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百年的歲月,
徐匯濱江已由過去的廠房、水運碼頭、機場……
成為了如今休閒娛樂的優質水岸。
歷史的遺存仍在這裏講述着自己的故事。
我們希望和您一起穿越時空的限制,
感受徐匯濱江現在,傾聽上海工業發展史詩。
慢跑樹林
橋@徐匯濱江
徐匯濱江岸線全長11.4km,
沿江的龍騰大道
像是一條長龍般盤恆在浦江之畔。
蜿蜒曲折,又延綿不絕。
自北往南,
日暉港人行橋、龍華港橋、張家塘港橋、
春申港橋和澱浦河橋……
一座座精巧別緻、自成一景的橋樑
則宛如龍脊上的關節,
將這條“龍”變成了江畔的藝術空間。
行人在橋上漫步賞風景,
而行人和橋又成了橋下人眼裏的風景。
其中,緊靠着徐浦大橋的澱浦河橋
猶如水中泛起的一朵浪花,
在黃浦江畔上跳躍起舞。
|澱浦河橋|
貫通日期:2018年1月1日
總長404米的澱浦河橋跨越澱浦河,
形成了協調兩岸景觀的一個重要建築,
也是當時徐匯濱江龍騰大道南拓工程中,
貫通沿江開放空間親水徒步路線項目的
關鍵一環。
澱浦河橋跨越黃浦江,
融於濱江自然風貌
彎曲起伏的“層波迭浪”外形
和黃浦江和諧相融。
橋樑主要的車行流線
由優雅動感的上層空間提供,
主跨兩側下置輕巧起伏的步道,
將市政橋屬性和人行橋屬性有效整合在一起。
橋面設置雙向4車道,
並預留有軌電車通行,
最大化實現橋樑的合理利用率。
同時,
澱浦河橋的橋型以7個“V”形主墩組成,
在碧水綠樹間,
遠觀如層疊波浪,
親水親民的理念呼之欲出。
(澱浦河橋設計效果圖)
由於澱浦河橋集合了
建設體量大、
工期緊、
工藝複雜、
吊裝難度大等多重難點,
它也因此成為了當時貫通工程中關鍵的節點。
定浦河橋設計圖
“波浪”的設計方案決定了流暢感是橋的主基調。
為完美實現這種流暢感,
橋樑最終採用了鋼結構。
但大量使用鋼結構
也為施工團隊帶來了多種技術難題。
澱浦河橋修建過程
為確保按期完成澱浦河橋施工,
儘可能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施工團隊採用了先進的高頻免共振捶技術。
從打下第一根樁開始,
在短短不到200天的時間裏,
施工團隊創造出了一個奇蹟,
也為澱浦河橋賦予了“傳奇”的色彩。
作為黃浦江重要的支流,
澱浦河西起澱山湖,
在澱浦河橋處流入黃浦江,
橫亙青浦、松江、閔行、徐匯四區,
全長46.4公里。
和徐匯濱江的其他幾條支流不同,
澱浦河幾乎全程皆由人工開挖,
於1977年8月23日完成。
工程總計有14萬民工參加,
挖土達1000萬立方米。
在當時,
是解放後上海郊區最大的一項水利工程。
澱浦河工程施工現場
據當時的報道:
竣工通水當日,下午1時,
在鞭炮聲中,節制閘徐徐升起,
澱浦河上游積水如萬馬奔騰、呼嘯直下,
噴珠濺玉,激起丈餘高的水花。
工程的竣工解決了當時青浦、松江等縣
53萬畝低窪地的排水問題,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黃浦江水質。
也為上海、江蘇、安徽地區之間
增闢了一條內河航道。
比原來從澱山湖至黃浦江的航程
縮短30公里,
有利於促進
當時上海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
加強上海城鄉之間、
上海和兄弟省市之間的聯繫。
至今,
澱浦河仍是蘇、皖100噸級船舶
直航上海市的內河航道。
從澱浦河橋看澱浦河
澱浦河兩旁是當時黃浦江碼頭聚集的區域。
澱浦河橋的修建,
也徵用了部分上海白貓廠的土地。
上海白貓廠
是上海民族企業家趙春詠於1948年創建。
他在黃浦江邊建造了
工廠第一幢建築——“三間頭”,
開啓了上海白貓廠的歷史。
白貓廠舊址與碼頭
隨着城市的發展變遷,
黃浦江正在從原來的生產型岸線
向生活型岸線轉變,
而曾為民族工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白貓,
又以另一種方式
推進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建設
——積極配合土地騰讓搬遷,
全力支持了徐匯濱江貫通工程的推進。
隨着南拓工程的逐步推進,
澱浦河兩岸
現在不再復當年的貨船忙碌的景象。
白貓廠原址
保留了距離澱浦河口最近的一幢廠房,
曾經輝煌的工業遺存優勢
成為特點鮮明的設計元素。
而南側現在依然昂立着的
原上糧六庫倉庫外,
也已成為
徐匯濱江濱水景觀中的一段跑道。
跑道升級改造前後
澱浦河橋的建成貫通,
將龍騰大道、
有軌電車、
跑步道、
濱水步道四條核心動線
由北至南在生態休閒區內貫穿,
延續工業遺存優勢、
改變棕地、
還江於民。
沿江四條核心動線
未來,
這一片生態休閒區還將繼續升級。
成為包含自然生態、運動休閒、
創新創意的城市新風景。
澱浦河橋貫通前後
歷史值得銘記,
發展也不會停止。
城市記載着歷史,
而歷史也永遠是
在城市的發展建設中逐漸被延伸。
徐匯濱江的故事還在繼續,
直至未來。
Rem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