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級幹部賴文達當“村官”:這片土地養育了我
最近,又有一些領導和老同志來看我,對我們村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進行檢查指導,也肯定了我們的工作成效,這是一種鞭策,也是一種鼓勵。新建村,這個藏在深山老林的“大家閨秀”,正在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和全體村民共同努力下,走出“深宅大院”,揭開神秘面紗,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金光大道。
常言道:無官一身輕。退休後,我其實是可以在家裏享受“天倫之樂”的,可我卻選擇到離家近四百公里外的平和縣國強鄉新建村當“村官”。因為,這裏是我的家鄉,她養育了我,也成就了我,我深深眷戀着家園故土。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我回到家鄉,就是想為家鄉建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新建村山高路陡,經濟發展一直相對滯後。之前,每次回到生我養我的這片故土,看見依舊貧窮落後的面貌,心裏總不是滋味。我早早就下定決心,退休後要回家鄉乾點事兒。回想當年擔任新建大隊書記那會兒,幹勁沖天,團結帶領黨員羣眾轟轟烈烈改造低產田,做了一些實事、好事;後來因為組織需要,長期調任外地工作,實事、好事只完成了一半。現在,我退休了,終於有機會將當年未完成的“另一半”補回來。
賴文達(中)與村民一同在村裏種樹
我2018年6月從福建省物價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崗位上退休,一年半後回到新建村,村裏滿票推選我為黨支部書記,這是一份榮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的身體狀況不太好,有高血壓、糖尿病,必須定期檢查並吃藥。可村裏連個買藥的地方都沒有,家人又都在福州,只能一週或兩週回福州一趟,數百公里路程來回奔波,也時常感覺特別疲憊。但是,我無怨無悔。
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規劃要先行。為避免工作零敲碎打無序推進,我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是制定村級發展規劃,請來福建農林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和海峽兩岸休閒農業發展研究中心專家,編制了國強鄉新建村(2018-2025年)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對村域經濟發展進行精準定位。
規劃編制是第一步,關鍵要抓落實。新建村與周邊村鎮一樣,主要經濟來源是蜜柚種植,產業結構單一,市場風險較高。我在全面調研和多方徵求意見基礎上,決定帶領村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拓寬村民收入渠道。
為此,打造了“八大產業”,即萬畝生態森林產業、千畝毛竹產業基地、千畝茶葉生產基地、千畝蔬菜基地、千畝藥材生產基地、千畝有機蜜柚生產基地、竹木生產加工基地、蜜蜂養殖基地。如今,“八大產業”均已良性發展,收穫可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村民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近兩萬元,新建村5户貧困户全部順利脱貧。
作為一個受黨教育多年的黨員幹部,我深知羣眾工作要想做好,黨員幹部得做好表率,要嚴於律己、清正廉潔,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要去做。
説句實話,在村裏工作,“人情關”是一大難,村裏都是老同事、老朋友、熟親戚,難免會要求我給予特殊照顧,可我絕對不能這樣做。如果今天照顧張三,明天照顧李四,那以後的工作還怎麼開展?還有誰會信服你?所以,我堅持原則、一視同仁,丁是丁卯是卯,最大限度消除“人情”羈絆干擾。沒有了這些干擾,就可以放開手腳幹大事。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十分關鍵,我將其作為工作着力點之一。比如,實施村道工程建設,方便羣眾生產生活;推動電商平台項目建設,拓寬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開展農藥瓶回收處理活動,減少廢棄農藥瓶二次污染,等等。
經濟發展了,文化也不能落後,鄉村振興如果缺乏文化元素,改變的僅僅是面子,而不是裏子。新建村具有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和豐富的綠色生態資源,我們投資110萬元,修建中共平和縣委第一次會議舊址,開發紅軍古驛道,以普及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同時,充分利用古樹、古民居、古村道,捆綁打造鄉村旅遊景點,對村民進行“文化扶貧”。
有人説,我在糧食系統擔任過廳級領導幹部,服務過全省糧食安全保障工作,與“三農”有緣,以此優勢去做好一個小山村的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是小菜一碟!其實啊,説時容易做時難,真做起來還有許多困難和挑戰要去克服與面對,其中最難莫過於做好羣眾工作。你必須俯下身子跟羣眾談心交友,跟他們打成一片、形成默契,這樣,才能促成其他工作迎刃而解。
回來當“村官”,憑的是我當年擔任新建大隊書記時的那股幹事創業沖天豪情,這是一種寶貴的財富,也是一個不變的情懷,將一直伴隨着我的退休晚年生活。我也時時提醒自己“站得更高些,看得更遠些”,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除了致力於帶領羣眾擺脱現實的貧困外,更重要的是,要給村民帶回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要為村域經濟發展提供前瞻性、高位性規劃指導,以激發“內生”動力,實現永久脱貧。
回到這片熱土,為的就是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村民。我願意用我微薄的力量,與村民一起,努力把新建村建設得更加美好。
口述:賴文達(原省物價局副局長、平和縣國強鄉新建村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