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婚姻都喜歡選擇包辦婚姻,一來知根知底,二來門當户對,對雙方家族都有好處。很多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定了娃娃親。但小編今天説的這個女子,也是父母從小定了親,但男方家道中落,姐姐不願吃苦反悔了。父親無奈,又不能退婚,於是要妹妹嫁,結果妹妹嫁過去成了豪門夫人,生下一子更是家喻户曉。
這户人家就是徐韶春家,他有兩個貌美的女兒,姐姐性格活潑開朗,妹妹卻温婉文靜。因為徐韶春是讀書人,在當地更是受人尊重。在當時以“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的薰陶下,徐韶春卻不以為然,把兩個女兒都培養成了才貌雙全的大家閨秀。
而徐韶春家裏這兩位優秀的女兒也有很多名門家族過來提親,但徐韶春最終挑中了譚家,譚家在當地是個大户,父親又是晚清重臣。在大女兒年少的時候,徐韶春就把大女兒許配給了譚繼洵。
但好景不長,譚繼洵的父親譚雪琴因病去世,家道開始慢慢中落,但徐韶春的大女兒也慢慢長成了一個漂亮的大姑娘,看着父親許下的婚期也越來越臨近,便產生了不想嫁過去的念頭,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不想吃苦。
但經過父親多次苦口婆心的勸説,大女兒還是無動於衷。但如果悔婚勢必對家族名聲產生影響。而且,街坊鄰居都會認為徐家嫌貧愛富。父親無奈之下,便問平時不太愛説話的妹妹徐五緣,沒想到妹妹一點都不介意,只要人品好就行了。
就這樣,徐韶春對外稱大女兒身體欠佳,需要治病療養。對於婚事還是繼續兩家結好,那就是妹妹徐五緣代替姐姐出嫁。但在譚家看來,也知道自己家貧,便很爽快的答應了。婚後,譚繼洵特別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
婚後,兩人恩愛有加,而譚繼洵也更加努力的讀書,在道光29年,譚繼洵經過十年寒窗,在長沙鄉試中高中舉人,那年的他才27歲,也是瀏陽譚氏宗族以來出的第一位青年舉子,步入官場的譚繼洵通過自己努力,官也是越做越大,最後做到了湖北巡撫兼胡廣總督,可見皇帝對其的信任。
而徐五緣也為譚繼洵生了個家喻户曉的兒子,那就是譚嗣同,晚清著名的維新派人士,他宣傳變法維新,提倡開礦山,修鐵路,創辦報社,深得光緒皇帝的賞識。而在他功成名就之後,也把妻子接到了京城,到北京定居,也讓家人都羨慕不已。
但姐姐卻一點也不開心,因為自己的嫌貧愛富,導致自己的婚姻一點都不幸福。但反觀妹妹,主動嫁給了普通百姓,還與他共甘共苦,這一點是姐姐怎麼也做不到的。幻想下自己如果嫁給譚繼洵,那現在享福的可能是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