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一階段會議今天(11日)將在雲南昆明舉行。
昨天(10日),新聞中心舉行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媒體通氣會,並公佈大會議程,78家中外媒體參加了通氣會。
大會議程公佈 各方期待會議召開
公約秘書處介紹了本屆大會的具體議程。大會將於今天15點舉行開幕式,會議期間將舉行高級別會議、生態文明論壇等活動,15日本屆大會閉幕。其中,13日和15日晚上將召開兩場新聞發佈會,介紹會議重要成果。
《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副執行秘書 大衞·庫伯: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的確面臨着史無前例的挑戰,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我們必須立即採取一些必要的行動來應對這些危機。
總枱央視記者:庫伯先生在通氣會上還表示,第一階段的會議,非常重要的是高級別的會談,也就是領導人峯會以及部長級的會談,能夠形成一個生物多樣性保護清晰的政策方向。
據公約秘書處介紹,大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將推動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作為未來的路線圖,為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設定目標和路徑。
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馬克平:在這個會議上,要審議通過未來1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總目標和行動目標。近些年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研究保護方面做出了很多工作,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們中國應該把這些成功的案例、中國的方案介紹到國外去推廣,真正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有效保護貢獻力量。
中科院公佈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召開之際,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和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昨天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了我國在生物多樣性工作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發佈會上專家介紹,中科院目前已擁有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相關機構40餘家,中科院19個研究所的生物標本保藏和科普展示館館藏標本達1870餘萬份,佔我國標本收藏量的一半。建設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目前保存有17468種、25.8萬份生物種質資源。
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馬克平:關於生物多樣性編目,也就是我們(中國)都有什麼(物種),這些生物多樣性在哪裏,中國科學院在這方面有幾十年的積累,使得我們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有了最基礎的信息和數據。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我國發表的新物種超過2400種,佔全球新發表物種總數的10%以上。
中國科學院院士 魏輔文:我們啓動了很多調查項目,像這些先導專項的啓動,對推動中國生物多樣性研究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據介紹,中國從2004年起,建設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先後建設了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個方面的10個專項網和1個綜合監測管理中心,其中獸類網在全國已經佈設紅外相機超過5000台,鳥類網用衞星追蹤器標記140多種4000多隻遷徙鳥類,蒐集到40多億條數據。
中國科學院院士 魏輔文: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水平在某些領域呈現出世界領跑的一種態勢。特別是我們利用一些新的技術、手段,比如説遙感、天地空一體化的監測技術,還有生物多樣性的起源、演化、格局,以及瀕危動物、瀕危機制及其保護方面的研究,處在國際上領跑的一個位置。
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