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間舉行的中國高層發展論壇2021年會經濟峯會上,“少子化”與“銀髮經濟”兩個獨立單元形成了一種特殊“對話”:當“老齡化”遇上“少子化”,中國如何破解未來社會發展不可迴避的“一老一少”困局,無疑是各方關注的熱點話題。
老齡化趨勢從人口總量、人口年齡結構和收入分配三個方面為消費增長帶來負面效應,進而制約內需擴大,影響高質量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在“銀髮經濟”的分會場率先發聲。
與此同時,一組組數字,不僅反映出我國人口變化的特徵,也印證着我國未來發展關於“人口那些事兒”的痛點。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總和生育率已降至1.49,跌破了國際公認的1.5的警戒線。同年出生並已進行户籍登記的新生兒共1003.5萬,已連續五年下跌。無獨有偶,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2019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增至12.6%,0歲至15歲人口比重為17.8%,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
翻開“十四五”規劃綱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單列一章凸顯國家對這一問題的關注。一系列部署顯示,未來我國將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在可預見的未來,少子化、長壽化、老齡化並存的基本面,不會發生根本改變。”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認為,面對不可改變的“三化並存”現實,關鍵要不斷認識新的人口機會,開發第二次人口紅利。
“機遇與挑戰並存。”原新認為,雖然我國勞動力資源紅利在減少,但它依然龐大,並且隨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勞動力素質得到了很大提升。此外,國家提出延遲退休,如果男性和女性最終退休年齡一致,釋放出的性別紅利把一些年輕老年人口變成大齡勞動力,勞動力資源又得到增加和補充。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十四五”,我國提出了人均預期壽命要再提高1歲的目標。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昇説,新時代的老年人在醫療、保健、康養等多方面消費意願強烈,“銀髮經濟”市場空間巨大,老年消費未來潛力巨大。
“歸根結底,一個社會的養老要靠公共保障制度。”蔡昉説,當下我們應積極加強普惠性養老保障制度建設,從而賦予每個人享受“優雅”老去的權利。與此同時,養老金等物質基礎的保障還能進一步釋放老年人的消費,使“銀髮經濟”真正散發出無限生機。
據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作者: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