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都市農業為什麼這麼強?
優質的都市農業,更添城市魅力。
都市農業在日本是有趣的發展特例,作為高度工業化國家,農業仍可存活于都市中,且發展良好,獲利穩定。更令人驚訝是,日本全國有超過三分之一農業產量,是在都市農業產生的。城市農民,佔全國農民百分比高達25%,足見都市農業經營及技術相當成功,有獨到之處。
此外,日本的都市農業比農村農業更富成效。據來自農業林業和漁業部(MAFF)的數據顯示,從城市在生產單位面積的經濟價值來看,最有生產力的一種是農業 ,比全國平均水平更富成效。在農民人均收入方面,都市農業比跨山區農業高10%左右,遠超過農村平原地區農業利潤,高達兩倍以上。這是怎麼辦到的?除了先進設備,其都市農業經營模式,有何特別處?
在日本東京,高層大廈樓頂和地下室,密佈生長中的蔬果,讓人以為置身田間。為了充分利用空間,發展都市農業。而今東京甚至開發“高樓田地”與“地下農場”這類的農業模式,突破環境限制,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農業,對改善環境起到重要作用。
一家日本電信公司,甚至為了解決“熱島效應”,在大樓樓頂引進紅薯種植。紅薯葉大,遮陽效果好,紅薯的蒸騰作用還能充當“天然空調”。經測量,沒有種植紅薯的樓頂,比種植紅薯的樓頂,其温度最多可高出27℃。
東京市中心金融區大手町,一處面積約1000平方米,曾經是銀行金庫的寫字樓地下室,如今成為花果飄香的地下農場。
該農場通過温室,仿真自然環境,調節温度和光照,在6間温室內,種滿不含化學物質的有機蔬菜稻米,草藥和鮮花。
此農場創造者,有別一般業主思維。他將農場當成城市的農業展覽室,而不是以農產品投入市場為主要經營目標。業主期盼這個展覽室,能讓城市人們更瞭解農業,培養出更多城市裏的農業同好。
甚至是人力資源公司,也參與都市農業。
在大樓內部,運用種種科技設備,及先進技術,補足室內作物不足處,成功打造令人讚歎的大樓內部農場。
【PASONA】人力資源公司,秉持「與自然共生」概念,打造「都市農場」大樓,矗立在日本東京車站繁華街頭旁。
高達九層的商業辦公大樓,內部作物旺盛生長,供員工餐廳烹飪。職員與農作物同處大樓內,在良好富生機的自然生態中辦公,隨時可撇下公事,走入蔬果間,在大樓內部享受田園樂。此為「都市農業」傲人的新成績。
相對其它國家,日本受限於耕地狹小,較早開始發展都市農業,且發展迅速,成效顯着。
日本將這些都市裏的農業,稱為城市綠肺和後花園,為着給城市帶來安全蔬食,淨化空氣,並提高農業就業人口,鼓勵青年加入。
為此,出現滿足城市各族羣的多樣化都市農業,各自擁有不同的消費羣,農户也因調整型態,提高收入。
是指分佈在都市內部,及其周圍地區或者大都市經濟圈內,緊密依託城市、服務城市的特殊形態農業。
日本都市農業主要集中於三大都市圈(東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分為觀光型農業、設施型和特色型農業。
具體包括市民農園、觀光果園、觀光漁業、自然休養村、觀光牧場、森林公園、自助菜園、農業公園等多種類型。
日本都市農業,具有下列幾種功能
為都市居民提供生鮮農產品
以東京為例,有12000公頃農地,27000户農家,其中專業農家佔15%,這些農家提供約佔東京批發市場50%左右的蔬菜。
美化城市風景,提升住宅價值
據市場調查顯示,鄰有綠地的住宅估價較高。這是因為日本都市居民,普遍認為沒有農業的都市,建築密度高,令人有窒息感。農地因有耕種活動,估價會提升。
做為自然生態教學
如市民農園、學童農園等,為市民接觸農業提供最佳場所。
彌補都市設施單一化的重要空間
為未來都市發展,預留空間
災害發生時的疏散空間
鼓勵從事農業
農業在都市中屬絕佳職業,有趣又充滿活力,還能協助解決糧食問題。同時,好的農業人士,更還能為人民的食品安全起到把關作用。
日本都市農業,幾大經營模式
●市民農園
沒有農地所有權的市民,向農地所有者,承租市區或鄰近郊區農地,進行耕作,種植花、草、蔬果,體驗田園樂。
農主出租農地,收取租金。當市民無暇照顧耕地,由農主代勞,協助照顧,此經營方式成功者多,農主收入遠多於自己種田。
日本的市民農園,其優點在類型較多,足應付不同族羣需求,發展成熟。依據農園承租使用對象不同,細分成家庭農園、學童農園、高齡農園、甚至有殘疾人農園(如盲人農園)等。
日本專為65歲以上退休的“銀髮族”,開闢銀髮族農園。
銀髮老人,因接觸植物獲得心靈平靜,活動筋骨,保持身心康健。藉規律性勞動與迴歸自然的農耕生活,體驗耕種、收穫、享用農產品,以及把產品饋贈他人的成就感與快樂,擴大老人生活圈,有健康的人際互動,達延年益壽之效。
在日漸高齡化社會,銀髮族農園很有發展前景,值得大力推動,高齡者藉耕種田地所獲得的快樂,可減少醫療與照顧等問題,改善老人憂鬱封閉的狀況。
●農業公園
日本農業公園,包括兩大項:專業性農業公園 / 綜合性農業公園。
專業性農業公園
依據農產品種類,建構特色風格。如葡萄、水稻、果品、花卉、茶葉、桑等,都可建構成專業性農業公園。
綜合性農業公園
在公園內,規劃服務區、景觀區、草原區、森林區、水果區、花卉區及活動區等,以果樹為主體,稱果樹公園。以花卉為主體,稱為花卉公園。農業公園的面積,因性質功能而異,有迷你型的約0.3公頃的水稻公園,也有幾十公頃的果樹公園,在10-50公頃間。
經營方式
政府經營,免費提供社會大眾利用。
私人經營,需收取入園門票。
目前, 以財團法人的經營方式最受歡迎,不但提高經營效率、增加農民收入,還減少政府財政負擔。
●觀光農園
主要包括觀光農園和觀光農漁村,以及二者的結合。
在都市或近郊地區,利用農業產業、各種農業設備及農村資源,經有計劃有組織的規劃整合後,安排多種觀光、採果活動,可吸引大量城市觀光人口。
●休養村
在風光明媚的地方設置觀光點,發展休養村,使遊客不僅觀光、採果、體驗農作,瞭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樂趣,還可住宿、度假、遊樂。
由於遊客的參與,有可能損傷到田間作物,或干擾社區居民的生活,因此在自然休養村的整體設計、軟硬件設施佈局、動靜態活動的安排,需特別注意跟社區生活相配合,加強在管理方面。
●體驗農業
日本都市農業的一項重要政策,就是發展體驗農業。
目前日本特別重視孩童的農業參與,使其接受農耕教育。
在體驗農業的規劃上,應依據不同族羣,提供不同體驗方式,其辦理單位遍及鄉鎮公所、農協、民間企業,也有三方合作辦理的。
不少縣政府會將體驗農業,列為學校教育內容。
中央國土廳,更倡導舉辦全國性有關農業、農村之教育懇談會,推動並制度化教育農園、自然教室、森林旅遊等農業體驗形態。
日本農莊規模雖小,但以景觀清幽,或花卉瑰麗取勝。業主及工作人員,多為家庭成員。
都市人休閒愛往農莊去,寒暑假時,更是都市學童進行農村生活體驗的絕佳場所。
在日本,農户耕作面積小,於是業主多以突出秀麗的景色、掙取遊客。其農村文化和農副產品,亦深具特色,產品包裝用心,精緻小而美。
此外,農民會將廢棄或多餘的農舍改造成民宿。
其住宿規模約可容納25-60人,以當地特色食物,供應早晚餐。在食材擺盤上,講究細節和美感。讓遊客拍照時,呈現美畫面,以利遊客網絡分享,得免費宣傳之效。
日本藉多樣化的都市農業,滿足城市人不同族羣的田園夢,提升農户收入,推廣自然生態,安全有機食品教育等,成功做出小而美的都市農業。
經營都市農業,應以高度集約化方式操作。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以達到高度農業發展形態,符合為都市服務的特殊功能。
都市農業之所以發生,並逐漸受到重視,廣受消費者喜愛,究其原因是工業化、城市化高度發展帶來的市場需求。
追溯人類歷史,有農村和農業,才能藴育出城市。可是到後來,城市和農村、農業分離,走上二元對立形態。
城市風景機楔化,荒漠化,缺乏有機活力,且空污嚴重。讓市民開始懷念農業的綠色田園,和生物多樣性的和諧生態。這種對大自然的懷念,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對食品安全的渴望,正是發展都市農業的巨大動力。
在日本,即使是小小一片農園,也能以各種方式,克服環境限制,找到消費市場,做出特色,形成可持續性的農耕事業,具可參考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