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僵局的俄美關係何去何從

  【記者連線】

齟齬不斷 危機頻現

陷入僵局的俄美關係何去何從

光明日報駐莫斯科記者 韓顯陽

俄羅斯外交部3月17日發表聲明,宣佈俄駐美大使定於20日返回莫斯科,並稱大使回國是為了討論採取何種途徑來改善近年來被美國帶入困境、實質上陷於僵局的俄美關係。據俄衞星通訊社報道,俄駐美大使安東諾夫乘坐的航班已於21日早上降落俄羅斯謝列梅捷沃機場。此間觀察家指出,此舉表明俄美關係陷入“冷戰”結束後甚至近40年以來最艱難時刻。

陷入僵局的俄美關係何去何從

遠眺克里姆林宮。光明日報駐莫斯科記者 韓顯陽攝/光明圖片

  拜登就任後俄美關係“螺旋式下降”

近年來,俄美關係始終處於緊繃當中,兩國在網絡安全、能源安全、軍控以及地區熱點問題上存在明顯分歧甚至尖鋭衝突。拜登當選美總統後,俄對俄美雙邊關係的認識是清醒的,也確定了“做最壞打算、爭最好結果”的原則。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兩個月以來對俄施壓動作不斷。

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1月29日稱,俄實施網絡攻擊、干涉總統大選等,對美國國家安全的許多方面構成威脅,拜登政府“對美俄關係不存在幻想,將研究確立對俄羅斯展開制裁的範圍和規模”。

2月19日,美政府以俄籍管道施工船為突破口,威脅對從事俄歐“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施工的企業、個人實施制裁措施。當月下旬,至少18家西方公司退出該項目。

3月2日,美國國務院、商務部和財政部分別宣佈對俄製裁措施。根據1991年《美國化學和生物武器控制與消除戰爭法》、第13382號總統行政命令以及《通過制裁打擊美國對手法》,美國國務院擴大對俄實施的制裁,其中涉及俄聯邦安全局局長博特尼科夫等7位高官以及與所謂俄“從事化學武器研究”有關聯的14家企業。

3月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就任後首次外交政策演講時,點名批評俄羅斯、伊朗和朝鮮是繼續尋求“改變遊戲規則”、對所在地區構成威脅的國家。

3月15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公佈了機密報告《針對2020美國大選的外國威脅》的解密文本。這份共15頁的報告中顯示,俄總統普京曾批准一項所謂“影響力行動”,在美國2020年總統競選期間不僅發起了詆譭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支持共和黨總統特朗普的活動,還努力“破壞美國民眾對選舉過程的信心,加劇美國的社會政治分歧”。白宮還稱拜登總統1月下旬與俄總統普京通話時曾説過“美將會(對干涉美大選行為)做出回應”。

此間輿論普遍認為,美國將對俄實施更大規模的新一輪制裁,甚至是可能給俄經濟社會帶來重大負面影響的“超級制裁”。

  “殺手門”激怒俄羅斯社會

就在國際問題分析人士紛紛預測俄美衝突何時被引爆之時,3月16日“殺手門”事件猝不及防地發生了。

此前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主持人斯蒂芬諾普洛斯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干預了美國總統大選,必須讓他們“付出代價”。採訪中,拜登甚至同意主持人有關俄總統普京是“殺手”的説法。斯蒂芬諾普洛斯當時問道:“您是否認為普京是殺手?”拜登回答:“嗯,我認為是的。”

該節目一經播出,全俄社會一片譁然。

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主席沃洛金當天在社交媒體“電報”上寫道:“拜登的言論是對俄羅斯公民的侮辱。這是軟弱無能引起的歇斯底里表現。普京是我們的總統,針對普京的攻擊就是針對俄羅斯的攻擊!”幾乎就在“殺手門”事件爆出的同時,俄外交部宣佈召回俄駐美大使安東諾夫進行磋商,以分析在俄美關係中該做什麼以及該往何處去。而俄外長拉夫羅夫不久後表示,俄方對俄美關係複雜化做好準備。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科薩喬夫認為,拜登的言論“無論如何都不可接受”。俄政治分析和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丹尼林稱,拜登希望與俄爆發衝突來證明自己是一位強有力的總統,美國執政當局表現出“無能的憤怒”。

一天後,普京本人親自對拜登的“殺手”言論做出了回應。俄衞星通訊社18日援引他的話説:“童年時,我們在院子裏互相爭吵,我們説‘誰起這麼尷尬的外號,誰就叫這個外號’。這不僅僅是兒童時期説的話和開的玩笑,這個意義在心理學上很深奧。我們總是在另一個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個人特質。”普京接着説:“關於我的同行美國總統的言辭,我怎麼回覆他呢?我會對他説:‘祝您身體健康!’……我是真心希望他健康,這句話既沒有諷刺意味,也不是開玩笑。”暗諷美國人該“照照鏡子”後,意猶未盡的普京公開呼籲拜登“在週五(19日)或週一(22日),用直播方式一道公開討論當前局勢,以避免對已經很糟糕的俄美雙邊關係徹底造成傷害”。

當然,拜登並未接受挑戰,僅輕描淡寫地表示相信會與普京“在某一時刻”談一談。而且,3月19日拜登在馬里蘭州安德魯斯空軍基地登上專機舷梯時一連跌倒三次,似乎是有意回應普京“祝他健康”的説法,自然又招致了俄輿論羣嘲。

  “只在俄感興趣的領域與美合作”

此間輿論認為,如果以“召回大使”為指標,那麼俄美雙邊關係正陷入近40年以來最糟糕的時刻。1980年1月2日,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為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而召回美國駐蘇聯大使。41年後,俄羅斯召回了其駐美大使安東諾夫。

正如俄外交部在闡述安東諾夫大使奉召回國時指出的那樣,俄將認真分析和磋商俄美間“該做什麼以及該往何處去”這一問題,從而防止雙邊關係不可逆轉的惡化。

事實上,普京並非僅僅是“祝您身體健康”和邀約拜登視頻直播這麼簡單,而是已經發出警告。18日普京在會見克里米亞公眾代表時表示,美國在事關其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希望與俄合作,“而我們(在今後)也必須捍衞自身利益,在感興趣的領域並且按照對自身有利條件與他們展開合作”。拉夫羅夫次日重複了普京總統此前表達的立場,即俄方只願意與美在俄方感興趣的領域、按照對俄方有利的條件開展互動。毋庸置疑,這是俄羅斯在“殺手門”後對美髮出的最新一波警告,換言之,就是俄可能放棄過去通過“配合”美戰略利益換取美方某種回報的政策。

早在2014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一次講話中稱俄羅斯只能算“嚇唬一些近鄰的地區強國”,在國際範圍內不扮演主要角色。就任美國總統後,拜登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奧巴馬的對俄態度,並在此基礎上確定了一條“對抗加合作”的對俄政策道路。拜登政府認為,除在全球戰略穩定、氣候變化、北極開發與保護、太空探索、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等領域,以及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區問題上與俄展開有限合作外,美國在其他絕大多數領域和問題上採取遏制和打壓俄羅斯的立場。

此次拜登將“殺手”身份強加於普京身上,無疑促使俄重新評估與美合作原則。一方面,經濟困難導致國力下降雖是不爭事實,但俄現有的政治影響力、軍事實力以及在中東北非、歐洲以及後蘇聯空間的戰略地位,均足以對美維持全球影響力構成威脅;另一方面,與美國纏鬥數十年的俄羅斯,其運籌外交的能力和水平均有過人之處,這在俄應對“殺手門”中的策略可見一斑。俄美關係的未來走向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光明日報莫斯科3月21日電)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22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36 字。

轉載請註明: 陷入僵局的俄美關係何去何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