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柯迪亞克試駕:一款性價比極高的代步工具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綜合

在我看來,斯柯達是一個比較讓人迷惑的汽車品牌,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上,它旗下的車型銷量表現其實並不算出眾,但它卻是最受大眾集團偏愛的汽車品牌之一,因為大眾集團不少技術都是最先應用在了斯柯達的車型上。

例如,斯柯達速派就是國內首款誕生於大眾MQB模塊化平台的車型,而本文的主角斯柯達柯迪亞克,也是基於該平台打造而來。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柯迪亞克在5年前發佈的時間比大眾途觀L還要早2個月,因此柯迪亞克這位“沙場老將”實際上還是途觀L的“大哥”。

所謂“沙場老將”,就是説斯柯達柯迪亞克已經有了數年的市場沉澱,想必只要關注了柯迪亞克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對這款車的外觀內飾設計有所瞭解。因此,我將主要為大家分享以下在本次試駕過程中,對動力、操控,以及智能化等方面的體驗。

01

柯迪亞克,一台5年前的好車

2022款的斯柯達柯迪亞克一共有4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8.69萬-24.39萬元,並且提供了2款GT車型,售價區間分別為20.39萬元和24.39萬元。本次試駕的車型為全系5座版本當中的最高配車型——TSI330五座奢享版,售價為19.99萬元。

2022款的柯迪亞克長寬高分別為4701mm、1883mm、1676mm,軸距為2791mm。從視覺效果上來看,很多人都説大眾是“套娃”的行家裏手,很多大眾品牌車型即便是我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它們區分開來。柯迪亞克雖然同屬大眾系車型,但是它似乎並沒有感染上大眾的壞毛病。

柯迪亞克的前臉採用了歐版RS車型的設計,前臉看上去顯得頗為寬大,分體式大燈配合三段式下進氣格柵,也讓整張前臉顯得非常立體。只是在我看來,斯柯達的這套家族式設計風格多少有點“撞臉”老款起亞的虎嘯式前臉。

從車身側面來看,雖然柯迪亞克是途觀L的姊妹車型,但是它倆卻有着截然不同的設計風格。相比起線條簡單、風格穩重的途觀L,柯迪亞克的腰線設計更加年輕運動。在我看來,相比起途觀L偏穩重的設計風格,柯迪亞克年輕化的設計更符合現在的年輕消費者。

02

實用至上的車機系統

懸浮式中控屏已經成為了近幾年汽車主流的車機造型設計,而2022款柯迪亞克也隨大流地換裝了一塊大尺寸的懸浮式中控屏。懸浮式中控屏能夠成為主流總有它的道理,事實上我對這樣的中控設計也並無惡感,但是柯迪亞克中控台屏的美觀程度卻直追豐田。

在我看來,懸浮式中控屏之所以能夠成為主流,是因為它不但美觀,也能夠為中控台騰出更多的空間。懸浮式中控屏發展至今,在美觀程度上表現優秀的設計比比皆是,但是要説設計不走心的,當以豐田為首。

柯迪亞克的懸浮式中控屏雖然確實為中控台騰出了不少空間,可以用來佈局空調、駕駛等區域,但是在顏值方面卻並沒有下太大的功夫。

值得注意的是,柯迪亞克懸浮式中控屏不只是在外觀方面奉行實用主義,在內容方面也是如此。如果單説柯迪亞克搭載的MOS 3.X智慧車聯繫統好不好用,我會很樂意給它一個好評。

MOS 3.X智慧車聯繫統雖然也是支持聯網的智能車機,但是它卻配備了我們經常能夠用得到的CarPlay和CarLife。要知道,在很多車企眼中,手機互聯功能和智能車機都是一個單選題,多數具備聯網功能的智能車機都不會配備這兩大主流的手機互聯功能。

此外,整套系統的交互操作邏輯,以及流暢程度也屬於是傳統車企當中一流水準。相比起堆砌一些花裏胡哨的功能,易用性才是車機系統最重要的指標。在MOS 3.X智慧車聯繫統當中,包括媒體、導航、空調等我們經常用得到的功能都被設計在了菜單首頁,整個提供沒有太多的複雜的多層級菜單,使用起來很容易上手。

然而,MOS 3.X智慧車聯繫統的不足之處在於它的UI設計基本沒有美感可言。例如,它的主菜單界面的每一個圖標與黑紅色背景的搭配都顯得分外突兀。在我看來,這樣的設計缺少高級感。

在車機系統的易用性方面,那些常常以“智能”自詡,車機系統卻華而不實的造車新勢力,真的應該向斯柯達這類有着深厚造車底藴的傳統車企好好學學;但是如何設計一個美觀的界面,斯柯達卻也是任重而道遠。

02

有7座,但5座是最好的選擇

乘坐部分,如果滿分是十分,我願意給柯迪亞克九分。

在20萬元以內的合資中型SUV當中,柯迪亞克的前排一體式運動座椅不僅能夠提供相當不錯的包裹性,而且座椅規格極高。包括4向腰託調節在內,它的主副駕座椅均支持12向調節,以及座椅加熱功能。要知道,主駕支持12向座椅調節的車型並不稀奇,但是副駕與主駕同等規格的車型卻並不多見。

在很多人看來,副駕根本沒必要配備這麼高規格的電動座椅。要知道,主駕駛位在大多數情況下做的都是同一個人,但是副駕卻未必會坐同一個人。每個人身高體重的不同都意味着他們的坐姿會不盡相同,而12向座椅調節能夠大幅提升座椅的舒適性。

儘管柯迪亞克同時為消費者提供了5座和7座兩種不同的選擇,但是7座車型純粹就是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喜歡座位多的“不良嗜好”。要知道,即便是7座中型SUV當中的標杆車型豐田漢蘭達,它的第三排座椅也只能應急使用。

有數據顯示,我國社會車輛的平均載人數量只有1.5人,座位利用率極低。由此可見,儘管中國消費者大多喜歡座椅多的車,但是這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説實際上就是一個偽需求。

在絕大多數7座SUV用户想來,多2個座椅總能有備無患,卻鮮少想到為了這個所謂的“有備無患”,不僅犧牲了日常用車的舒適性,並且還需要多燒不少汽油。

在我看來,5座版本的車型就是柯迪亞克的精髓。其實我們即便不去試駕,也能夠想象得到在一台車長達到了4701mm,軸距達到了2791mm的中型SUV當中只塞5個座椅意味着什麼?這樣的設定帶來的二排乘坐空間完全不會遜色於漢蘭達。

在乘坐4個人的情況下,5座版的柯迪亞克能夠提供無與倫比的橫向、縱向空間體驗。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4個人?因為受限於MQB模塊化平台有四驅車型的設定,我試駕的這款柯迪亞克即便是前驅版本,也仍然預留了一個不低的傳動軸預裝位,在滿員的情況下,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乘坐體驗。

其次,柯迪亞克的第二排座椅還有一個不足之處。它的前排座椅規格極高,並且有着寬敞的後排乘坐空間,但是卻不捨得花費一點小心思給後排座椅安排一個座椅角度調節。我認為對於一款SUV,尤其是大五座SUV來説,後排座椅角度調節會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項。

03

大眾味濃郁的駕駛體驗

試駕感受方面,斯柯達柯迪亞克作為MQB模塊化平台下的產物,也是途觀L的姊妹車型,它的性格其實和途觀L一樣,也有着非常濃郁的大眾味道。

動力部分,柯迪亞克 TSI330五座奢享版搭載了一台低功率版本的EA888 2.0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37kW(最大馬力186Ps),最大扭矩為320N·m。與EA888搭夥幹活的是它的老夥計——DQ380 7擋濕式雙離合變速箱。這樣一套已經在大眾集團內普及的萬金油動力系統放到現在來看雖然已經算不上多先進,但是勝在穩定、可靠。

柯迪亞克提供了經濟、舒適、運動三種不同的駕駛模式。在經濟模式下,它的變速箱的升擋節奏非常積極,基本上車速每上升10km/h就能升一個擋,這也就意味着它在80km/h以前就能升到7擋。這樣的換擋節奏帶來的好處就是優異的油耗表現。

運動模式的換擋邏輯與經濟模式剛好相反。儘管柯迪亞克所搭載的低功率版EA888在2.0T發動機當中的紙面參數表現得並不是非常亮眼,但得益於大眾集團對雙離合變速箱的調校功底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因此柯迪亞克也依然能夠在運動模式下開出我想要的推背感。

油耗方面,我在試駕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當我以較為温柔的駕駛方式使用運動模式,在廣州內環路開了20多公里,柯迪亞克的單次油耗為8.3L/100km。説實話,對於一台2.0T發動機,運動模式能有這樣的油耗表現已經是相當驚豔了。

總的來説,對於EA888和DQ380這對老當益壯的搭檔,我給與它較高的評價。然而,駕駛部分,柯迪亞克也有相對落後的地方。

對用習慣了L2級駕駛輔助系統的我來説,奢享版車型作為柯迪亞克的低功率五座頂配車型卻只配備了定速巡航功能,它在L2級駕駛輔助功能的缺失是我無法理解的。難道低功率版車型就不配擁有L2級駕駛輔助嗎?

04

總結

在我看來,奉行中庸之道的柯迪亞克是一台性價比極高的合資中型SUV。我的這個結論其實即便不去試駕也很好理解。要知道,即便是在SUV大行其道的當下,我們也很難在20萬元價位段找出一款車身尺寸超過4700mm的合資中型SUV。

從價位的角度上來看,豐田RAV4榮放、本田CR-V,以及大眾途觀這些當紅車型價位區間與柯迪亞克相當,但是它們的定位都只是緊湊級SUV。相比起這些車型,柯迪亞克在車身尺寸方面有着先天優勢。

從定位上來看,最有資格和柯迪亞克競爭的其實是它的孿生兄弟大眾途觀L。然而,各個方面與柯迪亞克實力相當的途觀L在售價方面卻普遍要比後者貴3萬元左右,但是他們倆本質上的區別就只是車標上的不同而已。

當然,柯迪亞克以上的優勢只是基於在級別以及價格兩個維度上缺少能夠與它展開競爭的對手。如果着眼於整個正在高速發展的汽車大環境,柯迪亞克以及孕育它的斯柯達品牌仍然存在不少不足之處。

如今MQB平台在大眾系車型當中已經普及,MEB平台以及ID系列電動車的誕生也就意味着大眾集團已經進入了電氣化時代,而當年讓斯柯達引以為傲的MQB平台的競爭力已經被逐漸削弱。

另外,我們從柯迪亞克這位老將的身上就能夠看得出來,斯柯達正在試圖讓旗下車型變得更加智能化,但是在自主品牌優勢的衝擊下,柯迪亞克實際上的智能化表現確實不盡如人意。

顯然,在智能化和電氣化方面,斯柯達和它的柯迪亞克都需要與時俱進。事實上大眾集團已經在智能化、電氣化轉型方面投入了數百億歐元的巨資。按照MQB平台應用在斯柯達品牌的速度,可以預想得到它很快就能夠用上大眾集團最新的電動化技術,藉此完成電動化、智能化轉型。

然而,遠水解不了近渴,斯柯達的背後除了有大眾作為技術背書之外,還有上汽集團撐腰。上汽集團在智能車機方面有着強大的優勢,斯柯達完全可以通過與上汽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引入斑馬系統強大的智能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