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金融、貿易、科技等多領域對俄發起全方位制裁。美歐的步步緊逼遭遇俄方強硬反制,由此引發“去美元化”的聲音和行動,觸碰到美國諱莫如深的“心病”。
據外媒報道,美國拜登政府近期在全球頻頻“穿針引線”,美國務院、財政部等部門高級官員在歐洲、印度、中東等地來回穿梭,試圖協調各國立場進一步對俄施壓。尤其在能源方面,美國敦促歐洲盟國堅定一致地懲罰俄羅斯,施壓印度少買甚至不買俄羅斯能源,同時拉攏催促中東國家擴大生產以彌補制裁俄羅斯帶來的能源缺口。為了提振盟友信心,抑制國內通脹,美國還啓動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石油儲備釋放。3月31日,美宣佈未來6個月將從美國戰略石油儲備中每天釋放100萬桶石油、累計釋放1.8億桶,以應對目前供應短缺、油價高企的局面。
釋放石油儲備效果尚待觀察,有專家警告,制裁將給美國帶來嚴重副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日前表示,西方對俄金融制裁可能削弱美元主導地位,導致全球金融體系更加“碎片化”。戈皮納特稱,已經看到一些國家正在就以何種貨幣進行貿易結算重新談判。
戈皮納特的警告並非捕風捉影。3月3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總統令,規定俄認定的“不友好國家”要購買俄天然氣須在俄銀行開設盧布賬户用盧布付款,新規定自4月1日生效。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維亞切斯拉夫·沃洛金3月30日警告,俄羅斯的糧食、化肥和木材等出口產品可能很快會用盧布定價。印度媒體近期也放出消息,印度和俄羅斯正討論盧比—盧布結算機制,根據這一機制,雙方可將欠對方的盧比和盧布存入當地銀行,在中立賬户進行兑換,從而使印俄貿易繼續。由此看來,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前段時間力挺美元,多半是被觸碰到“心病”而作出的強烈反應。
多年來,美國透支美元作為主要國際貨幣的信用,特別是美元週期性引發全球市場震盪的風險,早已讓越來越多的國家直面美元痼疾並尋求對策。俄烏衝突產生連鎖反應,引發“去美元化”的聲音和行動並非偶然。對美元在當前全球貨幣體系中的作用與地位,應以冷靜客觀的態度審視。
首先,“去美元化”與美元“武器化”相伴生。“去美元化”肇因於美國多年來利用美元優勢地位濫施金融制裁,各國辛苦積攢的美元儲備隨時可能被凍結或奪走。俄羅斯近期的遭遇,恐怕更進一步強化了各國關於減少對美元依賴的認知。美元作為武器被用得越多,美元被拋棄的速度就越快,這恰恰是最具諷刺之處。
其次,美元在全球市場中仍具有主導作用。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各國央行外匯儲備、全球債務計價以及全球資金流動中的佔比均居首位。雖然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地位近年來持續下降,但同樣也要看到美元的儲備地位難以被迅速取代。
此外,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或加速推進。美國對美元地位的濫用,早已在各國心中埋下不信任的種子,各國加快建立替代性全球金融支付體系的意願進一步提升。正如有分析指出,在美元繼續主導全球市場的過程中,其主導地位很可能比看上去脆弱,“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的輪廓正在顯露”。(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