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雖然不是大國家,但卻也不是省事的國家,比如説他們國內的政權之爭,套句政治術語:由來已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緬甸出名的克欽獨立軍,據説這個靠着某個國家損獻的56支衝鋒槍而起家的組織,幾乎在世界都有名了。
克欽獨立軍的內在性質,他已經成為當地名正言順的政權,讓緬甸頭疼不已
克欽獨立軍,顧名思義,就是活躍於克欽族自治邦的一支武裝力量。但這不是個小武裝力量,他已經發展為國中國的感覺了,因為不僅與緬甸多年進行政權鬥爭,且有意向國際刷存在感,據説連美國都出訪過了。
事實上,克欽族自治邦並不大,也就是287平方公里的樣子,總人數就15萬左右。其實就這樣一點人口,就算全民皆兵也成不了什麼大氣候吧?
當然,克欽族自治邦真的是全民皆兵的,除去在上學的孩子們,其他人都是兵。其中,3萬多人為正式武裝人員,而其他人口則以民兵形式存在,是可以隨時拿起槍上戰場的。
而且,克欽的規定就是隻要年滿十八歲,都必須入伍服役。自然,能一直留下的就會一直當兵,不能留下的就以民兵的形式“上崗”至60歲“退休”為止。
有人可能會反對,説實際上克欽的真實兵力不過8000左右。好吧,這種確切數字還真的不太好對證,因為也有説是一萬的,也有説是三萬多的。畢竟人家是個相對神秘的組織,不會那麼輕易將底牌亮給外界看的。
重點在於克欽獨立軍有着與緬甸國家軍隊結構相同的體系,各方面非常完善,什麼兵工廠、軍校、軍官培養,一律齊全。只不過實力是擺在那裏的,所謂的兵工廠也就是製造點步槍、機槍什麼的。
但緬甸也不是擺設,他們對於這支隊伍的打壓還是很用心的,只要一有機會,或者説一有風吹草動,緬甸正規軍就會出動,對克欽獨立軍進行清洗。
最早的時候,克欽獨立軍似乎佔據了上風,以至於緬甸方面不得不與其進行談判來停止互撕。所以,在1994年的時候,雙方還達成了停火協議,克欽成為緬甸第二特區。但這只是暫時的,太平日子也就過了六七年的樣子,緬甸便直接撕毀協議,然後一除而後快了。
好在克欽獨立軍雖然人不多,力量不大,但信念堅定,抗打擊能力很強,讓緬甸正規軍總是無法達成清洗心願。
緬甸不死不休地想要除掉克欽,克欽其實也打得蠻辛苦,畢竟人少,地小,力量弱。原本,克欽獨立軍的政治中心是在緬甸拉咱周邊高地的,多次交鋒之後克欽意識到自己的位置很被動,於是最後遷去了萊鑫。
但萊鑫不利於守勢,克欽方面只能將其視為暫時的據點。後面似乎有對邊境族民聚集區轉移的跡象。由此可見,克欽有些守不住與正規軍的交鋒了。只是他會在什麼時候結束,那還真不好説。
克欽獨立軍的歷史並不久,而且也與中國沒啥關係,屬於地區自治系統
眾所周知,克欽族在緬甸的位置還是蠻重要的,真正的克欽族人口約有上百萬的樣子,而克欽獨立軍在沒有成為獨立政權的時候,還曾經參加過二戰,在很多方面受到了美國的影響。正是因為如此,克欽獨立軍方面對於年輕軍官的培養還是很重視的,英語在他們那裏相對普及。
但就算如此,克欽也是個剛成立不久的獨立政權,據記載克欽正式宣佈成立克欽政府以及政黨的時間是1962年的2月5日,而他的前身便是曾經的一支緬軍中的少數民族隊伍。
雖然克欽自治邦早在1948年便想要獨立,但一直沒有成功,當這支少數民族的隊伍出現在克欽,並且成為執政者之後,克欽便就此獨立了。
為這件事,緬甸是有多恨可想而知。但真的想打還不是那麼容易,一直拖了十五年之久,緬甸方面才對克欽這一組織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剿殺。
當時,克欽獨立軍的領頭人叫早邁,不知是出於何種考慮,反正他沒有讓隊伍進行抵抗,而是直接帶人後退,來到了勒新。這個地方實際離我國非常近,屬邊境之地,離雲南的盈江縣也就是幾百米的樣子。
當時緬甸方面是一路追擊的,可這地方的氣候很讓人頭疼,特別是夏天,暴雨説來就來。結果緬軍在追殺的過程中,突然一場暴雨下了起來,緬軍不得不自保後退。就此,克欽獨立軍的“政府”算是渡過一劫。
興許是因為克欽“政府”選擇的地方離我國太近了,以至於讓人覺得他們是想尋找中國的幫助,後來甚至有人認為克欽應該是中國的一個民族。
其實那都是沒有的事,克欽族在我國雲南確實有一些,但他們自稱為“景頗”、“班陽”等名,而緬甸克欽族與中國克欽族是不是同宗不得而知,但他們確實分屬於兩個國家。
而克欽獨立軍在發生這次“政府”大遷移之後,早邁的能力受到自己隊伍內部的質疑,特別是2001年,隊伍內部還發生了場政變,早邁最終被軟禁了。如此一來,新人都宰上任,就此成為與緬甸政府真正硬碰硬的政權。
但就如前面所講的,再怎麼説克欽獨立軍也不過那點人,想要成大事不那麼容易。如今,可以看出他們勢力的下降。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克欽方面一直在尋找機會與緬甸進行和談。
其實説緬甸克欽人與我國克欽人之間有點關係的,也不是完全的無稽之談,因為克欽人的語言正是我國漢藏語系。而他們最早信奉的宗教還是佛教,如果按照幾千年前大家互為一家的説法,想來緬甸克欽人與中國克欽人真的有親戚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