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抗疫有成效提升選情,韓國時隔30年再現“超級執政黨”

韓國四年一度的國會選舉15日如期舉行,來自各政黨的千餘名候選人角逐國會300個議席。計票結果顯示,這場疫情背景下的選舉投票率創下新高,民眾熱情高漲。

執政黨共同民主黨陣營斬獲180個議席,佔席位總數五分之三,輿論稱之為歷史性的勝利。主要反對黨未來統合黨陣營獲得103個席位,黨首黃教安宣佈辭職,對落敗負責。

分析認為,文在寅政府抗疫有成,助推執政黨拿下國會多數席位,有望推動其今後執政議程。同時,在野黨落敗為其命運增添變數。

時隔30年再現超級執政黨”

在本次選舉中,民主黨與自由派政黨聯手參選,以對抗最大在野黨自由韓國黨聯合其他保守勢力組成的未來統合黨。最終,民主黨代表的進步派和統合黨代表的保守派形成“兩強爭霸”格局。

民主黨方面打出“克服國難”等口號,呼籲選民凝聚力量,支持現任總統文在寅政府及民主黨,以維持施政穩定、改善民生。

統合黨方面則將狙擊民主黨獲得多數席位為目標,以政府經濟政策失敗、疫情初期應對不力、前法務部長曹國貪腐案等為由,拋出“政權審判論”,呼籲選民以選票懲罰文在寅政府及其所在政黨,其牽制執政黨意圖十分明顯。

民生黨和正義黨等小黨則在競選活動中強調自己在制衡兩大政黨方面的必要作用。

截至16日上午10時,計票結果顯示,民主黨陣營斬獲180個議席,包括163個選區議席和17個比例代表議席。統合黨陣營獲得103個席位,除了在首爾江南地區和嶺南地區等票倉之外,統合黨陣營在多數選區遭遇慘敗。

相比之下,截至3月底,民主黨在國會擁有120個議席,為國會第一大黨;統合黨佔據92個議席,為第二大黨。可見,隨着文在寅政府進入執政中期,新一屆國會將迎來全然不同的面貌。

韓聯社稱,民主黨此次斬獲180席創歷屆選舉之最,這是1990年三黨合併成民主自由黨並取得218席以來,執政黨再次獲得絕大多數議席。

還有分析指出,在兩強格局中,除了正義黨獲得少數議席之外,第三政黨的立足之地大幅縮小,“朝大野小”的第21屆國會重返“兩黨體制”,立法版圖生變。

復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教授方秀玉解讀,通過此次選舉,韓國國會走向比較穩定的兩黨格局,沒有小黨達到可以牽制兩大黨的中間勢力。

疫情左右選情

有評論稱,在韓國,選舉議題通常是韓國和朝鮮關係、經濟和腐敗等,選民在意識形態、代際和地區方面存在嚴重分歧。但這一次,“政府如何應對疫情是總統支持率和國會選舉的決定性因素,”首爾政治調查公司WinG Korea的負責人樸世英(Park Si-young,音)説。

隨着新冠疫情全球感染人數超過200萬人,死亡超過12萬人,韓國卻在沒有完全採取封城措施的情況下相對遏制住了疫情,近來連續多日新增病例少於30例。

韓國民調機構Realmeter16日發佈民調結果顯示,文在寅施政支持率為55.7%,創下一年半以來最高紀錄。民主黨支持率為45.2%,提升2.6%,連續9周超過40%,創2018年10月首周以來最高紀錄;統合黨支持率下降0.7%,為29.5%。

文在寅及其所在政黨支持率攀升,反映出韓國公眾對其防疫舉措的認可。面對疫情,韓國民眾的不安心理擴散,對維持執政穩定的需求更加突出。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指出,民主黨此次通過體現民意的選舉,而非政黨合縱連橫斬獲180席,意義重大。疫情對選情產生較大影響,文在寅和民主黨的支持率隨着疫情得到遏制而上升。同時,統合黨欲將矛頭對準文在寅政府應對不力,卻未能隨着海內外輿論變化及時修正策略,並在競選中屢屢出言不慎。

此外,詹德斌指出,過去四年韓國國會紛爭不斷,缺乏實質成果,不少民生法案擱淺。眼下正處疫情非常時期,不少法案亟需獲得通過。選民們認識到,他們需要一個強大的執政黨,應對疫情危機。

對於有觀點認為,民主黨的選舉佳績得益於防控佳績,方秀玉認為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眼下疫情大流行,全球、地區、韓國經濟都不樂觀,而生存和發展是民眾共同需求。在這一背景下,民主黨呼籲選民支持政府擺脱國難,這與選民願望相呼應。

反觀統合黨,此次勉強跨過阻止修憲所需的100席門檻,政治地位大不如前。方秀玉指出,統合黨敗在沒有讀懂民心,誤判形勢。眼下全球經濟前景不樂觀,經濟發展依賴外貿的韓國可能面臨更多困難。在這一背景下,統合黨拋出“政權審判論”與求穩民心相背,且該黨領導人能力有限。

時事評論家樸相炳説,保守政黨高喊反對文在寅,卻並未給出選民一定要選擇自己的理由。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洪知延(Ji Yeon Hong)告訴法新社,在前總統朴槿惠被彈劾後,保守黨“未能重塑自身品牌”,“將支持邊界限制在老一代人和核心支持區域”。

方秀玉預計,保守派陣營想在短期內重整旗鼓存在困難。該陣營為了贏得此次選舉而臨時“組團”,眼前利益高於長遠利益,而眼前利益已不復存在。該陣營走向將取決於能否找到凝聚各方利益的人物,以及各方是否能團結一致等因素。

助推文在寅執政議程

文在寅16日就選舉結果表示,面對全體國民的偉大選擇,深感責任重大。今年是他五年任期中的第三年,輿論認為,這次國會選舉是對其政府的“期中考試”,也對2022年總統選舉有風向標意義。

《紐約時報》稱,隨着週三的勝利,韓國進步派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影響力。“通過接管國會,進步派取代了保守派,成為韓國的主流政治力量,”首爾民調公司Min Consulting的負責人樸成民(Park Sung-min,音)説。

韓聯社援引建國大學教授李鉉出分析指出,此次選舉將決定兩大黨的命運,民主黨取勝將加速推進司法改革;統合黨落敗則會衝擊該黨領導體制,轉入黨內鬥爭局面。

詹德斌預計,民主黨贏得多數席位有利於文在寅在任期後半段推行施政計劃和改革措施,同時弱化在野黨的牽制能力。而在野黨今後發展取決於其如何反省改進,物色有能力的領軍人物。

國際危機組織高級顧問金度研(Duyeon Kim)認為,民主黨獲勝或將促進文在寅推行關鍵的國內和外交政策,包括推動朝韓和朝美對話。

不過,方秀玉指出,民主黨作為“超級執政黨”也存在一定風險。作為獨攬權力的大黨,如果出現政策失誤,需要承擔責任,預計該黨將會更加謹慎地推行政策。

民眾投票熱情高漲

本次選舉的另一大關注點在於民眾投票熱情高漲。據報道,韓國是第一個在新冠疫情期間舉行大選的國家。此前有分析認為,受疫情影響,一些選民可能不願前往投票站,導致投票率降低,但事實證明疫情並未拖累韓國選民的投票熱情。

選舉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初步統計顯示,在近4400萬登記選民中,近3000萬參加了投票,此次選舉投票率為66.2%,創下1992年的第14屆國會議員選舉(71.9%)以來最高紀錄。上一屆國會選舉投票率為58%。

專家分析,疫情觸發的危機感可能是韓國民眾投票熱情高漲的原因之一。疫情下的這次選舉火熱程度超出預期,背後也折射出選民對民生改善的期盼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方秀玉認為,選民此次通過投票表達對國家的熱愛,以及希望國家擺脱困境之情。此外,根據韓國國會去年12月通過選舉改革法案,選舉人最低年齡由原來的19週歲降至18週歲,這在一定程度上點燃年輕人的政治熱情,從而拉昇投票率。

目前,韓國疫情預警級別維持在“嚴重”,在不少國家因疫情推遲選舉的背景下,韓國如何在非常時期組織大規模選舉備受關注。為此,韓國選舉管理部門下了不少功夫。

為保障15日不能投票的選民行使投票權,韓國已於4月10日至11日在全國3508個投票站舉行提前投票。出人意料的是,此次事先投票率高達26.7%,刷新歷史紀錄。

而在投票當天,投票流程也比以前更繁瑣。按規定,普通選民早上6時至下午18時投票。隔離者18時至19時投票,投票結束後必須返回家中繼續隔離。確診患者可以通過郵寄等方式投票。

現場投票前,工作人員對必須戴口罩的選民一一測量體温,超過37.5攝氏度或出現可疑呼吸道症狀的人將被帶到另外單設的投票站投票。

測完體温後,選民先用酒精消毒液給雙手消毒,暫時脱下口罩、露出面頰核對身份,接着戴上一次性手套領取選票。等候投票時相互間隔1米以上距離。每次投票操作結束後,防疫人員將進行徹底消毒作業。

首爾居民鄭恩英(Chung Eun-young,音)説,投票過程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麻煩。“我不喜歡我們現在所經歷的一切,我投票是為了阻止錯誤的候選人當選。”

33歲的金基哲(Kim Ki-chul,音)説,最近新增病例減少促使他出來投票。“與其他國家處理疫情的方式相比,韓國表現出了出色的能力,這增加了我對政府的信任”。

46歲的管理顧問高亨表(Ko Hyung-pyo,音)説,他身邊的熟人都希望參與投票,因為韓國政壇出現了兩極分化。“人們當然很感興趣。疫情主導了一切,無論你是進步派還是保守派,人們認為,‘如果我不去投票,我支持的一方就會處於劣勢,’”他説。

高先生把選票一分為二,一票投給一位保守派候選人,另一票投給進步派陣營,希望在政治上取得一些平衡。“我希望他們能齊心協力,給社會帶來一些希望。我們都擔心疫情之後會發生什麼。”(韓國國會選舉實行小選區制和比例代表制結合的方式。每名選民同時投兩票,一票投給所在選區候選人,一票投給支持的政黨。)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07 字。

轉載請註明: 深度 | 抗疫有成效提升選情,韓國時隔30年再現“超級執政黨” - 楠木軒