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排隊搭乘“小慢車”出行的山區民眾。 李苑 攝
中新網昆明11月4日電 題:“小慢車”行駛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大山裏
作者 繆超 李苑
清晨,天還未亮,昆明火車站始發的“小慢車”已停靠站台。6時30分,昆明開往元謀西7466次列車列車長楊兆祥一邊為旅客指引車廂方向,一邊提醒大家,“茶爐在進車廂右手邊,找到座位後先喝杯熱水暖暖身子。”
位於雲貴高原的大山深處是中國脱貧攻堅主戰場。如今在這座高原之上,高鐵動車網已初具規模,四通八達。但是,多列公益性“小慢車”依舊穿梭在崇山峻嶺間,雖然車票收益不足開行成本的十分之一,卻承載和温暖着無數人的脱貧夢想、日常生活。
圖為山區民眾攜帶果蔬搭乘“小慢車”出行。 繆超 攝
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昆明客運段就擔當着4對公益性“小慢車”值乘任務:昆明至紅果5652/1次,全程261公里,停靠16個營業站;昆明至紅果7452/3/4/1次,全程376公里,停靠35個營業站;威舍至六盤水6083/2/1/4次,全程234公里,停靠20個營業站;昆明至元謀西7466/5次,全程245公里,停靠13個營業站。
7466次列車從昆明始發後,列車長楊兆祥碰到老朋友63歲的楊連珍。楊連珍向他報喜,“孫子楊濤今年考上石家莊鐵道大學。”
圖為山區民眾攜帶果蔬搭乘“小慢車”出行。 繆超 攝
十幾年前,楊濤跟着奶奶楊連珍乘坐7466/5次列車從元謀到昆明販賣蔬菜,楊連珍扁擔兩頭的籮筐,一頭裝着蔬果,一頭坐着楊濤。楊濤上學後,寒暑假就揹着揹簍陪伴奶奶賣菜。
十幾年如一日,楊連珍用坐火車往返賣菜賺的錢,不僅供楊濤從小學讀到高中,也在昆明西站附近買了房子,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楊濤在報考大學時,憑着全家對鐵路的難捨情懷,選擇了鐵路院校。
袁琪珍是昆明至紅果5652/1次“小慢車”列車長。每次出乘前一天,她都要去雜貨店裏逛一圈。“得多準備一些捆紮帶,發給老鄉們用於捆綁編織袋或蔬菜。還有一次性雨衣,也備一些,以前老鄉們遇到下雨,頭上頂個塑料袋就下車了,這不行!”
為保障上車老鄉們的蔬果能到目的地後賣個好價錢,各趟“小慢車”班組特別配備噴水壺,用來為蔬菜保質保鮮。每列車上的便民箱裏配有針線、捆紮帶、放大鏡、一次性雨衣、紙杯、紅糖和補液鹽,給需要的老鄉使用。
大學畢業的袁琪珍,還是“小慢車”上的“袁老師”。針對沿途山區中小學生乘車頻繁實際,各趟“小慢車”上都開設“讀書角”,配置書籍、鉛筆、卷筆刀、雜誌、報紙等學習用品用具。每逢週末,“讀書角”成了沿線乘車中小學生的“臨時課堂”,而袁琪珍則成了“輔導老師”。
56歲的劉貴書是威舍至六盤水6083/1次“小慢車”的老乘客,家裏收入靠種植蔬菜和水果。他經常和老伴採摘好新鮮蔬果,裝袋裝筐後乘坐6083/2次列車前往六盤水車站旁的居民區菜市場賣菜,第二天再乘坐6083/2次列車返回,每趟下來能賺到兩三百元(人民幣,下同)。
“我們村子生活全指望這趟車呢,如果這趟車停了,每家每年損失都要接近萬元。”今年主汛期,特大暴雨釀成水害導致6083/2次列車暫時停開幾天,以為列車不再開行的劉貴書非常焦慮,在得知列車“不會長年停開”後,他才喜笑顏開。
多年來,這些穿行在深山貧困地區的公益性“小慢車”票價從未變動,相鄰車站之間最低票價僅需1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