39 5系無疑是小區裏的風景線。隔壁小夥伴告訴我,他家“愛駒”擁有六個氣缸、八個氣囊,還搭載了5AT手自一體變速箱。不容否認,少年時代的仰慕構成了我對BMW的理解——德國製造、標準軸距、直列六缸。那一年,520i叫價80多萬元,讓無數喜歡它的人望洋興嘆。我只好暗下決心,今後一定要買一台。
感謝祖國的經濟騰飛,現如今寶馬5系只要當年一半的價錢。這讓我如願以償,實現了“德原5”的千禧年願望。提車回家路上,看着街上數不清的“Li”,我不禁沾沾自喜,心説“標軸才是真寶馬”。沒成想,處得時間久了,原汁原味的心理加成逐漸被種種不爽掩蓋。每日通勤路上,減速帶和沙井蓋支配着我的恐懼。週末小聚時刻,寒酸的後排空間甚至會被ID.3車主嘲笑。進口+標軸的代價,擁有之後才會懂。
2006年,華晨寶馬基於第五代寶馬5系(E60)打造了長軸距版本,這是BMW首次嘗試“中國式加長”。當年,德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對5系進行了精裝修:後排娛樂系統、摺疊小桌板、航空閲讀燈。情非得已之下,慕尼黑人草草了事,造出了這樣一隻“縫合怪”。無論口碑還是銷量,E60 5系長軸版都沒能打破同時期奧迪A6的壟斷。索性,把加長進行到底,徹底投向温柔鄉。
毋庸置疑,軸距加長破壞了原本緊緻的車身比例。比起標軸版,長軸X5多了一絲臃腫,精氣神從90分變成了80分。原本身材勻稱的運動員,歷經歲月洗禮,肚腩上積攢起薄薄的贅肉。大概,這就是空間野蠻生長的代價吧。
前言 | 不可或缺的“L”
在眾多德系品牌中,寶馬曾是最不擅長經營內飾的一個。在E世代和F世代,“藍天白雲”的內飾通常只有被對手們嘲笑的份兒。隨着CLAR平台的出現,寶馬完成了一次重要跨越,車廂鋪陳終於有了豪華感。隨着X5的國產和加長,“豪華”前面還要加個“更”字。
加長之後,X5不僅拓展了後排空間,還升級了全車座椅。座椅舒適性方面,X5長軸版無疑達到了國產BMW的最佳水準,在整個BMW家族中也稱得上數一數二。至於後排座椅無法調節的遺憾,個人認為不必耿耿於懷。當座椅本身足夠舒服,誰還想調靠背呢?
內裝 | 座椅比空間更驚豔
寶馬X5長軸版提供xDrive 30Li和xDrive 40Li兩種動力,全系標配四驅系統,功率範圍覆蓋180kW(245馬力)至245kW(333馬力)。機艙裏依舊是熟悉的身影:B48 2.0T直列四缸發動機或B58 3.0T直列六缸發動機。不同之處在於,X5長軸版較X5標軸版(中規)增加了48V輕混系統。這套48V輕混採用P0架構,啓動/發電一體機佈置在發動機前端,可實現輔助驅動、能量回收等功能。
在X5長軸版上面,寶馬工程師適度調低了發動機輸出,2.0T車型和3.0T車型的最大功率分別縮水15kW和5kW。國產慘遭減配?請別急着下結論。根據最新一期申報目錄,中期改款3系(330i/330Li)將採用X5 xDrive 30Li同款調校。未來幾年,輕混動+降輸出將是寶馬燃油車的核心方向。而在實際駕駛中,賬面參數的變化難以感知,駕駛性標定如往常般優秀。各位準車主,放寬心便是。
比起寶馬轎車,X5家族採用了偏大的主減速比,這對加速性能和越野攀爬是個好消息。至於駕駛感受,3.0T+8AT動力系統完美詮釋了BMW(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的內涵。掛擋,踩油,X5 xDrive 40Li輕快地奔跑了起來。直列六缸發動機如絲般順滑,高頻振動輕若無物。動力系統總能讀懂駕駛者心思,駕駛者可憑直覺調遣油門。與“機皇”相伴的每分每秒,你都能察覺到慕尼黑人對精密機械的孜孜求索。
論動力標定,BMW依舊是金字塔尖上的選手。踏板輸入與動力輸出匹配完善,右腳壓力總能精準轉化為加速力道。COMFORT模式下,動力系統傾向於輸出恆定扭矩,加速體感非常連貫。切換至SPORT模式,變速箱又能全力以赴,讓發動機時刻處於功率高點。更難得的是,SPORT PLUS模式有着相當激進的換擋策略。入彎重剎,8AT變速箱降擋積極,轉速大致鎖定在4000-6000rpm區間。待到出彎時,車子早已幫你選好了擋位。即便面對高強度賽道駕駛,我也沒有萌生出使用手動模式的衝動。
任何事情都難言完美。駕駛性達到如此高度,B58+8HP也不得不面對日益嚴苛的排放法規。或許是為了省油,或許是為了平順,變速箱手動模式總顯得有些呆滯。按下撥片後,換擋延遲易於察覺,增加了人與車的隔閡感——任何駕駛模式皆如此。相信我,SPORT/SPORT PLUS模式+自動換擋是最適合奔跑的答案。
48V輕混不僅改變了儀表內容,還送走了啓停按鍵。現在,發動機啓停完全由電腦支配,車主的選擇權被無情剝奪。嘗試“爛仔”起步,啓機速度無法讓人完全滿意。好消息是,啓停平順性有了實質提升。橫向對比又如何?在我看來,奔馳48V輕混(P1 ISG)有着更為出色的體驗,響應性和平順性都略勝一籌。在四缸大廈的規劃中,P2 48V輕混最早要到2023年才能與人們見面。
動力 | 買菜車的天花板
身披BMW徽章,出色的駕駛性可謂默認技能。至於底盤,不同車型往往有着迥異性格。每每遇到“中國式加長”,人們都會關心起底盤變化。通常而言,舒適性佔據上風,操控性則適度讓步,現款3系長軸版(G28)便是最佳例證。當G28、G38錨定了預期,X5長軸版(G18)反而製造出半袋子驚喜。何謂“半袋”?穩定有餘,樂趣不足。
轉向總傳動比為18.7:1,方向盤迴轉圈數足足有3.0圈,這在“BBA”同級車型中顯得非常保守。低速騰挪時,車子給人感覺有些笨重,駕駛者需要刻意多打些方向。在短暫的經銷商試駕中,上述設定很容易掩蓋底盤的真面目,讓人誤以為轉向懶洋洋的。幸好,寶馬把X5長軸版帶到了凱擇賽車場。藉助傳統賽道和金卡納,我們有機會一探究竟。
在中心區附近,轉向響應不算機敏,只是達到了“跟手”的程度。小幅扭動方向盤,車頭指向保留了些許懶惰,就像工作日裏被鬧鈴叫醒的你。好在車尾動態積極,能夠跟上車頭節奏。繼續試探,側向支撐變得更堅實,橫擺響應多了一絲靈動的味道。“豁”得越狠,驚喜越多。事情總有兩面性:駕駛樂趣不易觸摸,難以被普通用户感知。
有人抱怨現款X5不夠硬核,丟掉了前幾代BMW的拳拳到肉。日常通勤場景下,X5準確定義了“駕駛無感”,標軸、長軸無一例外。温柔地對待車子,你無法得到鋭利響應和厚實反饋,總覺得方向盤與車輪隔着千層紗。硬核車迷感到遺憾,普通用户卻喜聞樂見。對於單純把車當作交通工具的人們,輕盈順滑的轉向手感降低了駕駛強度,偏大的轉向齒比則提升了輸入精度。你可以説BMW不再做自己,卻無法否認,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懂中國人。
此次試駕時間緊湊,我們無法把車子開上公路,深入體驗行駛舒適性。從短暫的場地體驗來看,X5長軸版似乎比標軸版更擅長過濾細小顛簸。即便是配備22英寸輪圈的試駕車,也沒有過多傳遞路面顆粒感。低速行駛在環氧地坪上,車身起伏舒緩,沒有快速的上下拉扯。面對三段式減速帶,底盤動作乾脆利索——整體感出色,衝擊感結實。
編輯點評:
最近幾年,寶馬徘徊在運動與舒適的十字路口,熱血被安逸吞噬,激情所剩無幾。X5長軸版或許不是更好的寶馬,卻成為了更好的汽車。軸距加長後,後排空間再也不會被對手們嘲笑,座椅舒適性也有了實質性提升。駕駛性優勢依舊在線,構成了“好開”的基礎。底盤調校愈發中庸,日常輕巧,激走穩健,只可惜樂趣欠缺。
資深Bimmer勢必有所非議,但在我看來,當前標定風格討好了人們中的大多數。更何況,X5能給你5系不具備的豪華氛圍,帶你去6系GT和7系無法抵達的角落,將星辰大海盡收眼中。人生繞不開3系?這麼想説明你還年輕。當Bimmer成家立業,開始在意家人感受,長軸X5沒準是最佳歸宿。
精彩內容回顧:
"牆裂"推薦次低配 國產寶馬X5購車手冊
不按常理出牌的寶馬X5 是怎樣的存在?
公路SUV的王者 寶馬X5歷代車型歷史回顧
操控 | 穩定有餘 樂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