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
管孩子一定要嚴,嚴師出高徒並不是説着玩的,但是嚴和打罵教育並不是必然關係。打罵教育有可取之處,但家長如果沒有把握好分寸,那麼只能悲哀地説你和孩子還不如陌生人相處融洽。
管孩子一定要嚴
嚴師出高徒是從古就流傳到現在的,其中的道理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推翻的。而且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如果生活對人沒有任何要求,還能過上美好的日子,那麼大多數人都將會變得懶散。
就像今年的疫情一樣,大家不出門那段時間如果沒有生活壓力的話是不是好多都睡到了中午才起牀。而孩子剛好處於貪玩的年齡,自律性不強,所以管孩子一定要嚴,這樣對他以後各個方面都很有幫助。
為什麼我們看到網絡上那麼優秀的人每天都過得很輕鬆快樂,除了一點點的天賦和家庭背景之外,更多的是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已經把很多成年人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都學會了,所以生存問題對他們來説很簡單,他們所追求的是生活,是想要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而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受到嚴格的教育,生活得過且過,那麼在長大之後自然還要為生存問題發愁。
但是嚴格管教指的是一些原則上如果犯錯了一定要糾正,大方向發展上一定要正確,而過程則不能完全按照家長的嚴格方法來走,需要去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照顧孩子的感受。
嚴並不代表刻板
許多家長都把嚴格管教理解成為孩子只能好好學習,只能聽父母的話,走父母安排好的路,但是這樣真的對孩子沒有弊端嗎?要知道每個孩子的思想都是天馬行空的,他們的想法很新穎,所以如果只知道給孩子灌輸刻板知識,只會減少孩子的潛力。
西方國家的教育很崇尚個人英雄主義,不就是因為他們更注重個人發展,教育孩子也是,只要孩子成年了,都直接丟到外面不管了。之前就有看到過一個外國的視頻:孩子在18歲的那天不僅等到了自己的生日禮物,還等到了父母給他搬出家裏的行李,並且説以後生活就要靠你自己了!
這樣生存下來的孩子,還怕他沒有能力嗎?單從生存技能和想法上,他們比起我們傳統教育的孩子更有優勢。所以嚴格管教孩子並不是刻板教育,需要挖掘孩子的可能性。
但是孩子畢竟比較小,看待事物也比較片面,所以孩子總會犯錯誤。不過孩子犯錯並不是就要打罵孩子,而是需要父母整體把控和引導,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且主動承擔責任,防止孩子在歪路上一去不復返。
戒尺的存在就是一種震懾,讓孩子不敢犯錯,並且去懲罰犯錯的孩子,讓別人引以為戒。但是戒尺並不是打罵孩子的工具。在多年前比較“流行體罰”的教育方式就犯了這樣的錯誤,相信許多人都受到過老師和家長不合理的懲罰,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記憶深刻。
放到現在想一想,非常感概,因為有許多人自己成為了手拿戒尺的那個人。區別就是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了,互聯網的便捷,讓所有人都可以接觸到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法,並且身處互聯網時代的孩子,從小就更加有想法,人格也更加獨立,這也就造成了以前只知道站着捱打的我們,用同樣的方法教訓現在孩子,他們會反抗你,如果堅持打罵的話,那麼孩子只會越來越恨你、只會越來越疏遠你,真到那個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我們不妨冷靜下來仔細想想,我們在打罵孩子的時候真的就完全是因為孩子犯錯而對他的教育嗎?想想我們當時的情緒,多數情況下是憤怒的,難道在打罵孩子的時候沒有摻入憤怒嗎?而這份多餘的憤怒,是不是不應該發泄到孩子身上。
曾經一直以為孩子犯錯教訓還不聽話就要罵,罵着也不聽的話就開始打,打到聽話為止。現在回想起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發泄自己心中的憤怒,因為孩子做錯事而產生的憤怒。如果把這份憤怒全都用作來打罵孩子,孩子自然就會畏懼你,直到變成恐懼。當有一次讀到這樣相關書籍的時候才恍然大悟,教育孩子並不是用情緒來教育的,而是用方法,是用自己的經驗來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少走彎路。
那些主張打罵教育的父母,如果設想一下你們和孩子之間沒有血緣關係,那麼會不會變成仇人?
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但卻很真實,打罵教育雖然會讓孩子在表面上比較聽話,但是孩子可能已經產生了許多負面思想,甚至是產生“扭曲”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勢必為人處事都會讓別人感覺不好,孩子的性格也會拘謹、內向。
另外打罵教育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容易讓孩子和父母反目成仇,也許現在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但是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孩子從小就會學父母的一言一行,在他們的眼中,父母做什麼都是正確的。
而父母這個時候過度打罵的話,孩子內心將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的小夥伴們家庭又都很美好,是不是從最親近的關係變成最疏遠的關係就很自然了?所以那些相信打罵教育的父母現在多數與孩子關係很冰冷吧。
近幾年來網上出現各種孩子不願照顧父母,不理父母,打父母甚至是有孩子“殺害”了父母,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都是因為父母對於孩子要求過於嚴格,壓斷了孩子心裏的那根“稻草”,另外就是打罵教育,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雖然孩子的抗壓能力可能也在降低,但是他們更加獨立,可以提起獲取很多知識,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想法。
不妨父母試着放下自己的“自尊心”與孩子平等的交流一下,耐心地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這樣將會發現孩子不一樣的一面,並且能夠極大改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象,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