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北美觀察丨雕像易拆 制度難改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綜合

  加拿大最小的省——愛德華王子島省首府夏洛特敦市的市議會最近遇到了一個頭疼的事——到底要不要拆掉一座雕像。為了這個事,夏洛特敦市議會在6月16日晚上召開了特別會議專門討論。在此之前,市議會已經接到了很多電子郵件、電話、信件等,人們紛紛要求把這個有着種族主義色彩的人物雕像移走。對於這個只有36000人的小城市來説,如此洶洶的民意,必須重視。

  這個招來爭議的雕像就是加拿大首位總理麥克唐納。

  △夏洛特敦街頭的加拿大首位總理麥克唐納的雕像

  夏洛特敦市長菲利普·布朗(Philip Brown)説,近期在愛德華王子島省發生的反對種族主義示威遊行表明,應該對公共場所的雕像慎重考慮,“有這些討論是好事,它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歷史。”

  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爵士(Sir John Alexander Macdonald,1815年1月11日-1891年6月6日),加拿大首位總理。其政治生涯長達40多年,總共擔任了長達19年的總理。

  麥克唐納被稱為加拿大的國父,在他進入政壇之前,加拿大隻是一個較小的殖民地。在他登上加拿大政壇擔任領袖角色和總理期間,有以下幾項貢獻:

  1、推動加拿大正式立國併成為聯邦制國家;

  2、基本奠定加拿大的政治制度;

  3、擴大加拿大領土覆蓋北美北半部;

  4、力主修建太平洋鐵路併成為連接東西部的經濟大動脈。

  △夏洛特敦街頭的麥克唐納雕像是遊客留影的地方之一

  麥克唐納對於加拿大的歷史貢獻雖然巨大,但是他本身也有一些被後人詬病的污點,比如酗酒、貪污等,但是最有爭議的是他對原住民的政策。在他執政期間,原住民的起義被鎮壓,領導人被殺害,他還制定了針對原住民的一系列歧視性政策,把原住民徹底隔離在主流社會之外。以至於很多人認為,對原住民而言,他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種族主義分子。

  一、拆除雕像不是新問題

  自從美國白人警察在執法過程中涉嫌故意殺害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並引發席捲西方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以來,拆除歷史人物雕像的事情引起很多的關注。但實際上,加拿大人想拆除歷史雕像的事絕非現在才開始。

  △加拿大廣播公司在2018年8月9日報道,夏洛特敦市曾考慮移走同一座麥克唐納雕像

  早在2018年8月,夏洛特敦市就曾考慮過要將這座麥克唐納的雕像移走,當時的市長也是菲利普·布朗,當時也沒有當地民眾要求拆除。而是因為在此之前,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首府維多利亞的市議會決定拆除立在門口的麥克唐納雕像。這個舉動影響到了夏洛特敦。

  當時愛德華王子島省原住民委員會政府間事務協調員喬納森·哈梅爾(Jonathan Hamel)曾表示,“麥克唐納政府在建立加拿大這個國家時採取的很多政策都對原住民產生了負面影響,並一直持續到今天。”但是,他認為,加拿大政府只有在與原住民實現和解之後,才能找到更好的辦法看待歷史問題。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首府維多利亞市政廳2018年8月拆除了門口的麥克唐納雕像並運走

  二、原住民在加拿大連生存權都無法保障

  可能很多人難以理解,加拿大人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來改寫歷史?為什麼原住民對麥克唐納的仇恨歷經150多年依然耿耿於懷?有些人甚至對這些拆除雕像的行為提出批評説,這是否定歷史的幼稚行為。

  對於持有這種言論的人,只能説他們對加拿大太不瞭解了。

  央視記者在加拿大曾經採訪過多位原住民,從酋長到普通人都有,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對加拿大政府充滿憤怒。原住民作為這片土地的主人,如今卻被排除在主流社會之外。雖然加拿大政府總是口頭上説着保護人權,但是原住民在加拿大卻連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沒有保障。也就是説,原住民對加拿大白人的憤怒不僅僅是個歷史問題,更是現實問題。

  2008年,加拿大曾經建立了一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試圖與原住民和解,但是最後不了了之,這個委員會也在2015年解散了。

  △加拿大警方提供的原住民婦女與非原住民婦女1980年到2012年的死亡數字對比圖

  從這個加拿大警方提供的1980年到2012年死於兇手案的女性人數對比圖可以看到,16%的死亡女性是原住民,但是原住民女性人口總數僅佔加拿大女性總數的4%。也就是説,原住民女性的死亡率是非原住民女性的近4倍。

  如果把失蹤和被殺的女性都統計在內,那麼,原住民女性每20個人當中,就有12人失蹤或者被殺。而非原住民女性的這個數字是1人。這個數字是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2015年在最終報告中公佈的統計。

  △圖左表示非原住民女性,圖中表示原住民女性,紅色表示失蹤或死亡的女性

  加拿大原住民女性的生存狀況有多麼惡劣,由這兩個統計圖就看得很明白了。但這不是最恐怖的,我們再來看一個數字,這個數字是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在2018年的報道中根據警方的數字所作的一個統計。

  △加拿大廣播公司2018年所做相關報道

  這個報道把2000年到2017年死於加拿大各級警察(包括聯邦警察、省警察、市警察)的人員做了對比,結果發現,每19個死於警察之手的人當中,有11個是原住民,佔比接近60%。而原住民的人口總數僅佔加拿大人口總數的4%。

  看到這裏,可能每個人都開始提出一個問題:加拿大警察為什麼要殺這麼多的原住民?

  現在,也許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加拿大會爆發那麼多、規模那麼大的反對歧視原住民的遊行示威?

  三、種族歧視根植於加拿大的制度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最近在公開講話中,已經多次重複了這句話:加拿大聯邦警察存在系統性的種族主義。

  既然連總理都表態了,那麼,加拿大是不是就能很快解決種族歧視問題了?

  答案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可能。為什麼?

  因為,這不是個人意志問題,也不是某個政黨的理念問題,而是加拿大的制度問題。也就是文章一開始説的,麥克唐納為加拿大奠定了政治制度。而這個制度,就來自於剝奪原住民,也是原住民今天遭到歧視的根源。

  △詹姆斯·達舒克(James Daschuk)的暢銷書《掃清平原》封面

  詹姆斯·達舒克(James Daschuk)在他的暢銷書《掃清平原》(Clearing the Plains)中引用了許多主要文獻,他對麥克唐納的評價是,“麥克唐納基本上把土著人緊緊地封鎖起來,使得他們在1885年之後就與社會脱節了。”

  這本《掃清平原》描繪了麥克唐納擔任總理期間,在加拿大現今的艾伯塔省等地發生了饑荒,麥克唐納對原住民的飢餓政策使得原住民大量死亡,最終導致原住民如今在加拿大人口中僅佔4%,這也是麥克唐納的遺產之一。

  麥克唐納把原住民視作野蠻人,為原住民建立寄宿學校制度,強行把原住民的孩子擄走,讓他們與父母和家人永遠失去聯繫。這種寄宿學校一直到1996年才關閉了最後一所學校。

  △加拿大白人為原住民孩子開辦的寄宿學校讓他們失去了正常的成長環境

  麥克唐納為加拿大建立的制度,不僅把原住民剝奪殆盡,還消滅了原住民大量人口,並且在制度上把原住民變成了社會的棄兒。原住民今天面臨的所有問題,都植根於這個歷史毒瘤在今天生出的惡之花。

  這,也就是原住民為什麼如此仇恨麥克唐納的原因。

  那麼,夏洛特敦市議會到底有沒有決定移走這座雕像呢?

  據報道,夏洛特敦市議會經過一番討論,最後決定,把這個問題留到下一次市議會也就是6月24日再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