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柏林9月22日電 (記者 彭大偉)德國著名經濟學家、不來梅大學經濟學教授沃爾弗拉姆·埃爾斯納(Wolfram Elsner)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指出,歐洲在看待中國抗疫實踐時原本可以少一些傲慢,早一些借鑑中國的成功做法去切斷新冠病毒傳播鏈,避免“一波又一波疫情、一場又一場‘封城’”的循環。他呼籲西方應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同中國合作,以幫助全球世界在走出疫情的同時實現新的“再全球化”。
沃爾弗拉姆·埃爾斯納是德國著名經濟學家、歐洲演化政治經濟學協會(EAEPE)前主席、不來梅大學經濟學教授。他近年來積極倡導西方正視中國成就、對“辱罵外交”“制裁外交”説不。他分別於2020年和2021年出版《中國世紀:世界新秩序》和《歷史轉折點:後疫情時代的中美歐》兩本著作。前者以積極客觀的方式為讀者介紹了中國的發展歷史、經濟、政治政策以及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期待,並呼籲西方脱下有色眼鏡,瞭解真實的中國,同時還專門新增了關於新冠肺炎的章節,肯定了中國在對抗疫情中取得的重大成效;後者則通過分析疫情對全球化進程的重塑,指出西方應當尋找到同中國和俄羅斯和平共處、重建信任之道,通過開放對話共同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
沃爾弗拉姆·埃爾斯納在專訪中向中新社記者表示,遲至2021年年初,西方各大媒體駐東亞的記者才開始發回報道,介紹該地區國家成功抗疫的經驗,並且呼籲西方學習這些做法:佩戴口罩、追蹤傳染鏈、小範圍實施隔離封鎖措施……通過適當地綜合運用這些做法,以切斷新冠病毒傳播鏈,避免“一波又一波疫情、一場又一場‘封城’的不斷循環”。
“而後一種情況正是西方的現實。”沃爾弗拉姆·埃爾斯納指出,新冠疫情暴發之初,西方並不是沒有聽到從中國傳來的消息,但卻因為數十年來由新自由主義和金權政治佔據主導地位,缺乏必要的國家能力、集體行動能力以及對科學的尊重、全社會的團結、理性的辯論,未能及時有效採取行動。“當中國在參與構建更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全球價值鏈的同時,西方卻因為國家公共衞生政策和必要經濟轉型的全面缺位而陷入困境。這可能會導致未來全球發展不平衡。”
面對即將到來的秋冬季節,歐美各國正在擔憂新一輪疫情大暴發的風險。對此,沃爾弗拉姆·埃爾斯納指出,西方國家仍將繼續“解封”,儘管這些國家將要、或正在爆發第四波甚至第五波疫情,儘管這意味着還將造成數以十萬計的死亡。“這些生命的逝去原本可以避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