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家庭”在中國的“happy牛year”

  新華社天津2月13日電(宋瑞、李鯤、張凱涵)今年春節,來自也門的默丁一家決定留在天津,過一個“牛氣”的中國年。他帶着兒子默小龍在天津古文化街購置年貨,兩人一路走走停停,穿梭在店鋪之間,感受中國新春的喜慶氛圍。

“洋家庭”在中國的“happy牛year”

  默丁帶着兒子默小龍在天津古文化街購置年貨(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瑞 攝 

  街邊冒着熱氣的熟梨糕、香氣撲鼻的茶湯、栩栩如生的泥塑都讓父子倆驚奇不已。在糖畫攤前,父子倆駐足觀看,只見糖畫匠人以勺為“筆”,以糖液為“墨”,手腕靈活轉動,金黃剔透的“公牛”糖畫逐漸成形。

  “今年是中國農曆牛年,我們打算在古文化街買一些帶有‘牛’元素的中國特色春節裝飾物,沾沾好運氣。”默丁説。經過一番挑選後,他挑選了一幅寓意“牛年吉祥”的對聯,兒子則對一幅印有兩頭小牛的“福”字愛不釋手。

  33歲的默丁是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的一名博士生。2009年,他來到中國求學,與來自美國的妻子戴妮相識相愛,他們的3個孩子都在中國出生、成長。10多年來,這個“洋家庭”已成為地道的“中國通”。

  雖然春節回家是中國人骨子裏的情結,但對於這位在中國生活學習多年,早已融入中國文化的“洋家庭”來説,春節“團圓”的意義對他們同樣重要。

“洋家庭”在中國的“happy牛year”

  默丁一家五口在包餃子(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瑞 攝 

  “我已經6年沒回過也門了,妻子也有3年沒見到她的父母了,我們很想家。但考慮到疫情的緣故,我們一家五口選擇安心在天津度過中國新年。”默丁説。

  在疫情面前,很多中國人為了國家利益和公共安全,放棄了返鄉過年,這令默丁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中國社會很團結,大家都在積極配合政府的防疫規定,將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我們一家也不能為了一己私利破壞這來之不易的防疫成果。”默丁説。

  去年,默丁曾組織全家錄製為中國加油的視頻,還用手機記錄中國基層的抗疫“全景”,並上傳至海內外的社交媒體,讓更多人瞭解中國抗疫的點點滴滴,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與中國一同抗疫的決心。

  抗疫期間,中國政府和人民所表現出的凝聚力讓默丁一家感到踏實和温暖。戴妮回憶道:“那時,學校和小區裏的人特別熱情,給我們送物資,講防疫知識。大家也很團結,每個人都能管好自己,不給別人添麻煩。”

  與此同時,戴妮通過視頻向遠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講解防疫知識,“我給他們講中國怎樣做才有效控制住疫情,他們都在按我説的去做,身體一直都保持健康”。

  默丁點頭表示贊同:“負責任的中國政府是為了所有人的安全。我們信任中國的防疫安排,也很願意配合。”

  調查機構益普索發佈的2020年度全球幸福感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幸福指數排名第一,93%的中國人感到非常幸福或比較幸福。雖身處異國,默丁一家也真切體會到了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國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有我最親愛的老師和朋友,在這裏生活我感覺特別幸福。”默丁笑着説。

“洋家庭”在中國的“happy牛year”

  默丁一家五口(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瑞 攝 

  雖遠隔重洋,默丁一家經常通過視頻連線排解思念之情。“我的父母經常説,中國將疫情控制得很好,很安全。看到我們在中國安心學習生活,他們就特別放心和欣慰。”默丁説。

  針對今年的春節假期,默丁一家制定出了詳細的計劃:包餃子、賞花燈、看春晚、在天津嚐嚐也門的家鄉菜、去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地方感受春節氛圍……

  “雖然街上的人們都還戴着口罩,但眼神裏充滿着祥和與歡樂。”默丁説,“中國的春節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牛’在中國代表着好運,我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大家都能早日與家人團聚,相信未來會更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51 字。

轉載請註明: “洋家庭”在中國的“happy牛year”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