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5歲媽媽第四次在家產子,因無人照料,娃餓得喝涼水充飢:悲劇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綜合

“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電影《無問西東》


我們都知道,這是個偽命題!

因為孩子根本沒有選擇!真正有選擇權的,只有父母!

而有些父母,就是孩子的災難!

25歲年輕媽媽在家產下第四胎,無人照料,孩子餓得喝涼水充飢

最近有一條視頻在網上傳播,令人淚目!

但更多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紛紛感慨: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視頻中,一位剛剛生下第四胎的25歲寶媽,虛弱地躺在牀上,新生兒正安靜地睡在她的身邊,母子倆共蓋一條薄薄的毯子。

一個約摸三四歲的孩子,在媽媽身上滾來滾去地鬧騰。他當然不會懂得牀上的媽媽剛剛經歷了怎樣的痛楚,他還只是個孩子,在極其依戀母親的年紀,他渴望得到媽媽的關注,更重要的是他此刻飢腸轆轆。

不止是他,因為無人照顧,這位虛弱的母親也一天沒吃飯了,媽媽的奶水還沒下來,新生的嬰兒也只能餓着……


悲從中來!我們所熟知的是,為了迎接新生命,都是一家人心急如焚地守在產房門口,然後歡天喜地眾星捧月般伺候着孩子和產婦。

可這位媽媽卻説自己前後生了四胎,都沒去過醫院,都是在家裏由丈夫幫忙接生的。

同一個世界,不同女人的境遇真的是天壤之別!看看周圍的環境吧,骯髒、凌亂、破敗,這就是孩子出生的產房。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大人孩子都平安。真的希望不要再有下一次了!畢竟我們都知道女子在生產過程中,極易導致感染和併發症等,沒有專業的醫護人員、沒有先進衞生的醫療保障,甚至連民間稍有經驗的接生婆都不曾有,一旦出現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而如今甚至獨留虛弱的產婦和幼子在家,孩子餓得只好喝涼水充飢,這心大的爸爸究竟去哪兒了?


“我若搬磚就不能抱你,我放下磚就無法養你”的困境已經很令人心酸,而眼前這被“看羊”耽誤了的母子五人,簡直可謂是人間悲劇。

那個男人——女人的丈夫、5個孩子的父親,到底是分身乏術,還是鐵石心腸?任其“自生自滅”這樣的話説出來或許誅心,但此情此景,真的很難作別的感想吧!


所幸拍攝視頻的志願者們給寶媽和孩子們送來了糧食,燉好了魚湯。孩子們終於吃上了飯,這位寶媽也喝到了產後的第一口營養湯。

而襁褓裏的嬰兒,等待他的生活,大抵也與他的幾位兄長一般無二,想起曾經看到過一位網友的感慨:“早知道人間如此艱難,何不如待在混沌裏,無知無覺的,不香嗎?”

可按下“確認鍵”,把孩子從混沌中拖進人間的,從來不都是父母嗎?評論區留下的數萬條留言中,大多數都是這樣的:生氣!不值得同情!都那麼窮了,為什麼還要生那多麼孩子?



為什麼越是窮越是生很多孩子?

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印度電影《何以為家》中,被親生兒子控告的那對父母,在法院上情緒激憤地一番辯駁,給了我們答案——


簡要説一下這場訴訟的背景與起因:

控告自己父親的男孩子,是一個生活在平民窟的12歲黎巴嫩男孩。他的父母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卻不斷地生育。

他和弟弟妹妹們擠在骯髒破敗的屋子裏,過着暗無天日的生活,不能上學。

作為長子,他需要去做苦力來幫助父母供養家庭。即便如此,他還是沒能阻止11歲的妹妹被父母強行“嫁”給房東,用以抵房租,而這直接導致了妹妹在“出嫁”兩三個月後,就因懷孕失血而死了。

他氣極而絕望,傷了那個害妹妹去世的傢伙,被抓進監獄。

前來探望他的母親卻告訴他,“上帝從我身邊帶走了一個女兒,卻沒忘再給我們送來禮物,你又要當哥哥了,我又懷孕了。”

他當下情緒崩潰,指着母親的鼻子大罵:“人渣!你們為什麼還要生孩子?”

於是他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他説:


“我希望養不起孩子的大人不要生孩子……生活簡直就是一坨狗屎,比我腳上的鞋還髒,我天天活在地獄裏,受着煎熬,就像我做夢都想吃雞肉一樣,命運為什麼要折磨我……我懇求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

面對親生兒子的指控,他的爸爸痛苦卻理直氣壯:“我就是這樣被養大的,我有什麼錯?別人告訴我不生孩子就沒有指望,唯有孩子能讓我挺起腰,可是現在孩子把我的腰都累斷了。”


貧窮,令人愚昧,讓人的心變得粗礪、冰冷。他的童年就是這麼過來的,他從來沒有被給予過温暖的愛,又怎麼懂得愛孩子?

對於他們而言,懷了孩子就生下來,只要餓不死,就能長大。

他們把孩子當成生活的“工具”,大的孩子負責照顧小的孩子;沒錢交租了,便用女兒去抵;他們還妄想着把孩子當成自己改變命運的“救命稻草”。

就像我們老一輩中的很多人都抱有“存錢不如存人、人多力量大”的思想。

生一個孩子,他可能沒出息,那麼生一堆孩子呢?總有一個出息的吧?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大概就是他們堅持多生孩子的信念。


其次,越貧窮越落後,越封建越愚昧,他們甚至可能都不懂、也沒有經濟能力做必要的避孕措施。懷孕了,便只好生下來。這樣的女性其實也是飽受身心摧殘的受害者,正如前文那位25歲便生下4胎的寶媽,亦如那位被指控生而不養的母親,她在法庭上淚流滿臉:


“你們有什麼權利批評我?你們有我這種處境嗎?我這一生都是奴隸,你們還敢批評我?他們是我的孩子,我的骨肉,你們沒有資格批評我,只有我有資格。”
如果孩子對於自己的出生有選擇權,你猜他們會怎麼選?

一檔韓國綜藝節目中,主持人向孩子們拋出了一個問題:富有但忙碌的父母VS貧窮但顧家的父母,你選誰?


你心中的答案和節目中的孩子的回答是一樣的嗎?

一位小蘿莉説:我選有錢的父母,我不想住在鼻孔一樣大的房子裏生活。


而另一名男孩子也説:我選有錢人當父母,如果沒有錢,即便再顧家,因為窮,所以留下的都是不好的回憶。


扎心啦!這屆孩子都如此現實而“無情”嗎?

家長們先別慌,我倒不這麼悲觀!

這首63個字的童言詩歌《挑媽媽》,相信不少人都讀到過,語言純淨,情感純真,孩子自然流露的稚嫩氣息撲面而來。


這首詩是福建省福州市一名叫朱爾的學生,在小學三年級時”無意間“創作的。

據朱爾的媽媽郭江山回憶,當時她隨口問了8歲的孩子一句:“你出生前在做什麼呀?”

孩子的回答,便是詩的內容。因為媽媽一直有給孩子記成長日記的習慣,當下就將這些話記錄了下來,發表在自己的微博上,沒想到瞬間走紅。

網友評論——


“坐在地鐵上,看到這首詩,嘴角上翹,眼眶裏就有淚了。”
“詩從心裏自然流出。”
“好有愛的詩啊!”

真的好治癒啊!

孩子心中好媽媽的標準是什麼?我相信一定不是“有錢”!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也是家庭教育的照妖鏡!

耐心、有愛,在孩子生命的早期,能做到高質量陪伴的父母,相信無論有錢沒錢,都能讓孩子的內心得到滋養。

而和父母共同體驗的那些生活中的磨難,或許是孩子另一種內在力量的來源,正如《幸福來敲門》中,同時面臨失業與背叛的父親,雖然已經窮到居無定所,但他仍然努力用自己的温情和輕鬆的遊戲,緩解兒子無家可歸的煩惱。


同時,又堅強地面對困境,給兒子支撐起新的希望。

優質的陪伴,加上潛移默化中教給孩子的自信及面對困難的勇氣,是他在困境中給兒子最好的禮物。

他的孩子一次也沒有嫌棄他窮,相反,他説:“你是個好爸爸”。


如果孩子凡事只用物質來作為衡量的標準,我想大人應該反思是不是在價值觀教育上出現了缺失,以致於孩子忽視了更多天然的、美好的東西。

如果讓你回到出生前,給你一個選擇父母的機會,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父母呢?歡迎留言!

——感謝閲讀——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