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人口普查員説“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現在呢?
還有不到3天,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就將迎來11月1日零時的標準時點,正式普查登記進入倒計時。
目前,全市13萬餘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正在進行為期21天的入户摸底工作,這是普查登記前的重要環節。在摸底階段,普查員既要摸清每個普查區的住房數量和位置,也要走訪每家每户瞭解大致情況,預約登記時間,為正式登記做好準備。
10年前,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摸底階段,很多普查員曾反映“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工作開展有難度。
但現在,摸底工作行進過半,記者從上海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瞭解到,隨着人口素質的提高,普查方式的改進,過去的難題都已不再棘手。“工作開展很順利,不配合的普查對象比例很低。”大多數普查員表示。
莘莊鎮普查員正在進行入户摸底,來源:莘莊鎮人普辦
上一次還是“純手工”
這次全程電子化
今年1月份以來,已退休的陶華又回到莘莊鎮政府,協助莘莊鎮人普辦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在退休前,陶華在莘莊鎮綜治辦負責人口條線,是莘莊鎮人普辦裏為數不多參與過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老法師”。
人口普查戰線長、涉及面廣,“老法師”幹起來是否更加得心應手?“沒有沒有,我們在工作方式上經驗多。但今年全部轉線上,具體操作還是年輕人學得快,效率高。”陶華表示,她這樣説並不是謙虛,而是技術進步已經給人口普查方式帶來深刻變化。“無論是普查前的準備,普查中的登記,還是普查後的分析,真的已實現全程電子化。”
陶華還記得“六人普”時“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是正式入户登記結束前三天,普查員們剛剛把手寫的紙質資料收齊上繳,但還差最後一步沒有完成——將紙質檔案轉化成電子檔案。“當時的辦法是掃描生成電子檔,所以我們只能一張一張地掃過去,很慢。”陶華回憶。為了趕進度,她和同事們排了一個班,24小時不間斷地掃描,整整掃了3天,才把所負責普查區內的普查紙質檔案掃描完。“一環扣一環,每一步都不敢放鬆。”
除了普查登記,“六人普”前期的普查區劃分等準備工作也是“純手工”。“我們就拿一張地圖,在地圖上把樓棟都描出來,畫完一個普查區至少需要2個小時。”陶華在地圖上比劃了一下,一些在地圖上空白的地方,其實在“六人普”時已是新建居民區。“現在‘七人普’可不一樣了,衞星圖、地理信息圖等等資料一彙總,普查區劃分都是在電腦上,一會兒工夫就完成。”
如果説前期準備工作只是小試牛刀,全程電子化給陶華帶來最大的震撼還在於普查登記階段的“無紙化”。“現在的摸底登記也是手機上操作,我們‘老阿姨’都不太行了,學起來慢,一些‘跳轉’‘下一步’等手機操作流程搞起來吃力。”陶華介紹,“六人普”時的普查員主力是各大小區的退休阿姨爺叔,現在已經轉變成居委會里的“小年輕”,以及很多熱心的青年志願者。“你看他們登記時,手機操作起來刷刷地,可快了。”
通過摸底階段的觀察,全程電子化也讓每家每户的填報主力從長輩變為更年輕一輩。“摸底時,有的住户已經通過各種宣傳渠道瞭解到了自主申報的方式,即使只有老年人在家,也會希望我們留下二維碼、自主填報碼和初始密碼,日後可以讓子女在小程序中‘自主填報’。這樣既可以減輕我們工作負擔,也讓居民減輕了信息泄露的擔憂。”莘莊鎮人普辦副主任季佳成介紹。
“數據多了,問題就少”
“是康城二居委嗎?我是80號703的住户啊,我下午在家的,你們可以來摸底。”10月20日上午,一位住户給莘莊鎮康城第二居委會打來電話,跟普查指導員楊曉波預約了一次上門摸底調查。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信息時代,不少普查對象主動預約上門時間,普查員“白跑一趟”的概率大大降低。
“現在大多數小區都有業主羣。我們普查區內的小區,只要有業主羣,基本都提前公示了普查員的負責區域,也公佈了居委會的預約電話。”季佳成表示,有的居委會有微信公眾號,也都提前發佈了相關的公示和預約信息。
下午4時許,臨近預約時間,楊曉波和同事喬辰穿好市人普辦統一配發的、帶有反光條的白色背心,掛上統一製作的工作證,戴好口罩,背好工作包,向已預約普查對象家中走去。“咚咚咚、咚咚咚”,楊曉波剛敲了兩輪,普查對象就已欣然開門。
普查指導員楊曉波在入户前向住户出示證件,張煜攝
“我是來人口普查摸底的,這是我的工作證。”楊曉波向普查對象出示印有照片和姓名的工作證,並遞上《居民告知書》後,便投入摸底工作。打開手機,錄入信息,預約正式普查登記上門時間,留下聯繫方式,複述確認,不到3分鐘,楊曉波就完成了一户的摸底,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我要摸底200户,現在已經完成100多户,大家對手機錄入的信息保密過程都很認可。如果還實在不理解,我就會給調查對象再詳細解釋一下。”
根據“七人普”的要求,在調查階段,每位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在上崗前都會簽訂信息保密協議,保證信息安全,一旦泄密,將負法律責任。在數據傳輸階段,全國各省市的人口普查都統一使用國家平台。該平台使用了嚴密的數據加密和脱敏技術,按照國家網絡安全管理的標準進行安全管理,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全程保密。在數據使用階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以及《全國人口普查條例》,人口普查的數據僅用於人口普查的目的,不作為其他任何部門機構進行獎懲的相關依據。
從高層到低層,短短半個小時內,楊曉波和同事已做完約10户的摸底工作。“現在能這麼順利,除了技術手段進步,政府間打通數據壁壘,實現信息共享也幫了大忙。”陶華表示,她在前期參與協助工作時就體會到了信息共享的好處。“我們上海市的‘實有人口管理系統’真的特別好。再加上衞健委提供的出生數據,以及民政局提供的死亡數據,這些數據一比對,幫了我們大忙。”陶華解釋,數據多了,問題就少,調查對象也就不會覺得隱私被冒犯。
“境外人員配合度也高”
下午的摸底工作剛告一段落,季佳成的工作羣裏就傳來喜訊:境外人員居住比例較高的春申萬科居民區或許可以提前完成摸底工作。“因為在我們的良好宣傳下,境外人員的配合度特別高,大多數人在普查員上門時都主動配合登記工作。”季佳成説。
“六人普”時,我國首次明確將居住在中國境內的境外人員作為普查對象。“將居住在本國的境外人員納入人口普查,是各國人口普查的通行做法。”上海市人普辦主任、市統計局副局長施方表示。
根據“七人普”規定,普查標準時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居住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員,均是本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普查對象,但不包括因出差、旅遊等在中國境內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員。
在登記方式上,境外人員與內地居民有所不同,依然採用紙質方式填報,即由人口普查員入户,按照普查表上的項目詢問普查對象,當場填報紙質版的《境外人員調查表》表。同時,《境外人員調查表》的內容也非常簡單,只包含姓名、性別、國籍、教育背景、來華目的等問題。
市人普辦介紹,閔行、長寧、浦東等區域均有大型境外人士居住區,在這些區域,相關負責部門均準備了中英文雙語資料進行前期宣傳。“現在摸底階段,上門調查的語言問題也不是很大難題,一些熱心的境外人士會主動提出可以擔任翻譯任務,幫助我們開展工作。”季佳成表示,就算是遇到無人知曉的小語種也不用擔心,“大部分情況下,各種先進的在線翻譯APP也能幫忙解決問題。”
9月中旬,莘莊鎮人普辦對全鎮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開展全覆蓋的業務培訓,來源:莘莊鎮人普辦
“這次的數據關係到
每一個人的未來發展”
雖然調查對象配合度顯著提高,但市人普辦表示,依然希望少數不夠配合的居民們可以多多瞭解人口普查細節,主動參與到“七人普”當中。因為“七人普”數據對已進入關鍵發展階段的中國非常重要,關係到每一位老百姓的未來。
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進行了6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以後固定為每10年一次。通過過去6次的全國人口普查,相關政策制定部門獲得了大量人口基礎數據,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國人口普查是最全面的統計調查,與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行的抽樣調查不同,可以規避統計方法問題,為研究和決策部門提供最詳實可靠的信息。”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助教授張同斌舉例,在做人口遷移問題的研究時,人口普查數據就是基礎,沒有這樣的數據,相關政策制定就會出現偏差。“像上海這樣的超大型城市,外來人口眾多。如果沒有人口普查數據做參考,未來10年,上海在基礎教育、衞生、住房、交通、就業等民生領域的公共產品供給就有可能不足,給老百姓的生產、生活造成不良影響。”
“目前,上海市正處於編制‘十四五’規劃的關鍵階段,未來‘七人普’數據都將在其中體現,它關係到每一個人的未來發展。”市人普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比如,在上海的“十二五”“十三五”規劃中,相關為老服務設施、學校的規劃內容,就與“六人普”結果息息相關。
從國家角度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更是一次必不可少的國情國力調查。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我國人口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外部條件發生了顯著改變。主要體現在,人口總規模增長慣性減弱,勞動年齡人口波動下降,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出現轉折性變化。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曾在媒體中指出,開展人口普查,瞭解人口增長、勞動力供給、流動人口變化情況,摸清老年人口規模,有助於準確分析判斷未來我國人口形勢,對於調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動人口結構優化,促進人口素質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對國家宏觀經濟發展來説,只有及時查清人口總量、結構和分佈這一基本國情,摸清人力資源結構的信息,才能更加準確地把握需求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產業結構等狀況,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因此,在上海這個超大型城市高質量地做好人口普查工作意義重大。希望廣大市民能夠積極支持和配合普查員開展普查登記工作。”市人普辦表示。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張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