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分別變成什麼樣事實和你想的可能不同

#育兒指南針#

有些孩子小時候可能比較皮,經常有捱打的經歷。而有些孩子可能很聽話,或者是爹媽較為嬌慣,所以從來也沒有捱打過,很多家長都會好奇,這樣兩種家庭的孩子以後會什麼樣。今天要和大家談談的就是孩子經常捱打和不捱打的不同之處。

孩子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分別變成什麼樣事實和你想的可能不同

案例:

我和我哥就是不捱打和總捱打的兩個極端。我哥小時候就是個坐不住的皮猴子,經常闖禍,所以幾乎是天天挨巴掌,三五天被暴揍一頓。而我小時候就比較聽話,犯了錯認錯態度也好,所以從沒捱過爹媽揍。

現在我倆都長大了,我感覺他比我耐打擊多了,他每天嘻嘻哈哈的,很少有不開心的時候。而我就比較敏感,一點委屈也受不了。

孩子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分別變成什麼樣事實和你想的可能不同

對於打孩子這件事,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爭議,有些爹媽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認為打孩子這種教育方式弊端太多。有些爹媽認為孩子沒有那麼"嬌氣",所以打孩子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對於這兩種觀念孰對孰錯,很多人都認為,看孩子以後的發展變化最有説服力。今天要和大家説説的就是,孩子經常捱打和不捱打以後會有什麼不同。

孩子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分別變成什麼樣事實和你想的可能不同

1、經常捱打的孩子"我爸從小打我到大,這點事,算啥!"

很多因為淘氣而經常惹怒爹媽的孩子,可能怎麼教育都不聽,自己還總是明知故犯,所以經常捱打,他們自己心裏也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所以認為捱打也是正常情況。

這樣的孩子雖然小時候不聽話了一些,但是在爹媽的棍棒下長大,心理方面卻不會有什麼問題。因為爹媽打孩子的行為確實"事出有因",出發點也是為了孩子好,希望他們能改正錯誤,他們能夠清醒的認識到這點,因此很理解捱打的事情。

長此以往,他們內心抗壓性更好,有很強大的心理,在長大之後更能面對挫折,勇於冒險和嘗試,身心都比較健康。

孩子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分別變成什麼樣事實和你想的可能不同

2、不捱打的孩子"我爸媽都沒這麼對過我,憑什麼"

一些孩子自小可能就很乖巧,不讓做的事情從來不做,爹媽對其也非常愛護,從不打罵。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一般在自尊心方面都很強,抗壓性可能也會相對差一些。每當遇到了困難,或者是受了委屈,他們心理壓力可能就會很大,陷在負面情緒中不容易跳出來,遇到點不順心的事情可能就在心裏想來想去。

孩子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分別變成什麼樣事實和你想的可能不同

3、經常捱打的孩子"我爸媽小時候就知道打我,一點也不愛我"

有很多爹媽在打孩子的時候,可能重點並不是教育孩子,而是自己出氣,因此孩子可能犯了一點小錯,爹媽問也不問,説也不説,上來就打孩子。

總是用這種方式來宣泄自己對孩子的不滿,並不是對孩子好,會讓他們的內心受到傷害,慢慢對爹媽感覺特別疏遠,長大之後可能也會離爹媽很遠,對於家庭可能沒有濃厚的感情。

這樣的家庭孩子在性格方面也會表現出膽小、淡漠、內向等情況,對於其以後的婚姻生活、親子關係都會造成深遠影響。

孩子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分別變成什麼樣事實和你想的可能不同

4、不捱打的孩子"我爸媽對我特温柔,我感覺很幸福"

較為理智的爹媽日常能正確看待孩子的錯誤,若是原則性錯誤,雖然不會對孩子打罵,但是會嚴肅的和孩子交談,使其認識到錯誤。平常家庭關係也很和諧,經常將孩子當作平等的家庭成員一起活動。孩子可能既不淘氣,也不嬌氣,心理發展健康,對於生活的幸福感更高。

孩子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分別變成什麼樣事實和你想的可能不同

可以看出,捱打和不捱打的孩子,在性格、內心想法等方面差別還是很大的。這種差別不能單純用好與壞來進行衡量,而是和爹媽打孩子的動機、教育理念都有關係。

孩子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分別變成什麼樣事實和你想的可能不同

若是出於教育考慮而適度的打孩子,一般不會對孩子造成太大負面影響,一味的驕縱反倒不利於其成長。所以讓孩子成長是否要動手打,爹媽還是應當三思而後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8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分別變成什麼樣事實和你想的可能不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