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中歐高水平開放更為重要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綜合

中歐之間有很多可以合作的領域,無論是經貿、投資還是其他領域,如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中國和歐洲去年簽署了《中歐地理標誌協定》,這是歐美之間都未達成的。中歐之間需要更多這樣的建設性協定進一步釋放雙方經貿合作的潛力,使得雙方企業和消費者切實受益。

就中歐市場開放、中歐經貿合作、中國經濟增長等話題,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在北京採訪了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

在布魯塞爾的歐盟中國商會近期發佈的報告,與中國歐盟商會最新發布的《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21/2022》,有着同樣的主題,雙方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貿易政策“保護主義”和市場的“內顧”傾向。從目前商會的調查來看,歐盟企業擔心在中國市場的參與受限制。同時,歐盟中國商會的報告認為,歐盟出台強化投資審查、對外國補貼採取新的監管制度等防禦性貿易政策工具,説明歐盟市場走向“內顧”,這增加了中國企業在歐投資和經營困難。

“雙方對‘內顧’的關注反映了我們共同的擔心,就是全球經濟的碎片化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脱鈎’趨勢。”伍德克表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政策促使歐洲轉向強化單一市場,歐洲與過去20年的任何時候相比都更加“內顧”,但歐洲的強項不在地緣政治,而是商業,歐洲不應與美“站隊”,而應保持獨立自主。正如歐盟中國商會的報告所顯示,歐盟在進行投資審查、反補貼等,也在討論如何將就業崗位、供應鏈帶回歐洲。我們已經隨着全球化的發展而增長了30年,現在全球出現了“脱鈎”的跡象。今年年初中國歐盟商會發表了一篇關於貿易“脱鈎”問題報告,這份報告表達了我們對美採取制裁手段、給出口投資設限致使美中兩大經濟體“脱鈎”的擔憂。美中經貿“脱鈎”不利於歐洲支持多邊、開放、對等的全球貿易體系建設。對於商會來説,我們希望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發展,成為全球性企業,也希望在中國的歐洲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伍德克強調,中歐經貿合作有廣闊前景。近一段時間以來,歐盟在對華關係上的政治色彩上升,歐中之間在“人權”話題上的摩擦放大。《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審批被歐洲議會投票暫停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是一個有利於歐中雙方的協定,商會和我本人都為協定的順利達成付出了很大努力。我認為制裁會使中歐合作陷入困境,制裁是危險的外交手段,因為制裁一旦實施,就很難輕易解除。制裁顯然不符合歐盟在華企業的利益。”伍德克説。

“歐中之間有很多可以合作的領域,無論是經貿、投資還是其他領域,如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伍德克表示,中國和歐洲去年簽署了《中歐地理標誌協定》,這是歐美之間都未達成的。歐中之間需要更多這樣的建設性協定進一步釋放雙方經貿合作的潛力,使得歐中雙方的企業和消費者切實受益。商會願意為此不斷努力。

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伍德克表示,中國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將重新塑造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使中國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一個方面的體現是,近期中國抑制資本無序擴張、加大力度反壟斷,並對互聯網平台、網絡遊戲、教育行業加強監管,為市場創造了競爭活力。打破壟斷,可以讓社會和經濟更加公平,也可以拓寬社會自下而上的流動性。另一方面,中國在提升高端製造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互聯網經濟、服務產業不會讓中國成為超級大國,中國也不能過度依賴房地產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需要擺脱對能源等資源的過度消耗型增長。走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是一個很明智的策略。中國需要的不僅僅是更好的基礎設施,而是包括保險、醫療、教育等在內的方方面面。中國需要製造業升級,需要半導體、化學、新能源電池等產業鏈,這也是歐盟在華企業可以參與提供支持的。

伍德克表示,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是健康的。平穩的增長有助於避免經濟泡沫,推動經濟轉向高質量增長。繼續依賴投資的不平衡增長可以使歐盟在華企業短期獲益,但我們更希望中國有一個穩定、健康的增長,這才是重要的。我們希望歐洲的企業能在華長期存續並支持中國的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馬翩宇 陳希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