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奮進新徵程 建功新時代】閩寧協作譜新篇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綜合

  談脱貧攻堅,不能不提寧夏;説東西部扶貧協作,不能不談“閩寧模式”。

  寧夏永寧縣閩寧鎮位於銀川市南端、賀蘭山東麓,全鎮共計6個行政村6.6萬人。這樣一個小鎮,20多年前與千里之外的福建結下不解之緣,因移民而建、因扶貧而興,如今已是中國減貧史上的地標,積累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可推廣、可複製的一系列寶貴經驗。

  “如今這裏名氣很大,數萬移民全部脱貧了,但閩寧鎮能否成為我國減貧史上永遠的示範鎮,還有待時間驗證,我們還要繼續努力。”永寧縣委常委、閩寧鎮黨委書記周德強告訴記者,去年閩寧鎮制定了新的發展目標,即打造東西部協作示範鎮、移民致富提升示範鎮、鄉村振興示範鎮。

  “快來我家蔬菜大棚裏看看吧!”園藝村村民馬雅玲熱情地招呼記者來到她家的蔬菜大棚,只見綠油油的芹菜長勢喜人。“2012年我家從南部山區西吉縣搬遷到這裏,村裏投資讓我們種大棚,還有福建技師指導,我一下子承包了6個大棚。一年下來,純收入有20多萬元呢。”馬雅玲告訴記者。

  “這兩年村民人均收入在翻番增長。”原隆村黨委書記楊青説,為了擴大產業規模、增加村民收入,當地積極招商引資,引企業進村。就拿村裏的食用菌產業來説,原來是一家一户分散種,每户年收入2萬元左右;前年引進企業實施工業化栽培後年產量達到30萬噸,藉着電視劇《山海情》的火爆勢頭,產品賣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200多户村民在這家企業就業,每户年收入達4萬多元。

  為了讓移民致富奔小康,近年來閩寧鎮不斷探索新機制、新模式。比如“4+5”產業發展模式,即政府、企業(合作社)、貧困户、金融機構(保險公司)4方利益聯結構建產業扶貧閉環,產生“5金”效益(土地流轉得租金、參與務工得薪金、參與經營得現金、年終分紅得基金、政策獎補得資金)。當地還採用鼓勵移民走出去和吸引移民留下來方式,1006人赴自治區外發展,5070人在自治區內發展,5915人留在當地發展,為扶貧產業發展注入強大活力。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熱潮中,閩寧鎮社會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目前已引進40餘家優質企業落户。“在寧夏掛職鍛鍊的幹部建議我去閩寧鎮投資建廠,我二話沒説就來了,這裏都把我們當親人。”寧夏富貴蘭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許上等操着濃重的福建口音告訴記者。

  閩寧鎮人對福建人有感情,福建也真心幫扶閩寧鎮,每年派駐幾十名管理、科技、教育、醫療等領域人員支寧,累計資助3億多元。近幾年,從福建來閩寧鎮投資辦企業的達18户之多。閩寧鎮充分發揮閩寧協作優勢,打造了閩寧扶貧產業園,開發了閩寧鎮萬畝釀酒葡萄基地、電商一條街、肉牛養殖園區、千畝設施農業基地等10餘個扶貧產業項目,進一步延長扶貧產業鏈,推動三產融合發展,有效提升綜合效益。

  “鄉村振興催生新業態。這兩年我們通過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和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推廣閩寧特色優勢產品,將本土特色產品與國內外市場接軌,全鎮電商渠道銷售紅酒和農副產品突破2億元。”在閩寧鎮的電商一條街,楊青向記者介紹。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大框架下,截至2021年底,閩寧鎮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佔到60%,6個村集體經濟盈利每年增長超百萬元,移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達到1.6萬餘元。

  百姓富了,村集體經濟強了,環境保護也提到日程上來。過去5年間,閩寧鎮新增綠化面積11270畝,綠化覆蓋率達到35%;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徹底告別了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的歷史。

  “電視劇《山海情》爆火,我們還要趁熱打鐵發展紅色旅遊。”周德強説,閩寧鎮今年要建設“山海情”文旅網紅打卡地,讓四海遊客品味賀蘭紅酒、感受山海情深。(經濟日報記者 許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