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哈嘍大家好!

今天的開頭,想先跟大家分享一段葛優大爺的經典台詞:“裸體一旦成為藝術,便是最聖潔的。道德一旦淪為虛偽,就是最下流的。”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為啥要借用葛大爺這句話呢,因為車圈最近的一些風氣,正見證了道德淪為虛偽的過程。

“減配”不應該成

綁架情緒的工具

“減配”這個詞最近很敏感,一是這確實涉及到車主的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這還調動了大家對車企搞中外區別對待,歧視中國消費者的民族情緒。

如果減配真的是事實,那麼無論那些“全網唯一敢説實話的良心車評人”怎麼藉機炒作、吸引流量,都可以接受,甚至還應該支持,比如保時捷的轉向柱事件。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畢竟,不管他們出於什麼目的,藉此收割了多少流量,但只要是真的替車主發聲了,對廠家進行了監督,這肯定都是好事。

不過,如果“減配”根本就不是事實,或者是只把表面的“減配”無限放大,對背後更復雜的事實真相卻閉口不談。然後充分利用認知差和信息差,再加上一段語調高亢、一臉正義的表演來收割流量,那這種操作就純屬是利用減配來綁架和煽動大家的情緒了。

套用葛大爺那句話,這就是把生意包裝成了為消費者發聲,把虛偽包裝成了道德的制高點。其目的其實也不言自明,無非就是騙取流量、藉機出位。

事實上,現在這個時代,信息高度碎片化,大家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對事件深入研究,普通人其實很容易掉進這種精心搭建的信息繭房裏。最終用一兩句附和,代替了獨立思考。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不得不承認,現在罵車企減配是主流,是政治正確。任何試圖從事實出發,而不是從情緒出發的文章和觀點,都會被噴成“充值狗”、“給車企洗地”等等。

但現在網上罵的文章和視頻已經太多了,實在是不缺我們“錦上添花”了。所以,今天我們就嘗試從事實出發,跟大家聊聊車企減配這點事。如果您也覺得我們被充值了,那您現在可以關掉文章了。但如果您願意犧牲一點時間,深度瞭解一點事實真相,那希望您讀完本文之後,再對這件事做出自己的判斷。

安全氣囊傳感器

是怎麼工作的?

最近寶馬減配安全氣囊傳感器的事情可謂甚囂塵上,爭論的焦點在於,第一、F系底盤的第六代寶馬3系在車頭和車門裏沒有安裝安全氣囊傳感器,只在B柱裏安裝了。第二、中國版雖然沒有安裝,但美國的同款車型卻裝上了。

結論就是:寶馬不但無視消費者生命安全進行減配,最可恨的是還進行中美的區別對待,歧視中國車主,拿中國人的命不當命。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説實話,這兩條罪名中的哪一個,都夠寶馬吃不了兜着走的。但寶馬真的敢拿這個車主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來減配嗎?

在討論寶馬有沒有減配之前,我們先看看安全氣囊到底是怎麼觸發的。觸發安全氣囊的傳感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碰撞傳感器,另外一種是加速度傳感器。前者是直接檢測碰撞,後者是感應碰撞後大幅度的速度落差。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碰撞傳感器一般安裝在車頭和車門翼子板內,優勢就是反應比較迅速,但也有兩個問題:一是感知範圍相對有限,記得前些年有些車撞了之後氣囊沒彈開。車主投訴廠家,廠家給的解釋是“沒撞對地方”,原因就是搭載了這種傳感器造成的。

二是當車輛在高速行駛時,非常小的撞擊力如果正好撞到傳感器上,也可能觸發氣囊。

氣囊彈出其實是一種爆炸,瞬間的衝擊力大約有180kg,劇烈碰撞下,這個能量會與外界碰撞抵消。但如果誤彈開的話,這巨大的能量,就會直接打在乘客的身上,甚至臉上。因此,為了避免誤觸,加速度傳感器就成了車企的新選擇。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寶馬早在 2013 年就在國內採用了一體式底盤管理系統(簡稱ICM),而加速度傳感器就集成在了ICM裏邊。不只寶馬,大眾的部分車型也採用了加速度傳感器,而取消了碰撞傳感器。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減沒減配

到底看什麼?

首先,我們必須先明確一個點,評價一輛車,不能以這輛車搭載沒搭載某個零件來衡量,其最終的整體表現才是衡量標準。畢竟我們是在為整體體驗買單,而不是為某個零件買單。

而“唯一敢説真話的車評人”就故意忽略了這一點,不看結果,只看過程。

那真實結果是怎樣的呢?中保研曾在2018年和2019年先後撞過兩次寶馬3系,在最嚴苛的正面偏置25%碰撞實驗中,氣囊全部正常打開。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2018款318i

需要説明一下的是,目前碰撞測試是檢驗一款車安全性最有參考價值的標準。因為具體事故中,各種不可控因素千差萬別,具體事故對於衡量一款車整體的安全性,參考意義並不大。

這個道理並不高深,我相信“唯一敢説真話的車評人”肯定知道。但他偏偏對中保研的測試結果視而不見,卻用個別車主撞車後氣囊未彈開來説事。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2020款 325Li

因為有圖有真相,車主的車撞得這麼慘,氣囊卻沒彈開,又多了一絲悲情的成分,所以看起來很有説服力。但煽情並不代表真相,因為具體的碰撞場景千差萬別,在個例面前,我更願意相信中保研的碰撞測試。

畢竟後者有一套嚴謹的流程,而前者具體是什麼場景,大家並不知道。甚至,如果按此邏輯,任何車型都能找到被撞的很慘的例子,難道這也能證明市面上所有車型都偷工減料了嗎?

加速度傳感器

反應滯後?

即便氣囊能彈開,“唯一敢説真話的車評人”還有兩個觀點,一是加速度傳感器裝在B柱的位置,如果車頭或者車門處發生碰撞,需要很大的碰撞力度,才能讓在B柱裏的感應器感應到。二是這種感應器可能存在反應延遲。

關於第一種説法,只能説這個觀點過於外行。加速度傳感器能不能感應到速度變化,和距離碰撞位置的遠近沒有關係。難道一輛車加速、剎車的時候,車頭和車尾的加速度還有區別嗎?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第二,説到這種感應器可能存在反應延遲,正好去年年底,大眾ID.4 做了一個雙假人側面碰撞測試,一汽大眾恰好解釋了安全氣囊的工作原理,我們可以參考一下:位於氣囊控制單元中的加速度傳感器,識別正面碰撞的時間大約在10—30 毫秒,側面碰撞在10毫秒內。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我們取這一個這裏的最大值,30毫秒,30毫秒是多少秒呢?0.03秒。如此短的碰撞識別速度,不知道“加速度傳感器反應滯後”的結論從何而來。

所以,用這兩個論點來給大家帶情緒,要不就是真的無知,對一個百年大廠在安全上的認知,和車輛工程的細節認知完全沒有概念。要麼就是瞄準了消費者的知識盲區和情緒軟肋來猛攻。而我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中外雙標

接下來要説一個最能挑動大家情緒的點了,那就是中外雙標,美國的車型在車頭和車門裏安裝了安全氣囊傳感器,而中國沒有。

為啥這樣呢,那是因為美國的相關法律有這樣的規定。寶馬的車如果想在美國銷售,就必須滿足當地的法律。就像美國法律還規定,在美國賣的汽車,車身兩側必須安裝小黃燈一樣。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事實上,在歐洲,在寶馬的老家,因為沒有相關的法律強制規定,其部分車型也是沒有安裝碰撞傳感器的。我們總不能説,寶馬連自己的父老鄉親也區別對待吧。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歐規寶馬F30車型傳感器配備

圖片來源:寶馬匯

其實,是不是區別對待,其實不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其安全性到底達不達標,在碰撞中能不能有效彈出,才是重點。而這一點,前面已經論證過了。

事實上,“中外雙標,區別對待”一直是國內消費者的麻筋,最能觸動我們敏感的神經。但對車企來説,依據國內外用户不同的關切,來確定製造的成本投向哪裏是常規操作。

這裏要區分的是“減配”“區別分配”的概念。因為各國的用車環境,車主喜好都不同,車企針對銷往不同國家的車型,進行配置上的調整很正常。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進口奧迪A4 allroad 售價:43.38萬

卻只有定速巡航

對普通消費者來説,往往主要關注哪裏不如別人,而不重視哪裏比別人好。可當車企把完全跟外國一樣的東西造出來時,又會收到很多抱怨,比如懸掛太硬、空間太小、內飾材料不高級、後座不夠舒適豪華、價錢貴等等。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歐規版進口路虎發現5

座椅為絲絨材質

事實上,如果我告訴大家,美國、日本、韓國對於車輛是否安裝霧燈沒有強制標準,車主裝或不裝完全取決於自己;很多幾十萬的進口車型,卻只有一對昏黃的鹵素大燈,座椅都是織物的,那會不會有人滿腔義憤地噴“XX公司沒良心,在美國減配”呢?

新款為啥又裝上了?

“唯一敢説真話的車評人”關注的點還有一個,就是2020年以後的寶馬車型,又在車頭位置裝上了安全氣囊感應器。

至於原因,我們推測這主要跟大家越來越重視中保研的碰撞測試有關。因為中保研的正面偏置25%碰撞測試,就是在非常小的面積下,產生強烈碰撞,這本身非常符合傳統的壓力式碰撞傳感器的工作環境,所以寶馬車型又把這個傳感器加了回來。為的是更好的滿足碰撞測試。

當然,如果説這是應試的做法,也沒有問題。

主要是怎麼看待這種操作呢?我覺得,這是寶馬新款車型的升級,但我們能以此為根據,推斷老款車型安全不達標嗎?這個邏輯顯然不成立吧。

我們關心的重點應該是老款車型,其安全氣囊到底能不能彈開,從碰撞測試中已經得到了答案,是可以正常彈開的。

另外,老款的3系現在在馬路上跑的應該不少於幾十萬輛,我們有沒有發現大面積的、系統性的安全氣囊未彈開的投訴和維權呢?至少據我所知,沒有。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所以,這就變成了,舊款車型已經達標,但新款又升級了,這種操作再正常不過了吧。如果只是因為新款升級了,就去質疑舊款有問題,那顯然是預設立場的有罪推論。

這就像iphone每年都出新款,不能説新款升級了,就説老款存在BUG。老款只要滿足出廠時的安全標準,碰撞標準就可以了啊。

我知道,這個説法有些網友一定沒法接受,一定會認為,新款又裝上了,就認為老款一定存在貓膩。但我想説,車企不是慈善機構,而這種配置的變化,也正是我前面説到的,車企根據不同地區消費者的喜好,進行的配置調整。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當中保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當消費者更重視安全,車企也就加大了安全配置的投入,這也許不符合某些人關於“車企良心”的認知,但這完全符合商業邏輯,也符合我們現在的法律。

寫在最後

説實話,今天這篇文章,根本的出發點肯定是不討喜的,完全屬於和風向、和大部分網友對着幹。如果我們跟風也把寶馬痛罵一番,並踩上幾隻腳,沒準也會被歸入到“良心車評人”的陣營。

但是出於一個傳統汽車媒體的堅持,或者説執拗,我們還是想表達一點自己的看法。

客觀來説,一個巴掌拍不響,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寶馬在這當中做的當然有錯,錯不是在減配上,而是在沒有堅持安全上的最高標準。如果它能像美國那樣,把兩種傳感器全都裝上,這就相當於上了雙保險。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但説句大實話,是因為寶馬在美國“更有良心”嗎?不,而是美國的法規和標準更高。

最後,我想引用一位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關於碎片化新聞的一段話:“它不露痕跡地將‘新奇’與‘真實’混淆,對觀點中的假設避而不談,這不僅對理解世界沒有幫助,也在不知不覺中摧毀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76 字。

轉載請註明: 當罵車企“減配”成為流量密碼,我們還要跟風點贊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