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避網絡惡意侵害①
近年來公安機關辦理的網絡盜竊案件中,常常會發現有這些黑產技術的影子:
針對電腦,有篡改轉賬支付網頁的惡意程序;有隱藏在傳輸文件中的惡意程序;有各種蹭熱度和各種誘導騙下載的惡意程序;有偽裝或者窺視登錄窗口的盜號程序…… 針對手機,有用假通訊運營商和假銀行官方客户端獲取用户短信實施盜刷的APP;有打着各種手機遊戲名義“暗釦”手機 話費的APP;有暗藏在色情、賭博等各種違法軟件下載網頁、二維碼後的惡意APP…… 針對通信網絡,有利用偽基站發送木馬鏈接短信的;有利用短信嗅探設備獲取受害人短信驗證碼的;有利用假冒的WIFI熱點 劫持網絡流量推送釣魚網頁的…… 當然,以上種種都窮舉不了有文化的小偷的腦洞。不同方法還能“自由組合”,各顯神通,其實現的思路無外乎就是利用各種手段突破當前銀行、第三方支付、通信運營商、網絡服務商的各種安全認證措施,通過冒充 受害人名義在網上進行消費、轉賬的方式來盜竊賬户內資金。
那如何能避免這些危險呢,前提是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良好的自我防範意識、證據保全意識和自救能力。 詳情見《如何規避網絡惡意侵害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