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助,謝謝大家。”9月28日,日本第99任首相菅義偉在新冠疫情記者會上大聲喊出這句話,深深地一鞠躬。
這是菅義偉作為首相最後一次和國民公開講話的場景。《西日本新聞》報道稱,菅義偉一臉温和地走進記者會現場,在將近一小時的時間內,用回答提問的方式再次回顧了自己的首相之路。
菅義偉於2020年9月16日接棒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儘管在剛上任時贏得了超高支持率,受到了民眾的期待,但也在短暫的一年後宣佈不參與下屆自民黨總裁選舉,結束了執政生涯。
與其此前打破“在任時間最長的官房長官”的記錄相比,這一年時間對他來説短暫且有遺憾。疫情仍是威脅,標榜“積極外交”卻未能實現。他在執政期間被批“與國民對話能力弱”,領導能力也受到部分議員懷疑。
10月4日上午,菅義偉內閣在特別內閣會議上全體辭職,自秋田“上京”的“農家子弟”菅義偉,最終夢圓首相僅384天。
“這一年中,我們為帶給國民更安心、更具希望的未來指明瞭道路。”當天的會議中,菅義偉回顧自己的一年任期,如此説道。這期間,他為日本創造了什麼,他又留下了什麼遺憾?10月4日上午,菅義偉於特別內閣會議。
10月4日上午,菅義偉於特別內閣會議。
疫情與經濟中的“迷失”
“在這一年中我始終都沒有忘記,將保護國民生命放在第一位,竭盡全力應對新冠。”9月16日,在菅義偉執政一週年之際,面對媒體如此説道。
菅義偉上台時正值日本新冠疫情擴散之際。對於當時的菅政府而言,應對疫情和恢復經濟是最大考驗。而前首相安倍晉三辭職前夕,也曾有多數民眾認為其抗疫不力,他在輿論調查中的支持率也一度低於反對率。
菅義偉無論是在擔任內閣官房長官時期還是上台後,都曾將防止疫情擴大、推動經濟復甦作為優先課題。因此,許多民眾曾對其抱有期待,希望這一出身農家、在政界摸爬滾打四十多年的首相能賦予日本一個新氣象。
但如何評價其在應對疫情中的成績?居住在東京的八旬老人松本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因為疫情,自己的生活節奏已被全部打亂,生病了不敢就醫、幾乎沒出過家門。“在我眼裏,2021年的情況對比2020年並未有好轉。”她説,特別是自己作為老年人,本來身體就不太好,疫情一波接一波地到來,只能用“恐怖”來形容。
面對疫情,菅義偉政府確有針對此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他曾要求推行行政數字化改革,致力於實現人們足不出户隨時辦理政務,另就解決醫療資源擠兑、檢測量不足等問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但他為了復甦經濟,在疫情警戒級別下調之際於去年10月將東京納入“Go To Travel”國內旅遊促銷活動(編注:以提供補貼的方式鼓勵民眾去往國內各地旅遊,去年7月安倍宣佈在全國除東京以外的範圍內開展,但去年12月停止後尚未重啓),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疫情的惡化。
今年,菅義偉政府更是在宣佈、解除緊急宣言之間不斷反覆。在變異病毒肆虐的背景下,政策反覆推行帶來的實際“結果”,卻只有民眾的“疲乏”及一波接一波“來勢洶洶”的疫情。
“不可否認,(菅義偉政府)避免限制經濟活動,並過多利用疫苗接種來抗擊疫情,導致其無法對應急速擴散的德爾塔變異毒株。”《每日新聞》在報道中指出,在應對疫情和復甦經濟的雙重目標之下,菅義偉政府已在防疫政策中“迷失”。
外交中的“心有餘而力不足”
菅義偉在擔任安倍政府內閣官房長官期間,主要關注國內政策。與擅長外交的安倍相比,菅義偉在上任時曾被視為“外交素人”。儘管經驗尚缺,但他也曾打出“積極外交”旗號,在任內不乏對數個國家的訪問,一度試圖推開外交新局。
去年10月,菅義偉表明聚焦“印太”意圖,將東南亞作為上任後的海外首訪。今年4月,他“拔得頭籌”,成為美國總統拜登就任以來面對面會見的首位外國首腦。今年6月,在七國集團(G7)峯會上,菅義偉更是詳盡介紹了將為東京奧運會準備的萬全抗疫措施,呼籲各國領導人予以支持。在卸任前,他以訪美作為外交收官,這一場景在歷屆首相中都“十分罕見”。
儘管如此,在疫情影響下,菅義偉對外國出訪仍不過寥寥幾次,與他國首腦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較前任相比更是少之又少。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稱,儘管菅政府在加深日美同盟關係上有一定成績,但日本外交從總體而言未有實質性發展。《每日新聞》報道也指出,日美關係雖有深化,但菅義偉未能重視與周邊國家關係,除對美外交之外,日本對韓、對華、對俄關係都仍存課題。
“在安倍長期執政的基礎上,菅義偉進一步強化了日美關係,這一點是確定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外交室副主任、研究員張勇對澎湃新聞表示,但一個更有戰略視野的政治家應該有一個綜合的判斷,即既搞好與美國關係,又能儘可能穩定與周邊關係。
張勇指出,從強化日美同盟和強化周邊關係這兩方面看,菅義偉政府確實更加偏重於日美同盟,儘管説他非常重視與東盟外交,但在東北亞外交方面,例如中日關係、日韓關係、日朝關係等,包括歷史問題及現實的一些摩擦,菅政府都未能處理好。
內政中的“質疑之聲”
去年9月安倍因身體原因辭任首相後,無派閥人士菅義偉在被黨內主要派閥聯手推上首相寶座。與當時的他相比,今年9月初宣佈“棄選”前夕黨內對他的不斷質疑,顯得反差極大。
早在奧運開幕前,菅義偉的“處境”已不容樂觀,其支持的橫濱市長候選人落敗後,“菅義偉無法帶領自民黨”之聲更是在黨內蔓延。在派閥林立的亂象中和眾院選舉的壓力下,除疫情影響導致支持率下降之外,菅義偉自身的因素也是其內閣早早落幕的重要原因之一。2020年9月,菅義偉內閣成立。
2020年9月,菅義偉內閣成立。
《東京新聞》報道稱,儘管菅義偉時期繼承了安倍政府的“強官邸”的形式,但與安倍政府相比,他卻未能很好地考量來自內閣的諫言,導致了“強官邸”中內部權力卻較為分散的情況。
包括“終止奧運會”在內,菅義偉面對多數提議未能傾聽、未能改變方針,而安倍政府時期則在考量內部建議的情況下做出了多個政策。“若説安倍政府時期‘強官邸’導致了政府機能不全,菅義偉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在‘強首相’背景下官邸的暴走。”報道稱,這是菅義偉政府走向“迷失”的開端。
除對官邸內部人員傾聽不足之外,對日本國民的“説明不足”也是菅義偉形象“顛覆”的一大因素。多年任職官房長官的菅義偉曾有無數次召開記者會的經驗,理應對如何調節國民心態掌握十足,但在首相之位中,“溝通”卻並不是這麼容易。
“作為首相,拉近與國民的距離非常重要……但菅義偉未能將自己所想表達的內容完美地向民眾呈現。”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御廚貴更是在接受日本廣播協會(NHK)的採訪時指出。日本分析網站“政經電論”也強調,作為一國的領導人物,菅義偉未能在多個需要決斷的場面對國民進行詳細的説明,也偶爾會在突發情況中無從應對。
除以上問題外,無所屬派閥及沒有擁有堅定的支持層這一因素也是對菅義偉的影響之一。
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王鵬飛告訴澎湃新聞,菅義偉自己屬於無派閥力量,無法控制自民黨的黨內的政策運行。這種情況導致他在這一年內提出了自己的綱領,也提出了一系列不是主要解決問題的“擦邊政策”,例如能源改革、數字廳等,基本上都沒有很好地落實。
“這也是因為菅義偉在派閥聯合之下贏得選舉後必須要照顧派閥的利益……實際上他自己控制的力量只有30多個人。”王鵬飛指出,另一方面,菅義偉又沒有解散國會的機會,無法通過政局的變化擴大自己的勢力。
“菅義偉無法在五大派閥的控制下調整自己的人事,那也就是意味着他可能是個‘傀儡’,換句話説就是隨着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結束,作為一個‘承擔防疫責任’的人去完成這一年任期。”王鵬飛説。2021年9月28日,菅義偉最後一場記者會。
2021年9月28日,菅義偉最後一場記者會。
“對於首相這個職位來説,若要針對所有問題都給出答案,一年實在太短了。”回顧這不足四百天的執政之路,菅義偉在此前的記者會上説。的確,菅義偉帶着“改革”的信念上台,挑戰了長期存在的課題,在部分議題上達成了一定的成就,但他也在多個層面影響下未能達到其最初的期待。
對於菅義偉的評價,可放在個人形象中考量。御廚貴在接受NHK採訪中指出,菅義偉利用他長期擔任官房長官的經驗,創立“數字廳”等舉措在內,實際上在行政方面有非常出色的地方。但一橋大學教授中北浩爾也表示,菅義偉尚缺乏領導能力,未能在執政期間展現其“個人特色”。
從外部因素來看,在這一年中,菅義偉不管是在內政還是外交中,都被“新冠”這一關鍵詞深深牽絆。儘管他不是外界眼中最有“活力與激情”的政治人物,但他也曾以“高效與實幹”著稱,若是沒有疫情,他會交出怎樣的成績單,會獲得怎樣的評價?抑或是説若沒有疫情,他是否還能當選首相,這一切已無法預測。
“此時我腦中浮現的場景是,秋田農家出生、地方高校成長的我,來到東京之後經歷了許多迂迴曲折,但也當選橫濱市議會議員、又成為眾議員,甚至通過努力成為首相。”在9月28日最後的記者會中,菅義偉回憶起自己的從政經歷,仍是滿臉微笑。面對在場來自富士電視台、《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記者們一句接一句的“這一年中辛苦了” ,菅義偉在回覆提問時説,他仍會繼續努力。(記者 王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